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药学教学方法浅探

2017-03-23 14:28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安胎中药学教学法

赵 敏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系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000

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药学教学方法浅探

赵 敏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系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000

中西医结合专业,课程多,中药学学时有限,要求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有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为方剂学及临床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药学;教学方法;中西医结合专业

中医学是由理、法、方、药四个版块组成,其中的“药”指的就是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必学知识。现行中药学教材[1],收录557味药,包含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2],学生普遍反映药物数量多,内容复杂乏味,难以记忆,这些原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把枯燥且难以理解的中药学讲解的生动易懂,探讨《中药学》的教学方法,有其必要性。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1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中药学每味药皆包含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如果按传统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照本宣科的映象。应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每堂课设立一个重点问题,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再提问,最后总结分析问题答案。同时也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开始每堂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也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例如:在讲总论的时候,可以提问何为中药?何为草药?何为本草?在讲麻黄和桂枝的时候,可以提问发汗解表和发汗解肌有什么区别?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为主体,而不是以“教”为主体,当然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提倡学生向老师提问,在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的前提下,师生共同解决难题。

2 目录概述教学法

中药学各论内容多是以药效分类,该教材包含21章,每一章介绍一个大类,然后每一章再按具体功效分了小类,例如:祛风湿药为一大类,下面分了三节,分别为祛风湿寒药、祛风湿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在学习每章药物之前,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目录的分类,只要记得药物在书中位置,便基本明确其功效[3]。各论概述是对药物性能功效、应用、使用注意的高度概括,通过对概述的学习,基本上学习了药物的共性,便于学生记忆该章药物。[4]

3 难点重点教学法

各论每章内容都有难点重点,在讲解的时候要详细讲解重点内容,并且引导学生学习难点,重点内容一般都包含在要求掌握的药物内容里,而难点往往涉及到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学、中医经典和方剂的内容,对于难点的学习,其实也是在复习以前学习的中医学知识。在教学中,详讲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难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同学们把前后的内容融会贯通。当然,这些知识点也是问题引导式教学的重点。

4 药物比较教学法

中药学教材按药效分类编写,每章都有药效相近药物的比较,例如清热燥湿药中的黄芩、黄连与黄柏:黄芩善于清上焦湿热及肺火;黄连善于清心火及中焦湿热;黄柏善于清下焦湿热。其当然不同章节也存在某些药物具有同一种药效的情况,例如:安胎的药物紫苏、黄芩、桑寄生、砂仁、艾叶等,紫苏理气安胎,黄芩清热安胎, 桑寄生补肾安胎,砂仁降胃气止逆安胎,艾叶温经止血安胎。通过对于相近药物的比较,可以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共性和异性,可以增强记忆,同时也便于临床选药。这种教学方法简单实用,教师也可把比较的内容做成表格形式,直观清晰,便于理解记忆。

5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

中药学教学任务重,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 “填鸭式”,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采用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给学生分组,每组确定讲解一味药物,选择药物后,给学生一周备课时间,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做“小老师”,讲解时,老师做学生,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提问。例如:在讲解发散风寒药的时候,可以让第一小组成员推选一位“小老师”,该生可以任选清热燥湿药中一味药物作为讲解的内容,时间安排上要注意,离这次授课时间最好间隔两次课以上,便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学生讲解的时间大概为15分钟,要求学生设计板书、讲义、教案。老师应该对设计板书、讲义、教案做初步的培训。该学生讲完后,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该小组其他成员皆可回答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增强。[5]本人在中药学教学中,多次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和我交流也增加。

6 病案讨论教学法

方剂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更多,而中药学教学采用病案讨论可能比较少。在中药学教学中采用具体病案,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教师在给出四诊后,要求学生说出主诉,然后让学生讨论中医诊断(包括辨病和辨证)、病因病机分析、治则治法,这样可以复习中医基础和中医诊断的内容,然后教师给出方剂,可以让学生讨论加减的药物哪味药物更加合适。当然讨论也是在分组情况下更为合适。二、可以直接给出方药,让学生找出错误并且修正错误,比如方剂中出现剂量过量、配伍错误、重复用药等,通过这些训练,可以联系临床,增加中药学的实用性。比如:金铃子9克,党参12克,川楝子9克,白芍10克,藜芦1克,旋覆花10克,半夏9克,川乌6克。给出以上方剂,要求学生从中药学角度,指出处方中的错误。一半以上学生可以找出1到3个错误,在经过讨论后,多数同学可以找到5个错误。这种讨论式教学,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更加适应临床的需要。

[1]钟赣生.中药学(第9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04).

[2]柳俊辉.中药学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02):125.

[3]李本俊,殷亚敏.中药学教学方法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03):71.

[4]王玉凤,赵军.中药学教学方法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04):268-269.

[5]苗维纳.让学生走上讲台——生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4,26(03):141-142.

赵敏(1985-),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现为湖北民族学院助教,从事中医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安胎中药学教学法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寿胎丸联合安胎扶元饮对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早期先兆流产不同安胎结局与孕囊增长、血清β—hCG水平变化的关系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