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高中主备课:促进教师PCKg建构的实践*

2017-03-23 22:00景生进
江苏教育 2017年70期
关键词:研训研讨县域

何 明 景生进

县域高中主备课:促进教师PCKg建构的实践*

何 明1景生进2

PCKg﹙学科教学认知﹚视阈下的县域高中学科主备课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效促进了教师发展、优化了课堂生态、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县域主备课;教师学科教学认知;教学实践探索

教师学科教学认知(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简称PCKg),是教师对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教育情境知识,在追求“自我实现”和与各群体的相互作用中综合理解、整合与建构的过程。研究数据表明,有83.3%的教师将“有组织的专业活动”视为建构自身PCKg“很重要”和“重要”的方式。因此,我们在学科教学认知研究的基础上,因时而变、不断创新,探索了一系列县域高中学科主备课活动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发展、优化了课堂生态、提高了教育质量。

一、指向问题解决的主题研讨

传统型集体备课主要体现备课组长的主观预设,不能集中反映组内同仁的共性需求;备课内容窄化为解读文本、讨论教案,难以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多数教师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在讨论交流环节随意发挥,缺少针对性。有鉴于此,我们实施了源于教师需要,指向问题解决的主题研讨。实施主题研讨时,我们采取以下流程:

1.确立主题。由各学科研训员征集教师需求,每学期遴选1~2个重点研讨的主题。主题确定后,研训员细分主题研讨任务,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内阅读相关著作、撰写读书笔记,逐渐提升其理论素养,奠定主题研讨活动的基础。

2.主题研讨。主题研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话题”,每位教师均从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运用理论的实践体悟等方面展开充分而热烈的讨论,他们既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3.行为跟进。主题研讨的目的是改善教学行为,行为跟进与主题研讨要同频共振。通过开设课堂观摩活动,引领教师以典型课例为载体对研讨成果进行检验、剖析,生成新的问题,推进后续研讨。

二、突出专业引领的专家讲座

在实践中,多数集体备课的弊端主要表现为重普遍预设轻即时生成,重教学研讨轻学法考量,重文本解读轻学情分析等。开设专家讲座,突出专业引领,对于克服上述弊病、提高主备课的实效性至为重要。开设专家讲座时,我们一般关注:

1.多元性。邀请的专家既有学术成果丰硕的教授学者,亦有教学成果突出的草根教师;既有学识全面的全能选手,也有“术业专攻”的单项高手。

2.主题性。专家讲座根据每学期主备课研讨计划统筹安排,聚焦主题、避免发散,使得每一次讲座都能切实解决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3.互动性。专家往往洞悉讲座主题内涵及教师内在需求,善于设疑、激趣,注重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答教师的疑难困惑,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同时教师之间因了共同话题的研讨、交流,利于彼此间优势互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凸显对话交流的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基于鲜活的现场感,使得所有的参与者尤其是观课者能置身性地参与,促进其现场学习力的增强。我们在组织观课议课时,遵循如下程序:

1.课堂展示。研训员基于新手汇报、主题研讨、模式展示、竞赛评比、课题研究等不同展示类型,确定授课人员、设计展示流程、明确展示要求,全程参与授课人员的备课准备活动,并调动骨干教师来共同打磨教学设计。

2.对话交流。观课议课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判断,亦可抓住其中一点审视解读;既有预设的评价标准,更尊重讨论对话中的临时生成,着力于发展性评价。

3.反思提高。观课议课作为教学评价行为,意在提升参与者的学科教学认知。每次观课议课结束后,研训员要布置执教者撰写教学反思,观课者撰写观课心得。

四、搭建成长阶梯的竞赛评比

近年来,我县师资结构中新手教师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教学实践来看,新手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把握学生认知障碍、捕捉教学重点、实施有效教学方面与专家型教师差距甚大。我们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评比活动,充分发挥其竞争、示范、研讨、激励、交流等功能,搭建新手教师的成长阶梯,激发其建构PCKg的内驱力。我们组织竞赛评比的流程包括公布方案、规范选拔与竞赛程序、研讨总结提升。研讨总结旨在通过对话交流,形成思维碰撞,以放大活动意义。

五、突破时空制约的网络研训

实施网络研训,建构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究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基于现场的县域主备课活动的不足。我们在推进网络研训时,坚持做到:

1.明晰理念。网络主备课是研训员专业引领,骨干教师主持参与,全体教师互动共研的县域按年级同步备课的研训方式改革,能够全面提升教师备课及教学研究能力,推进高效课堂的生成与发展。

2.把握范式。网络主备课活动采取实时和延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校教师均积极参与研讨,勇于发表意见,提供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由县级各年级备课组长整理并形成本课教学方案,为教师课堂教学需要服务。

3.细化安排。各学科网络主备课时间自行确定;主备课提前量均为一周,即本周开始备下周的课;各年级备课组长必须在每周六晚上将整理完备的教学方案上传至网络空间,确保各校教师二度备课及教学使用。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需要有效的知识增长和更新的机制。理论研究和行动实践证明,基于合作、对话与互动的县域高中学科主备课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效益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县域高中学科主备课促进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需要对在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及时进行反思与积累,以促进已有知识结构的重组,正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获得了成长与发展。

其次,县域高中学科主备课增强了县域学科整体的教研能力。五种县域主备课实施路径,均体现出互助合作、多向交流的区域教研文化特质,也可以将其归类为“对话式研讨”。“对话式研讨”模式下,教师获得了主动参与和平等对话的机会,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彼此专业的共同发展,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县域学科整体教研能力。

再次,县域高中学科主备课保障了县域教学质量持续发展。通过推进县域学科主备课活动,教师在反思中历练,在反思中蜕变,丰富学科教学知识、提升教学业务素质。十多年来,海安高中教育成绩斐然,高考高分段人数等重要指标持续领先全省,实践证明,县域高中学科主备课是县域教学质量持续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G451

B

1005-6009(2017)70-0039-02

1.何明,江苏省海安县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海安,226600﹚常务副主任,高级教师;2.景生进,江苏省海安县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海安,226600﹚研训员,高级教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普教立项课题“促进教师学科教学认知(PCKg)发展的临床指导研究”(课题编号:D/2011/02/085)成果。

猜你喜欢
研训研讨县域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