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追忆

2017-03-24 19:57祁斌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初学临帖中国美术学院

別署文闲武疏,行斋。1973年3月生于江苏。5岁起师从沪上方敬先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后入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高研班,导师王冬龄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同人道”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苏省国画院、浙江萧山画院特聘书画家,杭州之江画院艺术指导,杭州三希堂书画院副院长。出版有《中国优秀中青年书法篆刻家——祁斌卷》(西泠印社出版社)、《感受笔墨》等,参与编写省级美术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参与编写《王羲之王献之全集》等。有多篇文章、鉴评和作品发表诸刊,先后发表文字40余万。获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论文三等奖、省级艺术教育论文一等奖。被教育部艺教委授予金烛奖。

主要展事

首届全国名家精品邀请展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展

第五届全国篆刻展

首届国际草书邀请展

当代国际草书邀请展

十年传媒林散之奖全国艺术大展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首届“同人道”艺术展

全国九城联展

“花·梦”——章利国、祁斌大理州博物馆“中国大理书画邀请展”

“自在飞花”——章利国、祁斌杭州湘湖美术馆、嘉兴吴一峰艺术馆书画邀请展

“花·影”——章利国、祁斌、鲁大东、许适厦门书画邀请展

“以古为师”——鲁大东、黄文斌、祁斌书法作品厦门筼筜书院、兰亭笔庄邀请展等

小时候的记忆并不模糊。三岁的时候,用铅笔写下了五个字:毛主席万岁。那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握笔,记得写得很大。从此,爱上了削铅笔,爱上了写字。然后,因为出自教师家庭,母亲需带着我放个小凳子在教室前角,和一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听课,并且一起答竞赛卷——错发了三年级的卷子到一年级,我考了56分,片区第一。母亲可能觉得学习还能跟得上,就这么读了下去。那一年,5岁。

是年,读了《封神榜》和《三国志》,繁体竖排那种,连蒙加猜,但一发不可收拾。最重要的是,上海成人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方敬先生回乡安置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的先父方传伦先生的遗骨,并誓承先父遗志,在乡鼎助办学,泽被后人。因敬先生为海上名宿黄葆戉、沈尹默弟子,故助学同时选成人教书法。于是悄悄旁望,趁先生与三四位学习者一旁休息喝茶之时,赶紧蹭过去踮着脚尖捉笔涂鸦。先生大喜,亲手做了宽宽大大的木凳,垫在我脚下,从此,便和已经工作的几位学长一起,开始了书法的学习之旅。

先生大多在各地讲学,每年回乡一到两次。于是,每次离开便会布置学习重难点诸计划和任务,回来时检查完成情况如何。几番如此,极易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渐,便是自己在帖中找问题找疑点,努力研究解决,着实不解的就等着先生回来求教。

有些初学者受以讹传讹之影响,认为写字要快,认为初学字帖不能求高深难度而要先简单后中等再求深邃,认为一个字反复练习功到自然成,认为临帖不要放大要保持原样。真实的是:初学临帖如果字迹太小,落、行、折、转、收诸多动作尚未来得及体会,笔画已经完成,没有办法掌握最简单的技巧;不对笔画结构等等进行详细准确分析,一个字写的再多遍也只是错误的累积,养成了不求甚解的习性;故而临帖不仅仅是临写得慢,关键是临写之前的科学分析;关于难易,初学庞中华或初学羲献、礼迁,分别会造成什么样的发展后果谁都知道,进步的过程和难易的选择程度并无重要关联,而层次的高低取舍直接影响到现在和以后的发展过程。另个一角度说,学到王羲之十分之一,也胜过学到何绍基十倍。所以说临帖不怕求高,高能使人更远,并且临帖是有捷径的,这个捷径就是科学的方法。

入纸落笔的角度,虚实的呼应相生,方圆的互换对比,行走的轻重缓急,腕肘的刚柔相济,结构的开合收放,行气的生发调和,章法的和谐统一……只有随时带着这样的思考,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这些大多是先生的教学理念,如今回报用于桃李之园,颇多益处。

若干年前读书的时候,见王冬龄先生临帖示范,慢到半小时只几个字,便曰创作笔走龙蛇恰如飞舞,和临帖的书写速度可完全是判若两人。先生答曰:临帖是为了吸收营养吸收营养再吸收营养,所以越慢越好,吸收好了就能用在创作上,只要你能控制的好,快又何妨!

一直在学习的路上,点滴小事,以期对大中小学生们有所补益。

猜你喜欢
初学临帖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临帖孙过庭《书谱》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浅谈我对硬笔书法临帖与出帖的理解
临帖创作解说词
谈初学书法选帖五忌
我的临帖总结
轮滑苦与乐
《初学记》文部资料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