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2017-03-24 20:59魏蕾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市场导向人才培养策略

魏蕾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需要大量一线技能人才,但物流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却与需求严重不符,这种局面亟须改变。为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积极调整基于市场导向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简析基于市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其具有可行性的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市场导向;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131-02

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物流人才形成了巨大需求,基于市场导向的高职管理人才培养,是所有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各院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有378所大学、824所高职和2 000多所中职开设了物流专业,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已经突破了100万人。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转变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现代物流业的实体经济迅速壮大,社会对现代物流人才的类型、规模、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希望。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未来高职院校要致力于培养能够解决经济和社会系统中的物流管理实践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提高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水平,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不断培养创新型的物流人才。

一、现阶段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快速发展,固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行业的人才饥渴,却也因其“跑步前进”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面,都存在盲目开设和“一窝蜂”的情况,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等无不引发了各界的忧虑。所以说,对于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而言,最大的麻烦就是现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区分是培养市场所需的物流管理人才还是单纯地追求“物流热”,这样的结果是大量学生被错误引导走向了物流行业的死胡同,而掌握物流管理技能的市场应用型人才却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众多高职院校功利化、行政化的培育下,物流管理理论教学明显高于实践教学,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物流管理人才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会导致教学过程非驴非马,学生学习没有动力。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培养出来的,是孕育出来的,只有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确定之后,高职院校才能研究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问题。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自然很难有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物流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

物流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研究,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重知识掌握、轻能力培养的现状,致使很多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工作。又因为社会的过热宣传,引起了“物流热”,殊不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状,物流企业缺才不缺人,加之物流实践教学的薄弱,物流应届毕业生掌握的只是基础并不扎实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性工作经历,学生对于物流管理只是略知,却鲜有熟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少设计相关的实训环节,使学生没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职业素质和通用管理能力的培养关注度不够,使毕业生很少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就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高職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仍存在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机制不够完善、内容方法陈旧单一、实践教学比较薄弱的问题。

(三)物流管理专业师资能力不足

当前,物流管理教师队伍尚属于教育“洼地”,骨干教师不足,教师的物流管理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较差,很多教师都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师资力量薄弱,整体风气不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很重要,只有雄厚的师资才能带出优秀的管理人员。总的来说,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前还不成熟,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有些是管理专业出身缺乏教学技巧,有些是师范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尽管很多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物流管理,但实施情况却不一样,每位教师对待物流管理的态度也不尽相同,部分教师对待物流管理的态度并不积极,因为物流管理上属于新兴专业,职称评审、工作量考核等制度与之不配套,使很多教师不愿意在学科之外投入精力。物流管理横跨多种学科,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因为缺乏激励制度,愿意投入业余时间参与物流管理的教师并不多,最终导致物流管理教育环境、教育质量仍属于中下水平。

二、基于市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职院校对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作用的认识,要上升到历史新高度。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能够建构起来的启明灯和指挥棒,如果没有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无法形成科学规范的培养体系,也无法开展后续专业形式的设定、课程方案的拟设、教学体制流程等人才培养形式的其他组成部分开展相应的工作。可见,为了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高校的必经之路。此外,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校情与学情,以对物流管理专业理念的研习及探究为抓手,着眼于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主要方向来确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具体的指引方向没有主流概念,这无疑导致了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随意性。所以,高职院校要理性看待自身教学现代化发展进程,找出并客观评价其中的优势与劣势,有条不紊地进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正与完善,顺应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合理建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路径。

燕京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高校间的交流,把工商管理类专业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为拒绝虚荣浮躁、踏踏实实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努力实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战型物流管理人才”的目标。

(二)构建与完善基于市场导向的物流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构建与完善基于市场导向的物流实践教学,使当代学生不断接受和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在实践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享受快乐。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要继续紧密对接市场与相关产业,使“产业、专业、就业”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物流管理行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长期的教育實践中,积极构建与市场深度融合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宝鸡市陈仓物流园区就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产学研项目达成了合作,确定建立长期的战略发展关系,将园区作为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对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物流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要加强与国外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师资培养模式,适时邀请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专职专业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与培训,同时还要聚集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师资源,逐渐建立起具有高水平、规范化和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第二,要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教师人员的教学水平及创新能力,例如参加培训、讲座等,及时更新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专业化水平;帮助学院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领域内有同类研究方向的科研院所、企业建设多种实践基地,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到企业中去参观学习和邀请企业家到高校分享物流管理经验的形式,鼓励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兼职或协助企业开展物流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师资队伍生机与活力,改变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避免老龄化进一步发展,南华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学校为每一位入职的物流管理专业新教师指定了优秀骨干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以指导、帮助他们尽快地实现角色的转换,快速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

总之,高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基于市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和培养理念,确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目标,建立人才培养的有效组织、流程和制度,着重培养那些具备物流管理专业潜质的学生。此外,还要采用科学有效的具体方法来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加强学风建设,形成乐于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文化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顺应时代潮流,审时度势,“对症下药”,基于市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秦烨,康耀武.基于市场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140.

[2] 齐君伶.企业需求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75-77.

[3] 滕罕,相姗汝.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38-139.

[4] 谢虎军.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涉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证研究——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科技,

2014,(10):20-22.

[5] 王耀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14):234-235.

[责任编辑 吴 迪]

猜你喜欢
市场导向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组织文化理论的市场导向本质及系统框架
国外酒店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关键点
Passage Four
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