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身份建构中言语选择的顺应性研究

2017-03-24 21:19王文静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7期
关键词:顺应论身份

摘要:交际中说话人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建构不同的交际身份,从语言选择中反映交际者的社会身份,因此语言和身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基于语言顺应论,本文选取中央二套《对话》节目为语料,着重分析嘉宾为顺应不同的语境因素,满足不同的交际需求,选择不同的话语建构的不同的身份。

关键词:语言选择,身份,顺应论

一、 “身份”的概念与语言顺应论

“身份(identity)”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身份”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社会个体或群体的社会属性,如一个人的年龄、性别、出身等,或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位置或地位(如职位、资格),或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体现了特定社会中社会角色的划分(Stryker, 1987)。现在“身份”这一概念已经涉及到更多其他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心理学,哲学,人类学,政治学等。本文关注的“身份”概念是语用身份概念,也就是指特定的社会身份在语言交际语境中的实际体现和运用。我们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出发,关注说话人发出特定话语所选择的特定身份,听话人理解特定话语所选择的特定身份。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顺应性是指交际者能够从一系列可变异的语言选项中作出商讨性选择。这种基于语言变异性基础上的商討性顺应是交际者在交际需要引导下的有意识的行为,在人的意识范畴下主动积极的顺应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语境层面,从而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

二、嘉宾建构的身份类型及其顺应性

基于语言顺应理论(Verschueren,1999)的基本思想,本研究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通过作出不同的语言选择动态地顺应了交际语境,为了满足各种交际目的、顺应各种语境因素,利用语言手段和语言策略实现了身份建构的过程。交际者建构的各种身份都会发挥一定的语用功能,具有各自的交际价值,是一种语用资源(陈新仁,2004;袁周敏,2011)。本文的语料均选自于中央二套著名的访谈类节目《对话》(Dialogue)。下文将结合从《对话》节目中选取的语料具体分析交际者如何动态选择不同的语言进而建构不同的身份,达到交际目的,实现成功的交际。

1)

陈伟鸿: 导弹的整体设计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李向林(Vice chief engineer of CASIC):导弹的整体设计确实就是要设计出一个可行的优化的一个导弹的方案,要把这个导弹制造出来,这个能够满足一定的作战目的。如果不追求整体的导弹的优化的指标的话,单纯追求一个单一的指标,这是没有意义的。

首先主持人询问嘉宾关于导弹的问题,嘉宾而后给出自己专业的答案,即导弹的设计很重要。嘉宾选择“确实”“可行的优化的”“能够满足一定的作战目的”这样肯定的话语,给出他对于这一问题肯定的答案,导弹的整体设计有利于制造出导弹并且满足一定的作战目的。嘉宾在第二句话则站在对立的角度,从反面阐述,即不对导弹进行整体设计所带来的结果。嘉宾选择“如果不追求”“单纯追求一个单一的”“没有意义”这些消极话语表达出导弹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嘉宾是在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上阐述自己观点的,也就是说他通过这段话建构了导弹专家的身份,顺应了社交语境中的权势关系。专家身份具有高话语权,更容易使听话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传播相关专业知识。

2)

陈伟鸿: 有没有你比较喜欢的标签?(屏幕出现很多身份标签)

刘强东(京东集团CEO): “草根”我是比较喜欢的。因为我觉得这跟你的出身是切切相关的。我就出身在一个草根的家庭,一个苏北很贫穷的村子里面,所以我觉得我一辈子都是一个草根创业者。

例2)中,嘉宾挑选出他最喜欢的一个身份标签,即“草根”。嘉宾选择“比较喜欢”“切切相关”这两个词语来突出自己对于这一标签的喜爱程度并给出了原因。之后他又进一步选择“草根的家庭”“苏北很贫穷的村子”“一辈子”等话语向观众述说他自己的出身,他本身就是从贫穷的农村走出来创业成功的,所以“草根”是非常符合他的一个标签,同时也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个标签。“草根”是很接地气的一个词汇,嘉宾选择平易近人的白话展示出自己并非站在高话语权的位置,建构了与观众平等的同伴身份,顺应了汉语文化语境中谦和的因素。嘉宾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是京东集团的CEO,而从上述话语中,他将自己总裁的身份转变为和观众平等的同伴身份,树立了一种平易近人、友好的个人形象,也使听者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产品,购买自己的产品,达到营销目的。

总结起来,上述两个例子中,嘉宾选择不同的话语来建构自己不同的身份,如专家身份和平等的同伴身份,顺应了不同的交际语境,实现了不同的交际目的,实现了成功的社交。

三、 结语

本文首先从社会学角度阐述了“身份”的概念,还从语用学角度阐述了语用身份的概念。本文还简单阐述了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本文选取中央二套的《对话》节目为语料,分析了嘉宾通过不同的话语选择建构不同的身份,如嘉宾建立了专家身份和平等的同伴身份。这些身份的建构是为了满足当前交际的需要,顺应不同语境因素的结果。这些身份具有各自的交际价值,其建构实际上是一种语用策略。交际者使用什么身份进行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语用选择的过程,这也说明了语言与身份建构是密不可分的,身份是通过语言才得以建构的。

参考文献:

[1]Stryker, S. 1987. Identity theory: Developments and extensions[C]//K. Yarkley & T. Honess. Self and Identity: Psychosoci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Wiley: 89-103.

[2]Verschueren, J. 1999.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Arnold.

[3]陈新仁.2004.论语用平衡[J].外语学刊, (6): 42-47.

[4]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5]袁周敏.2011.称呼语的身份标记功能的元语用考察[J]. 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3): 262-267.

作者简介:王文静(1990-),女,山西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英语专业,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顺应论身份
关于“take”的其中身份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基于顺应论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顺应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女性消费品商标翻译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