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科研的必要与可能*

2017-03-24 01:52卢旭
江苏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班主任

卢旭

班主任德育科研的必要与可能*

卢旭

班主任是中小学德育的主力军,也应成为德育科研的重要力量。加强班主任德育科研,对于班主任专业发展、学校德育水平提升和德育科研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德育科研在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性质上不同于一般教师科研以及德育专家学者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身处德育现场,能够获取大量直接经验,结合工作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迅速运用于教育实践,是班主任从事德育科研的优势,而不足在于班主任自身的精力与素质、外在条件与支持等方面。

班主任;德育科研;专业发展

班主任是中小学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要善于学习、了解和掌握德育最新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要善于研究,积极应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努力将个人成功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班主任德育科研对于班主任职业发展、学校德育水平提升和德育科研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班主任德育科研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班主任德育科研的内涵

从研究主体上看,当前从事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可以分为两大类:普通中小学教师和德育科研机构(含大学)的专业研究人员,中小学教师又可以分为班主任和没有担任班主任的一般教师两部分。普通中小学教师的德育科研和专家学者的德育科研相比较,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但专家学者侧重于揭示普遍性的德育规律,形成系统的德育理论,以此来指导学校德育实践;而普通教师进行德育研究多是源于自身工作中的困惑,意欲通过研究来解决具体问题,获得可供以后借鉴的经验,从而改进自身的德育实践。因此,专家学者的德育研究理论性更强,学术性更强,而普通教师德育科研的实践性更强,学术性相对较低。在普通中小学教师群体内部,班主任德育科研与一般教师科研的区别:第一,研究对象有所不同。学生是教师科研的主要对象,班主任和一般教师面对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意义。一般教师的教育工作主要是将学科知识、技能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班级在他们眼中只是教学单位,是单个学生的集合。而班主任不仅要教育学生个体,还要组织管理和教育学生集体。班级于班主任而言,不是单个学生的集合,而是一个整体的教育和研究对象。第二,研究的目的各不相同。一般教师关注的是自己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学”,除知识技能外,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不是他们工作和研究的主要目的(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方面)。而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研究的性质差异显著。一般教师科研主要是为了做好学科教学工作,是比较单一的教学研究;而班主任德育科研是为了做好班级德育工作,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更贴近“培养人”的教育本质,因此不是局部的教学研究,而是整体的教育研究。班主任又与专职的品德课程教师不同,品德课教师的教学更加学科化、系统化,而班主任德育更加日常化、生活化。

从研究内容上看,班主任德育科研关注的是学校德育现象和问题,即学生品德如何发展和如何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德育,通常与智育、体育、美育并列,被视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相应地,德育科研也只是对部分学校教育的研究。这种认识其实是有局限的。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1]道德的教育才能培养有德之人。虽然不能将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仅限于道德,但全部学校教育都应为了道德的目的。德育并非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而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属性,即道德的教育或者教育的道德性。德育科研也并非对学校教育的某一部分的研究,而是应上升为对整个学校教育的道德审视和反思。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在“教书”,而在“育人”,通过与学生交往和共同生活,达到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精神的塑造。这超越了一般性的教学,更接近教育的本质,突显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性、道德性和价值所在。因此,班主任工作主体是德育工作,班主任科研本质上即是一种德育研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班主任德育科研”界定为:班主任在班级教育过程中,以完善班级生活、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综合性、德性化、实践取向的科学研究活动。这一定义强调班主任德育科研应该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使得班主任德育科研区别于其他科研,突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正因为班主任德育科研、一般教师科研以及专家学者的德育研究各具特点,不能相互替代,而学校德育的复杂性又使得各类主体、各个方面和各种类型的研究都不可或缺,所以三者的研究应当积极地结合起来。

二、班主任进行德育科研的必要性

班主任进行德育科研,从微观层面讲可以推动班主任工作和个人职业发展,中观层面能够提升所在学校的德育质量与水平,宏观层面有助于改善学校德育研究的结构,从而促进整个德育科研的繁荣。

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而言,承担班主任工作是其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做好德育工作,德育科研必不可少。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指出“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2]班主任进行德育科研,在推动学校德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职业发展。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3]虽然班主任需要全面负责班级教育工作,但考虑到学生管理的教育性,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实为德育。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班主任德育科研也是学校德育科研的主体部分。当前,“我国学校内部普遍存在着 ‘教书’与‘育人’分离,德育工作部门化,以及各种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相互‘割裂’的现象”[4]。班主任进行德育科研,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独特作用:第一,班主任既承担学科教学,又负责德育工作,可以很自然地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将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起来。第二,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教育工作,可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研究如何协调各位教师以及学校的德育工作,整合来自家庭、社会的德育影响,共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第三,班主任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在学校政策制订上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可以研究和制订学校德育发展的方案和规划以及贯通学校上下德育管理过程的制度和措施,从而提升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班主任进行德育科研,不仅有助于个人职业和学校德育的发展,而且对完善整个德育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中小学校存在着这样一种片面的认识:教育、德育研究是专家、学者等专职研究人员的事,中小学教师不会也不需要做科研。这种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已经受到批判而被逐渐摒弃。英国课程专家斯坦豪斯指出:“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5]我国教育家魏书生也指出:“谈到科研,教师们常常以为那是教研所的专家学者的事。仔细分析,其实是我们每位教师分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深处的需要。”[6]但另一种偏见依然存在,那就是认为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地位和作用比不上专家、学者,实际上许多人只是视中小学教师科研为一种形式,是对上级要求的一种应付。这种思想不仅不利于中小学教师科研的开展,更不利于整个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教育科研的主体虽然可分为专家、学者等专门研究者和普通中小学教师两个群体,两者的工作性质不尽相同,目标上有所区别,内容上也各有侧重,但两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改进学校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德育研究,一方面为学校德育研究贡献了力量,改善了学校德育研究队伍的结构,增加了实践工作者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改变了研究的形式和过程,使得德育研究更贴近实践。

三、加强班主任德育科研的可能性

加强班主任德育科研,既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特长,紧密结合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又要认清班主任在工作、学习和研究当中所面临的困难。

班主任进行德育科研,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们直接接触、参与和影响着学校德育全过程:第一,班主任是学校德育最主要的观察者,可以获得大量关于学生品德发展、班级和学校德育活动、德育制度与环境、家庭和社会德育影响等方面的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真实、直观、生动、全面,是开展德育研究必不可少又不可多得的基础资源。第二,班主任是学校德育最直接的参与者,拥有丰富的德育实践经验和感悟。这些经验和感悟不仅是提炼德育理论的天然素材,也是构建德育模式的重要参考。因为只有真正能够“触动”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与方法才能够真正对德育工作有所“促动”。第三,班主任是学校德育最重要的领导者。撇开学校德育管理的行政权限划分,就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程度而言,班主任在学校德育中无疑是最重要的,是学校各项德育活动最直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种影响力和控制力,便于班主任顺利地开展德育研究(如进行调查、访谈、教育实验等),也能够更好地验证和运用研究成果。

当然,班主任进行德育科研,也存在局限和不足。目前班主任群体中普遍存在着德育科研积极性不高、理论基础薄弱、研究方法欠缺、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观原因是班主任自身德育科研意识不强,未能充分认识到科研对学校德育和自我发展的意义,在提升自己的科研素质上缺乏足够的动机和努力。从客观上讲,当前许多中小学德育科研氛围比较淡薄、科研条件相对匮乏、科研团队尚未形成、科研方式依旧落后。受应试教育导向的影响和控制,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工作几乎完全被学科教学所占据,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科研;应试教育导向下,一种教学或者班级管理模式一旦成功,就会被习惯性地沿用下去,没有继续改革创新的必要,这也使得教师和班主任“无意”于科研;当前教育系统和学校的科研评价制度重形式、重结果(如论文、评奖和发表期刊的层级等),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进行科研的目的多是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如评职称、评先评优等),使得他们也“无心”通过科研来改进学校教育和德育;中小学科研条件有限,资料、设备、经费等难以保证,教师科研长期属于“个人行为”,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加之大量的家庭和社会事务,也使得许多班主任“无力”进行德育科研。因此,加强班主任德育科研,必须“扬长避短”,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在增强班主任德育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尚仲衣,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18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06-507.

[3]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EB/OL]. http://www.edu.cn/ji_chu_771/20090824/t20090824 _401584.shtml

[4]杜时忠,黄恒忠.学校德育体系建设论纲[J].中小学德育,2013(10):6-9.

[5]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2(1):48-52.

[6]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339.

G451

A

1005-6009(2017)31-0020-03

卢旭,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79)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教育、教育社会学。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小学班主任德育科研现状与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DEA14026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班主任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