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嘴”VS“把小嘴巴闭上”
——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例谈

2017-03-24 01:52梅志军
江苏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嘴巴套路班级

梅志军

“闭嘴”VS“把小嘴巴闭上”
——班主任管理语言艺术例谈

梅志军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讲究管理语言的艺术。惩罚教育时,我们要多一些威严,少一些威吓;赏识教育时,我们要多一些恩厚,少一些恩赐;常规教育时,我们要多一些套路,少一些套话。班主任如果能做到这“三多三少”,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可以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深处的。

班主任;管理语言;言语艺术

“闭嘴”和“把小嘴巴闭上”这两个短语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折射出来的情感却截然不同——“闭嘴”短促有力,严厉而粗暴的态度溢于言表;“把小嘴巴闭上”温和亲切,更容易让人接受。那这两个命令短语发出之后,效果又各有什么不同呢?

笔者以前所在的学校每到冬天就会组织学生到操场跑步。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对一切都很新奇,所以常常会控制不住情绪,跑操时嘻嘻哈哈哈,小嘴巴讲个不停。这时,只见一(1)班班主任杨老师大吼一声:“闭嘴!”,一(1)班的学生立刻如同电视机被遥控器按了静音键。而一(3)班这边,班主任张老师也赶忙制止道:“小朋友们,快把小嘴巴闭上!”,她还一边说一边做着噤声的手势,奇怪的是,张老师温柔的提醒却收效甚微,孩子们仍我行我素。“闭嘴!”一(4)班蔡老师又是一声大吼,刚刚还说个不停的孩子们如同受了北风一击,一下闭紧了嘴巴。一(4)班的蔡老师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面色黝黑,这一声吼,很有当年张飞在长坂坡吼死夏侯杰的气概。

我想,很多人会猜,在你们学校一年级的四个班级里,一(1)班和一(4)班纪律肯定最好。那现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是”,因为在杨老师和蔡老师的课堂上,这两个班的小朋友确实是最听话、最乖巧的,他们会坐得端端正正,不敢交头接耳,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说“不是”,因为与杨老师和蔡老师搭班的两位老师有想法。在这两个老师的课上,如果一节课上没有几声如两位班主任一样的平地一声吼的“闭嘴”,那课堂肯定乱套了。到了三年级时,很多教师都不愿意接手杨老师和蔡老师的班,因为害怕自己的“气势”强不过学生。

如此这般,我们的教师陷入两难:要想学生“把小嘴巴闭上”就必须让他们“闭嘴”,可长此以往,一旦没了“闭嘴”他们就真的“闭不上嘴了”。那么班主任该如何走出这个“两难”呢?我认为,班主任要关注自己的管理语言,让自己的管理语言“艺术”起来,需要做到“三多三少”。

一、多一些威严,少一些威吓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些父母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常常会威胁他们说:“你不要再调皮了,再调皮我就把你从楼上扔下去……”或是“那个东西不要碰,不然手会烂掉的。”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士,我们在听到这样的教育话语时,是不是觉得可笑之极——孩子真的调皮了,你真舍得扔吗?他真的抵不住好奇摸了那件东西,手真的会烂吗?殊不知,我们的一些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类似的话语也是层出不穷:“你今天上课再随便讲话,就不要回家了,就在教室里过夜。”“你再调皮捣蛋,明天就不要来上学了。”“你再考不出理想的分数,下学期别人升五年级,你就还待在四年级吧!”……这是赤裸裸的“威吓”。且不说这样的威吓会不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关键是这样的威吓常常是不会兑现的。班主任的这些管理语言会给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狼”来了,“狼”却没有来,而一旦“狼”真的来了,孩子们的心中还会存在侥幸——“狼”或许是不会来的。于是,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下,教师再科学合理的惩罚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

班主任在惩罚教育时,管理语言要的是威严,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威吓。当然,威严的管理语言也是要遵循一定原则的。首先,威严的话语要有底线,一定不能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能逾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次,威严的话语要有底气,教师要能说到做到。

二、多一些恩厚,少一些恩赐

“恩厚”的管理语言首先要“仁爱”,关注班级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班主任的眼里不能只有少数几个优秀的学生,班主任鼓励、赞美的语言不能只面向少部分学生。我们要表扬和赞赏学生,我们的语气语调要让学生感觉到友爱,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怜悯施舍。

“恩厚”的管理语言还要“笃实”,表扬在“点”上,不能为表扬而表扬。如果赞美的语言太廉价,甚至华而不实,那这样的表扬就失去了意义。机械的、形式的、表面的表扬,长时间也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又怎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为了让表扬不廉价,班主任的管理语言不应局限在口头上,可以落实到一些行动上:今天学生的字写得端正,奖励一支彩色粉笔;低年级的学生今天表现很好,班主任可以抱一抱他;今天在教师不在的情况下,自习课的秩序井然,全体学生免做作业一次;路队在某个学生的带领下整齐有序,那就向学校申请,第二天让他站在主席台领操……用心灵为孩子鼓掌,这样的管理语言才是真正的“金口玉言”。

三、多一些套路,少一些套话

现在,很多班主任“管不住”学生,班上的常规管理混乱。其实并不是班主任没有进行常规教育,而是他们常规教育的“套话”太多,没能真正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所以,在常规教育中,班主任管理语言要有点噱头,要有“套路”,正所谓“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那怎样的常规教育的“套路”是“得人心”的“套路”呢?

1.套路之一:“我不说,我做”。

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肯定能做到。我要求学生午餐要光盘,那我的餐盘里绝不能留下一粒米,哪怕里面有我不喜欢的菜肴;我希望学生节约水电,那我就会默默拧紧水龙头,悄悄关闭长明灯;我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当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时,我一定会立正行注目礼,而不会在学生行间流连,甚至和别的教师轻声交流、嬉笑……

2.套路之二:“我不说,你说”。

让学生制定班规是实现班级成功管理的法宝,班主任绝对不能“一言堂”。晨会课,让学生上台聊一聊班级有哪些好人好事,又有哪些不合时宜的现象;班会课,让值周班长唱主角,表扬先进、提醒后进,梳理一周常规管理的得与失;另外,习作、板报、手抄报等等,都可以成为“广开言路”的阵地,让我们班主任“正衣冠”“明得失”。

最后,还回到文首那则案例上来,当我们一次、两次地让学生“闭嘴”的时候,我们态度严肃甚至是严厉,这未尝不可。因为教师这种态度带来的是学生对你的“敬畏”,一旦学生开始“敬畏”老师,教育才会真正发生。但当我们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没有“把小嘴巴闭上”的循循善诱,只有“闭嘴”的武断粗暴,那“敬畏”就会演变成“恐惧”。而一旦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变成了“恐惧”,那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失败的。

我们都知道,班级管理最终的走向是实现学生的“自治”。我们肯定不愿意看到暴跳如雷、怒目相向的教师和噤若寒蝉、畏畏缩缩的学生,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语言中要讲究管理言语的艺术,多一些威严,少一些威吓;多一些恩厚,少一些恩赐;多一些套路,少一些套话。

G451.6

A

1005-6009(2017)31-0066-02

梅志军,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湖学校(江苏苏州,215144)课程与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嘴巴套路班级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嘴巴嘟嘟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嘴巴不见了
Airbnb上的套路
好好的嘴巴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