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儿科医生紧缺的对策研究

2017-03-24 11:30雷明明刘友学郁晓霞张雁翎张德平
重庆医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全面二孩儿科医生住院医师

雷明明,刘友学,郁晓霞,黄 舒,张雁翎,张德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人事处 400014)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儿科医生紧缺的对策研究

雷明明,刘友学△,郁晓霞,黄 舒,张雁翎,张德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人事处 400014)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至此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与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相比,2016-202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新生儿230~430万左右[1]。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儿童医疗需求势必增加,本就捉襟见肘的儿科医生资源将更显紧张。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被写入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儿科执业(助理)医师11.28万人,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存在较大缺口。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拥有1.46位儿科医师,按此标准我国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缺口超过20万[2-3]。“全面二孩”政策后,儿童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加凸显,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将更加突出。本文将探讨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儿科医生紧缺的对策。

1 儿科医生紧缺的原因

1.1儿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低

1.1.1任务重,风险高,工作压力大 我国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9%,却要承担全国16.6%人口的医疗诊治工作(我国0~14岁儿童占全国总人口16.6%)。据统计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约为17人次,是医疗机构其他执业(助理)医师工作量的2.4倍,年均承担的出院人次数近200人次,是其他执业(助理)医师的2.6倍。据胡依嘉等[3]的调研显示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97.85% 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 40 h以上。总体工作满意度评分为2.81 分(6分制),工作压力大是主要不满意因素。儿科医生超时、超负荷工作现象十分普遍。儿童发病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加上寒暑假的影响,近年来儿童就诊高峰期各大医院儿科门急诊告急现象频出。儿科以相对少量的医疗资源承担了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倍的工作量,高负荷承载了社会期望[4]。“全面二孩”政策后,儿童患者的数量势必大幅增加,而短时间内儿科医生不可能大幅增加,所以近期儿科医生工作量有增无减。儿科医生不仅任务重,而且风险高。儿童抵抗力低,病情急且变化快,又不能主诉病情,相对于成人患者,儿科的风险更大。

1.1.2薪酬待遇不能体现劳务付出及技术价值 儿童用药少、检查少、手术少,在以药补医机制未完全破除的背景下,儿科医生的收入自然比同行少,特别是综合医院儿科医生与其他科室医生收入差距更明显。综合医院缺少发展儿科的积极性和持续动力,儿科萎缩趋势明显[5]。中华医师协会儿科分会调查发现,儿科医生的平均工作量是非儿科医生的1.68倍,而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的46%。儿科医生收入低,薪酬不能体现其付出,是业界公认的一个事实。所以圈里也流行一句话,叫“金眼科、银外科,一钱不值小儿科”。儿科医疗服务价格不能体现其技术价值,与现行的医疗收费体系有一定关系。《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中规定对于注射、采血、静脉输注、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医疗操作,6岁以下儿童加收不超过30%。但是这一政策各地基本没有落实到位。

1.1.3医患矛盾多,工作环境差 近年来全国各地伤医事件频发,医患矛盾十分突出。一直以来儿科是医患矛盾的重灾区。一方面儿童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大,医生少患儿多;另一方面家长要求高,刻意追求大医院的专家号,导致儿童挂号难、排队长等现象,家长却把怒气发在医务人员身上,各种不满和急躁的情绪纷纷“涌”向医生。另外,超负荷工作也容易触发医患矛盾。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视为掌上明珠,稍有头疼脑热,家长就往医院送,而且是往最好的医院送,一个孩子生病,2~4名大人围着转,导致儿科人满为患。同样的门、急诊量、住院人次,儿科却要承接2~4倍的人员流动量。特别是门急诊区域,哭闹声、嘈杂声不断,地面常有奶渍、小便等垃圾,儿科医生工作环境十分差。

儿科医生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却不能得到与付出成正比的薪酬待遇。长期以来,导致医学生在择业时对儿科“望而却步”,现有的儿科医生大量流失。儿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低,是导致儿科医生缺乏的重要原因。

1.2儿科医生培养体系不健全 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培养体系是国际公认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也是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1998年我国调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儿科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在岗位吸引力不强的状况下,停止儿科本科医学生招生,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吸引一批优秀生源从事儿科医疗服务的“入口”。近年来,国家逐年扩大儿科学专业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但其培养的人才数量不能满足目前儿科医师的缺口。毕业后教育主要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7部门下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儿科作为紧缺专业,在招生时适当加大招收规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我国儿科医师培养扩展了一条重要途径,但由于起步较晚,且受师资、经费及生源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儿科医生数量仍然有限。专科医师培训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标准。

1.3儿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儿童医院大部分集中在东部省份城市,城市和农村儿童医院的比例为4∶1,儿科医师分布不均。宋秋霞等[6]的研究表明,我国儿科医生缺口中部大于东西部,中西部供需比小于东部。河南儿科医生缺口最大,超过1.5万,几乎占据了整个中部地区缺口[6]。基层儿科服务日渐萎缩,社区力量薄弱[7]。

2 对策研究

2.1加大政府投入,促进儿科医学发展 儿科医生的培养关乎民生,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各级政府应明确责任,将儿童医疗体系建设列为重点改革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在儿童医疗机构建设和儿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制度倾斜和经费投入,保障各项改革措施顺利推行,促进儿科医学发展。

2.2合理制订儿科医疗服务价格 儿科诊疗风险大,技术难度高,而且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更多。制订合理的儿科医疗服务价格,适当提高部分儿科诊疗项目收费标准不仅可以增加儿科医务人员收入,而且能体现个人价值,获得更多职业成就感,提高儿科医生岗位吸引力。对于儿童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体现儿科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特点和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要高于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为让儿科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落到实处,还必须加强督查,明确执行时间。将费用提高部分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对于特殊检查和诊疗项目给予补贴,不能增加患者负担。

2.3提高儿科医生薪酬待遇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核定绩效总量时充分考虑儿童医疗机构的特点,适当给予政策倾斜,促进儿童医疗机构更好发展。医疗机构内部应以公立医院绩效改革为契机,建立起以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风险、劳务价值及患者满意度等为依据的分配体系,摒弃单纯地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耗材、检查和化验收入挂钩。充分考虑儿科工作特点,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工资水平。另外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绩效分配、进修学习、科研立项等方面向儿科倾斜,调动儿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稳定儿科医师队伍。

2.4完善儿科医生人才培养体系 儿科医生现有缺口约20万,“全面二孩”政策后,缺口将更大,加快培养儿科医生是当务之急。而在现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下,培养一名儿科医生至少需要8年,培养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时间更长,所以应有计划、有步骤、有前瞻性地培养儿科医学人才。通过学历学位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转岗培训及基层全科医师儿科专业技能培训等途径增加儿科医务人员数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建立起完善的儿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深化院校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制订符合儿科医生队伍发展的政策,促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协同着力解决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卫生行政部门拟定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综合考虑儿童数量、发病规律、区域卫生需求等因素确定儿科医疗人才需求总体规划和远期目标。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医学院校,根据人才需求及医学教育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儿科专业招生规模及结构。在有条件的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通过建立奖学金,免费定向培养儿科医生等政策吸引优秀学生选择儿科医学专业,从“入口”吸引一批优秀生源。加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完善儿科专科医生培养模式,建立起一支术业有专攻,高素质的儿科医生队伍。

2.5完善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服务能力 增加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建成儿童医疗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增加专科儿童医院数量,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功能建设,提高其儿科服务能力,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对于儿科医疗资源匮乏的省市及基层,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基层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逐渐增强群众的信任度。通过医联体、远程医疗等手段促进区域内儿童医疗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合理就医层次,提高儿童就医可及性,改善就医体验。缓解大医院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解决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及科学研究,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儿科医生的培养工作,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

[1]王广州.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新增出生人口规模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J].学海,2016,27(1):82-89.

[2]杜玉开,刘毅.妇幼卫生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胡依嘉,方卫,黄国英,等.儿科医院员工工作满意度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7,20(3):234-237.

[4]徐佳,王辉,穆毅.医疗资源整合模式在儿科领域的探索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7,21(3):65-67.

[5]孟莛.多条腿走路 让儿科医生“提质增速”访谈中国医科大学校长闻德亮[J].中国卫生人才,2016(6):16-21.

[6]宋秋霞,王芳,宋莉,等.“全面二孩”政策下儿科医生需求与缺口测算[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2):65-70.

[7]冯文.我国儿童医院运行的问题与困境[J].中国医院,2013,17(3):29-30.

雷明明(1986-),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E-mail:lyxliu@126.com。

10.3969/j.issn.1671-8348.2017.34.042

R192.3

B

1671-8348(2017)34-4871-03

2017-08-11

2017-09-26)

猜你喜欢
全面二孩儿科医生住院医师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92岁的儿科医生免费为病人看病
浅析“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生育权的保障
“儿科医生荒”如何缓解
儿科医生“荒”在哪?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