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 学课堂练习

2017-03-25 10:40郗宏德
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桌子周长重难点

郗宏德

数学练习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有效的练习,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探索的有价值的课题,也是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与学生学习能力进步的必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实践与探索。

围绕目标教学设计针对性练习

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在教学时,有的一节课往往几分钟就将知识点灌溉给学生,全然不顾学生有没有接受;有的又怕学生不懂不会,一言堂,什么都包办代替,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更谈不上有效设计练习。因此,了解学情,把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难点和关键点,成为上好每一节课、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在教研组备课时,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整体感知教材的重难点单元和内容,从大局出发,把握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脉络,避免平均用力;第二步,仔细研究,针对本班学生实际,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握重难点和关键;第三步,设计教学目标、环节和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则以目标教学为主,先出示教学目标,师生都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教育学活动。

练习也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例如:在混合运算教学中,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在分析错误原因后,可以设置一组运算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不同的四则运算。先让学生用文字叙述每一道题;然后说运算顺序,根据思则混合运算规律明确,每一步算出什么,得到什么,再计算;最后比较每一题的异同。这样,既巩固了运算顺序,又在表达中训练了思维。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鲜活的个体,只有了解学生需求,才能对症设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课程资源

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双边活动,而不少教师经常让学生做一些枯燥无味的练习,学生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参与感悟、学会掌握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动脑筋、想办法,让全班同学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一份子,积极主动地参加练习,用知识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例如:“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一堆物体、一个或几个图形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后。为了巩固这一概念,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设计以下的练习:①值日班长起立,他占了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②第一小组的人数占了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第二小组的人数占了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③第二小组16人,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第二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分数之间的区别;④前三个问题中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经历简单的分数意义到较复杂的分数意义的过渡,强化和巩固了单位“1”的概念,又为下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了基础,自然而然地实现概念的加深和由量到质的转变。这样的练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参与感和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取得了满意成效。

设计情境串,体现练习梯度

40分钟的课堂,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只有20分钟至25分钟,如何才能让学生在20分钟后保持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需要教师设计一系列情境串贯穿教学始终:一开始,将学生带入矛盾冲突中,进入新知学习;再将练习内容寓于环环相扣的游戏、竞争之中,让知识的浪花层层递进地呈现于练习之中。例如:在教学《搭配》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从开课时设计找开锁密码,到搭配校服颜色,再到挑战两个数、三个数的搭配,最后安排四个同学照相排位置。一连串的情景创设,由浅入深,学生们参与练习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通过改错、涂色、竞赛、抢答、填写答题卡等形式,从生活中的数学出发,环环紧扣的练习设计,由封闭性问题到开放性问题,层层递进,将学生带入一个个问题,在不断深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了思维冲浪的过程,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发展了能力。

加强对比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还需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及时调控设计练习。例如:在学完“面积”知识之后,我们可以设计一节《面积与周长比较》的练习课,帮助学生从二者的概念、计量单位、计算方法等几方面比较异同,同时通过如下练习体现知识间相互联系、明析概念,解决问题、提高能力。①用一根铁12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几种围法?试一试。②可让学生算出各种围法的面积,观察周长相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有什么特点,与长、宽有什么联系?③如果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可能是几厘米?周长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④让学生思考:长、正方方形周长、面积各自相等情况下,长与宽在数量上有什么变化?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感受了周长与面积之間的“三异一同”,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同时,手、脑、口并用,加之练习环环相扣,将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学生们学习后意犹未尽,教师再也不必为学生把周长和面积弄得混淆不清、错误频发而担忧了,可谓一举两得,颇有实效。

练习应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数学知识结构本身具有逻辑性、连贯性,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延伸空间的创新性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例如:小学五年级《植树问题》有一道课后练习,读完题目之后,学生们开始犯难了——怎么做?笔者并没回应他们的问题,而是再次引他们读题,边读边板书:

1张桌子 坐6人

2张桌子 坐10人

3张桌子 坐16人

……

看着笔者在黑板上书写,学生们便参与进来。笔者借机让他们自己梳理题意,然后提问:“从这些信息里,你能找到什么规律,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一规律吗?”学生们想了一会儿,便有了3种回答:①4N+2;②6+2(N-1);③2N×2+2。笔者又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一一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好让其他同学明白为什么这样列?在分享思想后,笔者接着说:“往下看,10张桌子是什么?N=10,现在你能看解决第一个问题吗?把10带入到三个式子中,便可以求出10张桌子坐几人?”待学生们完成之后,笔者又说:“接着做第二问?”个别学生还在用期待的眼睛看着笔者。笔者引导他们:“自己先想一想,现在要求什么?”马上有学生说:“求N。”期待的同学马上反应过来:“用方程解。”两个问题迎刃而解了,笔者却并没止步,接着问:“第一个问题如果用植树问题该怎么解决?”他们又开始思索起来,可能是有的同学还在第一种方法中沉思,于是笔者请同学们画图:

画完图后,学生们的思维立刻活跃了起来。他们纷纷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知道了,2张桌子并起来有1个间隔,有2个人就没有座位,而10张桌子有9个间隔,就有18个人坐不了位子,可以坐42人”“我也知道了,两头的两张桌子可以坐10人,其他8张桌子每张桌子只能坐4人,也可以坐42人”“我知道,2N×2+2,是怎样写出来的了”“我懂了……”。

结束语

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们的智慧和想法都是无法想象的。通过这节课这一道题,学生们学会了用不同的知识解决相同的问题,沟通和回顾了知识,用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既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韶山小学)

猜你喜欢
桌子周长重难点
擦桌子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拼桌子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巧算周长
打桌子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周长小诊所
你用对“数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