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课堂观的调查分析

2017-03-27 09:40覃建军余功雄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高中生

覃建军+余功雄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数学课堂观的状况,分析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课堂观与成绩的关系及其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指出,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与教师积极配合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过度地依赖自学反而适得其反。

【关键词】高中生 数学课堂观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10-03

目前高中生的数学课堂观是怎样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开展问卷调查,试图了解高中生数学课堂观。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的设想和目的

高中生数学课堂观,是指高中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认识、看法和态度,它是在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实际表明,数学课堂观作为一种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念,影响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对学生数学课堂观进行研究,目的是了解高中生数学课堂观的现状,提高他们对数学课堂的认识,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优越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南宁市第十五中学是一所薄弱学校,生源较差,学生学习基础普遍差。在所有科目中,数学被学生认为是最难学的科目。为了寻找影响数学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学校数学组的《基于学生课堂观的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高中生数学课堂观的调查与研究。问卷所设计的问题主要围绕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认识、看法和态度,即学生的课堂观及一些相关的 18 个问题。

调查时,按数学成绩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表示数学成绩优良,B表示数学成绩中等,C表示数学成绩较差。其中,属于数学课堂观的主要问题为:(1)你认为数学课堂重要吗?(2)你觉得最能帮助你提高数学成绩的办法是什么?(3)你喜欢通过数学课堂来学习还是自学?(4)你认为数学学得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数学课堂上影响你听课情绪的原因是什么?(6)要求你上数学课要认真听课最多的是哪一部分人?(7)你上数学课时能做到“耳听,眼观,手动,脑思”吗?其他为与课堂观相关的问题。调查选择在高中一年级中进行,共收回318张有效答卷,A 层为 68 人,占 21.4%;B 层为 198 人,占 62.3%;C 层为 52 人,占 16.3%。

二、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1.你认为数学课堂重要吗?

这是关于高中生数学课堂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三个选项:A.很重要;B.比较重要;C.一般或不重要。数据如下:

以上数据表明,数学成绩优良(A 层)的学生数学课堂观是最积极的。数学成绩中等(B 层)的学生数学课堂观比数学成绩优良学生差一些的。数学成绩差(C 层)的学生课堂观是更加消极,与 B 层的差距比较明显,与 A 层的差距则更明显。

这些数据说明,学生的数学课堂观是与数学成绩成正相关。成绩越好,对数学课堂的看法、态度越积极。特别在数学课堂感情的强烈程度上看,更有明显的差距,如,认为数学课堂很重要的选项上,A 层有 41 人认为很重要,占 60.3%。B 层仅有 56 人认为很重要,占 28.3%;C 层与 B 层相近,占 26.9%。这也证明了,积极的数学课堂观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2.你觉得最能帮助你提高数学成绩的办法是什么?

这个问题从侧面了解学生的课堂观。有三个选项:A.课堂上认真听课;B.课后自学;C.没想过。数据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数学课堂的的重视程度与数学成绩成正比。说明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主要依靠课堂来获取知识,提高成绩。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后自学的选项上,B 层和 C 层的百分比均高于 A 层,特别是 B 层,偏重于课后自学的人百分比明显高。B 层的学生有一定基础和能力,可能认为,老师讲课的内容自己看的话也能看得懂。因而放松甚至“逃避”课堂上的听课,把希望寄托在课后自学上,这使得课堂上学习效率低。

3.你喜欢通过数学课堂学习还是自己自学?

这个问题与上个问题虽然有些重复,但也有它的特点。上个问题把数学课堂学习和自己自学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问题来考虑,本问题要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有三个选项:A.数学课堂学习;B.自己自学;C.两者相互结合。数据表如下:

A 层与 B 层的结果与上个问题基本一致。A 层强调通过课堂获取知识(A 层 32.4%,B 层 22.2%),B 层偏重于课外自学(A 层 14.8%+52.9%=67.7%,B 层 18.7%+59.0%=77.7%),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 C 层,与 B 层相比,C 层的学生更依赖于课堂,这是因为 C 层的学生基础差,自学不懂,要学会知识,只能靠课堂。而 B 层的学生多少有些基础,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正因为如此而容易忽视课堂。A 层的学生基础比 B 层好,自学能力也比 B 層强,但还是重视课堂学习,把课堂当成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这里又一次证明课堂学习效果优于偏重自己自学的学习效果。

4.你上数学课时能专心听课吗?

本问题考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三个选项为:A.专心;B.偶尔专心;C.无法专心。请看下表数据:

A 层学生上课专心明显高于 B 层和 C 层。这与他们课堂观的积极方面明显高于 B 层和 C 层有关。C 层专心明显低的主要原因是基础太差,听不懂。B 层和C 层在偶尔专心的比例上明显高于 A 层,。B 层不够专心,可能与依赖课后自学、数学基础、其他思想问题等有关。

5.数学课堂上影响你听课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本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情绪因素。是影响学生听课的另一因素,最后可以与课堂观进行相关研究。四个选项为:A.对数学的兴趣;B.对老师的喜爱程度;C.自己的学习基础;D.自己的心情。

在这里,对数学的兴趣和自己的学习基础是影响学生听课情绪的另一原因。A 层学生的数学兴趣明显高于 B 层和 C 层。因此,积极情绪也应高于 B 层和 C 层。关于自己的学习基础,B 层和 C 层受影响的比例明显高于 A 层。学习基础差,容易导致听课不懂,自然听课情绪消极。即使是 A 层,受影响比例也是有点偏高。这是因为,A 层是相对于 B 层、C 层来说基础较好,由于我校的生源总体较差,A 层学生的数学基础总体上讲还是不够好。“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和“自己的心情”是两个与数学学习内容无关的选项,A 层占 30.9%(14.7%+16.2%),B 层占30%(16.67%+13.33%),C 层占 38.5%(15.4%+23.1%),比例较高,特别是 C 层,在“自己的心情”选项上明顯高于 A 层、B层。说明外部因素对学生的听课情绪影响较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低,尤其是 C 层的情绪化比较重,心理素质较差。在探测听课情绪的四个选项中,“对数学的兴趣”是属于积极选项,其余三项为消极选项,所占比例很大,说明调动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任务艰巨。

6.要求你上数学课要认真听课最多的是哪一部分人?

这是考察影响高中生数学课堂观的外部条件。四个选项为:A.学校 ;B.家庭;C.社会;D.不清楚。数据如下:

在四个选项中,A 层学生受学校的影响较大,说明 A 层学生比较倾向于遵循学校或老师要求,认真听课。B 层学生受家庭的影响最大,这跟 B 层学生的成绩属于中等,进一步提高可能性较大,容易引起家长的重视,会经常督促自己的子女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课,期望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而 A 层学生成绩比较好,家长比较放心,督促自己的子女听老师的课比 B 层学生的家长少些。C 层学生由于成绩较差,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信心不足,学习上放弃要求,只要求遵守纪律就可以了,督促自己的子女听老师的课方面则不够重视。最后两个选项探测的目标不够明确,参考价值不大,故在此不做分析。

7.你上数学课时能做到“耳听,眼观,手动,脑思”吗?

数学课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要达到这个目的,学生必须思考和练习。这是课堂教学能否有效的标示。学生是否做到这一点的具体表现就是“耳听,眼观,手动,脑思”。本问题主要考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这几个表现,四个选项为:A.能做到;B.部分做到;C.偶尔做到 D。无法做到。数据如下:

先考察单项。能做到的 A 层学生为 42.65%,高于 B 层学生 4 倍,C 层学生 11 倍,差别很大。只部分做到的是 A、B 两层差不多,明显高于 C 层。偶尔做到的 C 层为 44.23%,明显高于B层,更高于 A 层,A 层仅为 10.29%。综合来看,四个选项中,“能做到”和“部分做到”可看成积极选项。“偶尔做到”和“无法做到”可看成消极选项。积极选项的A层学生为 87.77%,B 层学生为 59.1%,C 层学生为 36.5%. 消极选项的 A层学生为 13.29%,B 层学生为 40.94%,C 层学生为 63.46% 。这些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在数学课堂上,“耳听,眼观,手动,脑思”越做得到位,学习效果越好。或做得越差,学习效果越差。

三、讨论和对策

通过以上高中生数学课堂观的数据调查研究表明,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与数学课堂观密切相关。具有正确课堂观的学生数学成绩较好,具有错误课堂观的学生数学成绩较差。因此,我们可以认为,A 层学生代表正确的课堂观,B、C 层学生代表错误的课堂观。错误的课堂观可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导致数学基础较差。由于 B 层学生人数多(占 63.5%),进一步提高数学成绩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数学课堂观对 B 层学生影响的研究意义重大。既然正确的课堂观对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课堂观,转变对数学课堂错误的观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利用课堂学习观察到的例子来转变学生的数学课堂观

引导 B 层、C 层学生观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会发现,他们在课堂上都是非常认真听课。虽然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有的是旧知识,他们已经理解和掌握了的。就是一些新知识,他们有的在课前预习也已经理解很多了。但是,他们在课堂上还是表现出态度诚恳,认真听课,积极与老师配合。这些表现,使得他们的旧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从而更加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因为数学知识形成的特点是连贯性的,后面的知识是由前面的知识来形成的,即由旧知识来形成新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通过认真听课)符合数学的认知规律。这也应该是他们成绩优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用这些活生生例子说明,比较容易转变学生错误的课堂观。

(二)利用认知负荷理论的知识来转变学生的数学课堂观

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对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加工是分离的,其中的一部分仅专注于视觉信息,另一部分则仅专注于听觉信息。如果单纯使用一种信息呈现方式,就可能只利用到大脑中加工信息功能的一部分而已,使其他部分处于闲置状态;而综合利用多种信息呈现形式,可以提高大脑加工信息的利用率,增进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是以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数学信息的。特别是教师对教材的讲解,用声音来传递这些信息,学生则利用听觉接受教师传递的这些信息。数学内容的抽象性,通过教师的讲解,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學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通过视觉和听觉等获得教学内容的信息,使学生接受信息的各种功能都得到充分利用,减少认知负荷,减轻了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学习效果。如果忽视课堂听课,而把希望寄托在课外自己自学上,就只能仅利用视觉而闲置听觉,学习负担重,学习速度慢,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不深刻,学习效果明显差于课堂听课。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给学生以说明,也有利于学生改变错误的课堂观。

(三)让学生明白在学校期间学习的是前人获得的间接的数学知识

忽视课堂听课,喜欢课外自学的学生可能有这样一种心理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虽然,这种心理需求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应该看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面对的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间接的数学知识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拓展了很多。要完成好高中数学学习任务,不可能在自己必须要学的这些知识上事事都要做“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特别是高中数学,难度增加,并且教材对数学知识都是以简洁方式表述,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数学知识里面。只有在数学课堂上,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有选择地“发现、研究、探寻”,暴露其中的数学思维过程,展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且有组织、有计划地训练,才能做到掌握好这些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是提高数学学习成效的最佳选择,而课外自学应作为有益的补充。

四、结束语

高中生数学课堂观的调查研究是对影响高中生数学课堂学习效果因素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服务。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