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文言文翻译阅卷工作谈高中文言文教学

2017-03-27 09:58蒋凌艳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摘 要】本文根据广西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阅卷情况,总结归纳出考生答题时所暴露出的共性问题,提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课本重点字词熟记于心,学会实词推断方法,学会找采分点,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水平。

【关键词】高考阅卷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31-03

2016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材料节选自《明史·傅珪传》,与 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北史·来护儿传》取材相同,源自“二十四史”。两年的文言文阅读题型一致,选择题(第 4、5、6 题)共 9 分,翻译题(第 7 题)10 分。第 4 小题考查文言断句,侧重了解文言断句方法,此题用句意断句法可判断;第 5 小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侧重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给出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仔细辨析即可得到答案;第 6 小题考文本内容,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用我们上课常讲的比对方法(比对对象、比对时间、比对地点、比对事件、比对细节)可以解决。

文言文阅读客观题(第 4、5、6 题),学生正答率一般都较高,真正的难点和失分点是第 7 题文言文翻译题。那么文言文翻译究竟难在何处?笔者参加了 2016 年广西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阅卷工作,从高考改卷当中发现了考生的答题时所暴露出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对改进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评卷中发现的问题

(一)把握采分点的能力欠缺。文言文阅读有六个基本采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式、判断句式、省略句式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固定句式。这六点在翻译的时候必须照顾齐全,不可忽视忽略任意点,否则都会造成失分。新课标卷 2015 年和 2016 年文言文翻译试题都侧重实词。2016 年高考翻译题只要把握住实词的翻译,考生做到词要落实,就可得 4 分了。

2016 年两小题的翻译题重要采分点分别是在实词“权幸”“嫉”和“忠谠”“报”,绝大多数考生对“权幸”“忠谠”只停留在抄下来,没有直接译出。这些词语很难吗?事实并非如此。像“幸”,在高中课本中是常见的,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高考中的这一句的“幸”指“受宠幸”,“权”指“权贵”,“权幸”标准答案译成“受宠的权贵”,实则就是“权贵”,译成“高官”“有权力的人”“高职位的人”等相近意思的即可得分。丢分原因,其实是考生没有把课本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而“忠谠”的“忠”译成“忠实”,“谠”译成“敢于直言”,在这两个词中学生对“谠”字比较陌生,很多考生没有见过,但是,如果考生从造字法角度考虑,谠,形声字,从言,字义:正直的言论,不至于写不出来。实际在改卷中“忠谠”重点在“谠“字,”忠“字译出或不译不扣分,“谠”字可以译成“敢于说真话”“敢于直言““敢于说实话”“善于进谏”“进谏”等相近意思即可得分。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欠缺。有人认为,文言文的“言”就是古代汉语的语法。这种理解有一定的道理,文言文翻译就应该考虑古代汉语的语法表达习惯,考生应做到无语病、重语气、应连贯,也就是说“句要贯通”。

从考生的答卷看,很多考生忽视了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文言文翻译题每道 5 分,落实字词 2 分,大意分 3 分。如第 7 题(2)除了落实字词外,大意分 3 分,“又谓珪剛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三句,每句 1 分,句意分也侧重古代汉语的语法,第一句“又谓珪刚直忠谠”,“忠谠”已给字词分,句意重点落在“谓”,很多考生将“谓”译成“因为”,这句话就译成“又因为傅珪刚直忠实、敢于直言”,这样译这个句子就缺乏谓语动词,况且中学课本根本没有“因为”这个意思。这里的“谓”应译成动词“认为”“觉得”“称”“说”“称赞”等相近意思。第三句句意要考虑状语后置,而有些考生译成“吏部向上请奏,按照卢雍所说的”,这样的译文没有考虑状语后置句式。

二、对策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考生失分具体表现在:重点考查的词语译不准确、看不出句式特点、脱离上下文等。对此,在日后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除了继续勤勉不懈地精讲精练、系统地归纳整理外,还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一)把课本重点字词熟记于心。文言文考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选文选自课外,答案源于课内。因此,文言文阅读教学也必须有一个相应的教学原则:将课本的知识怎样教给学生,并让学生怎样内化成自己能掌握并迁移运用的知识。

首先,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合作方式为辅、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传统文言文课堂照本宣科式的串讲教法和老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效果不大。文言文课堂教学应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就意味着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文言文教学应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怎样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新课标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的能力。

教材中的文言文虽然距离现在年代久远,但注释详细,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去阅读、理解。当然在自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合作,特别是其中的古今词义不同的文言虚、实词、语法习惯(主要是文言句式)、典故运用等,这些今天的中学生都相当陌生的语言特点,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来解决。比如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讨论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课文的讲述中,共同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学习知识。

文言文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不能忽视老师主导作用。真正的自主课堂应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由老师先设计好学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也可以先分小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然后由学生提出和解答小组翻译过程中觉得困难的字词句,最后依座次逐句翻译,检查个人、小组学习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点拨、解疑。

其次,加强背诵文言文,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背诵。高中六个学期,每个学期要求学生背诵两篇文言文,高中毕业时,每个学生就掌握了 12 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多读多背,是为了加强积累,而“一定数量”是其基础。在背文章的基础上背重点字词,学生亦可达到熟记于心。如学生背诵《陈情表》,在背诵的基础上去理解《陈情表》中的“陈”,李密向晋武帝陈情,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因而“陈”译成“陈述”“奏陈”之意。2016 年文言文阅读第 7 题(1)第一句大意分在第一句设两分,“陈”译成动词很关键。陈“译为“陈述”“指出”“阐述”“上报”“上奏”“列出”“举出”等相近意思。“陈时弊十事”译为“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得 2 分;“陈时弊”和“陈十事”各得 1 分,译成“陈述社会弊病”或“陈述十件事”各得 1 分。

(二)学会实词推断方法。高考新课标卷要求掌握 120 个实词,很多是要借助实词推断的方法才能真正把握。教师应教给学生一般的常用方法,如依形推义法、语境分析法、语法分析法、课文求义法等。例如,用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将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主干和枝叶成分,然后可以迅速判断其用法即词性,可以在具体的选择中使用排除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虚词的用法判断和文言文的翻译中。考生知道用语法分析法,就不会出现一个译成的句子没有谓语。如高中课文中所学《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游泳”之意。

(三)课堂课外要求学生多练习,学会找采分点。学生在高考中翻译文言文时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找准出卷人给定的采分点(一般在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设置采分点),文言文翻译题一个句子往往会给定 2 到 3 个得分点,阅卷者根据采分点予以给分。下面以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要求翻译的句子为例,总结出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几大采分点。以期能在以后的教与学当中,对大家有所帮助,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多多练习,并学会判断和找到采分点。提高翻译题的得分率。例如: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016年全国新课标 Ⅰ 卷)

采分点:锡,通假字,通“赐”,赐给;虔,恭敬;而,转折连词,却;之,代词,这样的事;安乎,疑问句式,心安吗?

译文: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會,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2016 年江苏卷)

采分点: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祖先的业绩。

译文:你这样子是已经完了,回去教你的儿子读书吧,以希望不让你家祖先的功名堕落。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

(3)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2016 年山东卷)

采分点:“致”,使动用法,让(使)……来归附,“过”,错误。

译文: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

(4)季思轶满,所经复然,竟不得。(2016 年天津卷)

采分点:重点词语:轶,任期已满;竟,最终。

译文:司马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最终没有找到。

从上述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到,文言文翻译题的采分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词多义。如“轶”,有丧失,超过等意思,这天津卷是指任期已满。

2.词类活用。如“致”,使动用法,让(使)……来归附;“东下”的“东”名词作状语,表方向。

3.古今异义。如“竟”,现代汉语是“竟然”的意思,文言文则是“最终”“终了”“完毕”等意思。

4.通假字。如“锡”,通假字,通“赐”。

5.重要虚词。如“而”,转折连词,却;“之”,代词,这样的事;“以”作连词,表目的。

6.特殊句式。如“是不虔君命也”是判断句,“处之安乎?”是疑问句。

7.固定结构。如“不亦……乎?”这固定结构是教材中常见的,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四)教师提高自身的文言文水平。翻译是一个将源语内化又外化为目标语的过程,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以及翻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水平,老师的“内功”也要有相应的提升。

作为语文教师,平时要非常注重自己的学习和积累。如看几套古代汉语教材,笔者推荐王力、郭锡良、荆贵生、王宁主编的。看一点汉语词汇学的书,这样教学起来更从容些。读一些常见典籍,最好不读白话版、翻译版,《史记》(三家注)、《四书》(朱熹注)、《诗经》(朱熹注)、《左传》(杨伯峻注)和《十三经古注》(简明版)等典籍,语文老师必备,一来可以增广见闻、增加积累;二来可以提升个人语感。

作为语文教师,家里或办公室还需备有字典,如《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说文解字》,还有断代词典,如《宋元语言词典》之类。此外,语文教师平时也要多上网观看一些古汉语专家的讲课视频,比如超星学术网的视频讲座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

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落脚点和最终目标,考生的文言文水平如何完全可由翻译水平体现出来。文言文教学归根到底是文言文翻译,老师怎样把文言文教好,学生怎样把文言文学好,两者有着必然联系,老师教学得法,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教学效果必定显著,学生高考文言文翻译就能得到高分。

【作者简介】蒋凌艳(1980— ),女,苍梧中学一级教师。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
不识“文言”真面目只缘身在“剖析”中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