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7-03-27 14:49丁海嵘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高中化学

丁海嵘

【摘 要】本文阐明分层教学的内涵,提出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发兴趣方式,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评价,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外练习,以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分层教学 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104-02

新課标实施以来,怎样更好地开展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素质水平不同,怎样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是值得深究的课题。我们在分析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认为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不仅能够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一般以单一整体的授课形式为主,学生多半使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对教学形式与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分层教学法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即按照因材施教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或给予不同的侧重点。这种教学形式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弊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以便学生更好地吸收化学知识。

二、分层教学在化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

因为多种因素,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会呈现出好、中、差等几个层次,想要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就应当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在分层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不是直接将学生分为好、中、差几个层次,而是将学生分为 A、B、C 几个层组。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的化学水平为依据,将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分为 C 组,将化学基础一般的学生分为 B 组,将化学基础好的学生分为 A 组。

在分层组前,教师可在课下分别找学生谈话,引导学生理智地面对差异,明确自己的定位;要让学生明白,这种分层是相对的、暂时的,分层的目的是使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快的进步,并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够进入更高的层次。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分层目标,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争取达到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展示不同层次的目标,例如在讲解“氯水的成分与性质”时,教师可将学习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A 层学生的目标为:掌握氯水成分,熟悉氯水与不同物质反应时展现出不同的微粒的性质,同时自己想办法来验证等;B 层学生的目标为:掌握氯水成分,能够分析其在不同反应中展现出的不同微粒性质;C 层学生的目标:熟悉氯水成分,理解相关性质。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要求,以使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发兴趣方式

分层确定后,教师需要按照分层的状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 C 层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做一些简单的趣味实验,如粉笔爆炸以及水中花园等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 B 层的学生,则可通过让学生协助教师进行玻管与玻棒的切割加工或者实验仪器的保养等,协助教师做一些比较简单的演示实验等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 A 层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协助教师演示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或者引导他们搞一些小发明、进行验证试验、探究性实验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由此巩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提问或者问卷等形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尤其是对原来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充分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评价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帮助全体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优化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如下: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进行分层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最后对分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与改进教学方式的有效手段。”可见,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评价,以准确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氯气与二氧化硫的性质探究”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设计如下不同程度的问题:①分析二氧化硫和氯水反应,其中有哪些氧化剂与还原剂?能否描述一下反应中的现象?②假如要在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氯水,是否会发生反应?③二氧化硫与氯水都有漂白性,将两者混合起来会不会提高漂白的效果呢?让学生通过实验与讨论,得出自己的答案。对 C 层次学生来说,能够回答问题 1 就算达到了教学目标;对 B层次的学生来说,能够回答问题1和问题2 就算达到教学目标;对 A 层次的学生来说,能够回答三个问题,就算达到教学目标。在评价过程中,相同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学生书写氯水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式进行评价,如 C 层次学生能正确写出来或基本能写出来,那么教师就要给予肯定或引导,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评价中听到不足的话,也听到关心与鼓励的话;如 B 层次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也要对其做得对的地方给予适当的鼓励,不直接批评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如 A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整地书写反应式,那么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指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提防可能出现的在思考漏洞,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四)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外练习

教师对课后练习的批改,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分层教学的效果,因此,课后练习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练习,滿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批改作业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同时做好相关记录,从中发现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

例如在学习完“核外电子排布”后,教师可设计这样一组分层训练题:

(1)记核电荷数为 1-18 的元素。

(2)画出核电荷数为 1-18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中:

①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最大的为( )

A.Na B.Ne C.F D.Mg

②下列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最小的为( )

A.18 B.13 C.16 D.11

③一个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是 L,该层一共有 6 个电子,这个原子是( )

A.Ns B.Be C.F D.O

④元素 X 的原子核外 M 层有 3 个电子,元素 Y 的 Y2- 离子核外有 18 个电子,那么这两种元素可能会生成的化合物为( )

A.XY2 B.X2Y3 C.X3Y2 D.X2Y

教师可要求 C 层的学生独立完成(1)(2)题,B 层学生做(3)题,A 层学生则做(4)题。鼓励 B 和 C 层次的学生也试着做后面的题目。

此外,对于化学老师来说,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用的辅导形式,进行分层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还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自愿接触化学知识。对于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引导他们自己设计一些化学实验,向他们提出相应的实验题,然后让他们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自主探究,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 B 层与 C 层的学生来说,教师可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不同层次的化学兴趣小组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较为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重视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能够跟上教师的脚步,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仲明.善用“任务” 巧构“课堂”——谈任务驱动下高中化学课堂效率优化的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6(19)

[2]陈伟.从旁指点桃源路,引得渔郎来问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点拨方法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6(27)

[3]孙国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分层教学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4)

[4]丁瑞.高中化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26)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分层教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