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的注意事项

2017-03-27 22:11王颖
新课程·上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熟能生巧

王颖

摘 要: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的初步启蒙,在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主要还停留在好听的旋律上,并无法也没有能力深层次感受音乐的魅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主要围绕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明确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第二部分探讨感受音乐的魅力。第三部分着重阐释练习如何造就完美。最后一部分为结论,概括并總结全文,提出观点。

关键词:学习目的;学会感受;熟能生巧

一、明确音乐学习的目的

如今,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由专门的音乐教师来教学,课程的专业性、目的性都更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很喜欢诸如美术、音乐这样的课程,一方面是因为课程设置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可以放松自我,身心舒畅。实际上,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的音乐课,其对于学生的作用无非有两种。第一,主观上学生认真学习,能够学到音乐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慢慢对音乐产生热爱,以此会在主观上投入更多精力去感受。第二,客观上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随着音乐而遨游在音符的世界当中,让学生感觉心情舒畅,从而缓解比较紧张的神经。从这方面的作用来看,音乐实际上是将学生带到了一种“神秘境地”,如果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可以算作一种“神圣的旅程”,通过短暂地将学生带入到另外一种境界,来使学生忘掉烦恼,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可以说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音乐起到的作用是第二种。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真正需要做的是首先明确自己学习音乐的目的,或者说明白到底是自己内心喜欢而想要主动学习,还是抱着放松心情的目的而顺带学习。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今后的道路,更会对学生的性格、气质等内在产生影响。所以,学生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并且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也只有这样,学习的目的性才能够更强,也才能够不畏惧他人的眼光而勇敢地走下去。

二、学会感受音乐的魅力

当今社会,对审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日后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何为审美能力,按照普遍被接受的观念,是这样对审美能力定义的。“审美能力,也可以称之为艺术鉴赏力,是在人学习、训练、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感受音乐的魅力一方面需要学生借助审美能力去感受,而另一方面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论是对于打算认真学习音乐的学生,还是只想通过音乐来放松的学生,都应该不断调动自己有限的审美能力去感受音乐的魅力。首先,学习每一件音乐作品的时候,要提前了解其背景知识,比如说作者的相关信息、所属于的音乐流派、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赋予的情感等等,都应该进行涉猎,也只有在充分掌握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才可以去感受、去感知它的魅力。从音乐本身出发,从音乐的构成出发去感受,感受不同乐器之间的交锋与碰撞,去分析、去探寻动听的旋律背后的波澜壮阔。总之,只有不断用心去感受,才能逐渐靠近音乐的真谛。

三、练习才能造就完美

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中,老师都会带着学生从声乐开始练习。在一年级阶段,音乐教师通常会让学生起立,然后从最基本的音调开始,逐渐上升,这样来进行练习。随后还会逐渐带学生歌唱经典的歌曲或者分析某一首纯音乐作品,带着学生共同感受它的魅力。学生在跟着老师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这并不是简单的摆样子或做游戏,而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和心性的过程,也许在唱的过程中、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某一部分的内容突然产生感觉,这时就是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时刻。所以要多加练习,不仅仅要随着老师在课上练习,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可以利用好生活中的各种素材练习。比如说认真感受眼保健操的曲子,或者学生自己为某一样东西赋一首诗,然后尝试唱出来等。方法有很多,需要学生去探索并不断尝试。

总之,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的注意事项总体上包括三点。首先,学生要明确自己学习音乐的目的,弄清楚之后可以更加有动力,并且有针对性地学习。第二,还要学会感受音乐的魅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第三,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并且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

参考文献:

[1]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34).

[2]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艺术教育,2006(3).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28.

[4]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46-48.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漫话成语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是精熟,不是烂熟
安全不能提倡“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