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向接入网的技术设计

2017-03-27 07:03徐继刚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配线接入网分光

■文/徐继刚

浅谈双向接入网的技术设计

■文/徐继刚

本文结合鄂州广播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双向网络改造的实际,对双向接入网的技术进行了探讨。

双向接入网;光接点;光网络;前端;终端

1.双向接入网技术模式

双向接入网是利用EPON的双向传输功能,满足网络和业务发展最基本的需要:1)高速Internet接入:向最终用户提供高速的Internet业务接入; 2)交互数字电视:利用EPON的双向传输功能和IPQAM对传输通道拓展多媒体业务,如电视节目的回看(时移)等; 3)视频电话等业务。

1.1 FTTB(光纤到楼栋)技术

FTTB(光纤到楼栋)技术是基于EPON+LAN的FTTB双向网络技术。其最大特点是传输质量有保障,运行成本和网络维护成本低,有利于向 FTTH和三网融合业务的演进。

1.2 FTTH(光纤到户)技术

FTTH(光纤到户)技术是基于EPON的FTTH双向网络技术。其特性是技术升级性好,网络的综合接入能力强,已在全球先进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大规模采用。FTTH(光纤到户)技术也是广电网络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图1)。

图1 FTTH网络模型图

2.双向接入网技术指标

2.1 光链路指标

2.1.1 HFC网络性能指标

系统载噪比C/N≥50dB;

复合二阶失真C/CSO≥60dB;

复合三阶差拍C/CTB≥65dB;

调制误差比(MER)≥37dB;

误码率(BER)≤1.0E-9。

2.1.2 数据网络性能指标

传输时延 ≤150ms;

包丢失率 ≤10-3;

抖动 ≤50ms。

2.2 系统终端指标要求

系统载噪比(C/N)≥43dB;

复合二阶失真(C/CSO)≥54dB;

复合三阶差拍(C/CTB)≥54dB;

调制误差比(MER)≥32dB;

误码率(BER)≤1.0E-9。

2.3 光节点指标要求

光接收机输入指标:光功率-5~-1dBm;

光接收机输出指标:信号电平:101±2dBuv;MER≥35dB;BER≤1.0E-9。

3.双向接入网络设计

EPON系统采用二级分光、偶数光分路模式 (总分光比为1 : 32)设计,随着业务的开展,每个 PON口的数据流量达到80%负荷的时候则需要进行拆分,可按 1 : 2 : 8 和1 : 8等方式进行收敛。FTTH光纤到户1 : 32。

3.1 分前端设计

每个分前端均考虑主、备两个路由。在分前端有主、备两路有线电视信号, 经光开关切换选择后进入分前端第一级光放大器进行放大,一级光放大后有线电视信号按1 : 32进行分光,每路用户级光放大器在分前端按1 : 2进行分光;总前端来的IP 数据、视频、语音等业务经OTN环网下发进入OLT设备 (分前端内不进行分光),经ODN光网络传输到ONU。

OLT原则推荐集中设置在各分前端或乡镇机房,城区覆盖距离3-5Km,农网覆盖半径宜取为5-10KM左右。机房数量较少,维护方便,非常适合FTTx的大规模部署(图2)。

3.2 光网络 ODN设计

EPON网络基本结构: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光分配网(ODN)三个部分组成。ODN网络包括:馈线光缆,光缆交接箱(分光器)、配线光缆、分纤箱(分光器)和引入光缆(图3)。

图2 分前端逻辑功能

图3 网络框架结构

3.2.1 馈线光缆

馈线光缆自分前端布放到街道路边、小区或村落,集中点设置光缆交接箱。交接箱内通过光分路器分配到小区楼栋或自然村接入点。有条件的情况下,馈线光缆网络采用环型不递减交接法配线;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链型不递减交接法配线,以便日后馈线光缆成环。设计时每个楼栋到分前端之间应有4芯直通纤芯,其中2芯预留。具体设计时要结合楼栋数量。

3.2.2 光交接点(光交接箱)

光交接点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机房位置、大小等,应尽量选在方便维护管理的室内地点。前端至光节点之间光交接箱的级联数原则上不超过 3 级,即在功能片区设立一级交接箱,分前端至光节点的光缆实际距离控制在5KM 以内。分前端至一级光交接箱的光缆实际距离控制在2KM 以内;一级光交接箱至小区光交接箱的光缆实际距离控制在2KM以内;小区光交接箱至光节点的光缆实际距离控制在1KM 以内。一级光交接箱覆盖用户数控制在 1800-2500户;小区光交接箱覆盖用户数控制在 250-300 户,箱体内安装两个 1 : 8 光分路器(一个为有线电视用,一个为EPON 网络用) 。所有光交接箱处不建议安装有源设备。 一级光交接箱的容量: 可根据网络实际情况或城市规模的大小选用,144D、288D、576D 三种规格可选。 小区光交接箱的容量:按 8 个光节点计算,采用 48 芯的容量,多余的容量可作预留。

3.2.3 配线光缆

配线光缆用于光交接点与光分配点之间的连接。配线光缆可采用星型网络结构,也可采用树型网络结构,从有线接入网的发展考虑,应尽量减少共享纤芯,共享纤芯一般不大于12芯。设计时还应该考虑资源占用情况,如管孔的占用,一般不应小于24芯。

3.2.4 分光器

分光方式有均匀分光和逐级分光(不超过2级)。在数字化改造(FTTB向FTTH改造)工程设计中,要以保证用户带宽为前提,控制好每个分光器的用户数量,光分路器的数量依据覆盖范围内全部用户数设定,一般控制在用户数的30%左右,同时要考虑用户增加后扩容的问题; 对于高档小区、高层建筑、或比较成熟的小区,在FTTH建设中,可以考虑一次性配齐分光器。

3.2.5 光分配点(FTTH分纤箱)

FTTH分纤箱的设计主要考虑区域内管线资源、周边环境及安全运行维护成本等。对于成熟小区,或用户比较集中的密集市区,应考虑单独设置分纤箱。每个光分配点的覆盖半径应该在200±50米,且应尽量设在机房或室外光交接箱。光分配点光缆交接箱建议采用48~288芯。

3.2.6 入户光缆

入户光缆也称进户纤(线),主要是指光分配点到用户终端设施间的光缆线路,用户室内光缆根据用户室内实装情况敷设,光分配点到用户终端设施的布线分垂直布线和水平布线,垂直布线可采用星型结构或树型结构,水平布线在保证安装质量的前提下,按用户的要求实施,配纤芯数根据用户数确定。实际工作中,对于用户数较多的楼层(如小型宾馆和办公楼等),通常以树-星型结构,增设置分纤盒的方式布设;对于有光纤到桌面用户需求的(如商业写字楼及微机室、公务办公楼等),可直接从光交接箱布放较大容量光缆至集中用户的光分配点,然后通过皮线光缆连接各用户终端。

4.结束语

本文结合双向网改造的工作实际,参照相关标准,对双向网的接入进行了分析设计,难免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有待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

设计依据及引用标准 :

GB/T 17768-1999 有线电视频率配置;

GB/T 20030-2005 HFC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规范;

GY/T 121-1995 有线电视系统测试方法;

GY/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 180-2001 HFC 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GY/T 221-2006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5073—2005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Y5075—2005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

IEEE802.3ah (Ethernet in First Mile) 基于以太网的PON标准;

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宽带接入发展指导意见》。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广播电视台)

TN915

A

1671-0134(2017)12-102-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1.029

猜你喜欢
配线接入网分光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一体化综合配线单元关键技术
关于无配线车站码序设计方案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典型车站配线设置研究
ZD6型道岔转辙机配线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有线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接入网技术在网络电视中的应用之我见
光接入网虚拟实验平台设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铁复合物的铁含量
通过骨干网对接入网业务进行保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