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重塑课堂智慧整合课程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白塔中学政史特色课程建设综述

2017-03-27 03:12
初中生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青果常州市学校

技术重塑课堂智慧整合课程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白塔中学政史特色课程建设综述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白塔中学是一所位于城郊接合部的学校,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得学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全校学生数的72.3%。为此,我们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申报并成为常州市金坛区首批“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在“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方法、教与学的评价”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学生的科学发展、教师的终身发展、学校的长远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考虑到政治(注:原“思想品德”,现已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下同)、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以及其在我校课程发展中的相对薄弱性,近年来,我们在这两门课程的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气力。

一、课程建设目标

我校政史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制订科学的建设计划,注重使用技术“重塑”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注重使用“智慧”整合课程,注重使用“适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政治观点”阐释“历史事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并会用“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实际验证“政治观点”,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政史学科的能力,提高政史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内容

1.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满足课程建设的人力资源需要。

一是常规的重塑。①变备课本为备课纸,变纸质备课为电子备课,凸显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分层等;②改变课桌椅排列及师生站(座)位方式;③与帮扶学校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中学共同开展听、评课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走向成熟。

二是行动的研究。我校坚持从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在实践中研究“实践”、改善“实践”。为此,我们申报了“农村初中小班化教育环境下‘自主、合作’课堂模式的研究”和“青果在线学校环境下农村小班课堂绩效的研究”两个课题,其中,前者为常州市重点课题,后者为中央电教馆重点子课题。我们倡导教师带着“课题”走进课堂,带着“课题”走出课堂,带着“课题”备课、听课、议课、反思、研究。

2.课堂模型建构,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奠定课程建设的质量基础。

“传统研究”和“网络数字化研究”相结合,使课程建设研究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我校建成了E课堂教室,并依托常州市青果在线学校(注:这是由常州市教育局主办、常州市教育服务中心承办的一所支持在家学习的网上学校)和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青果在线学校促进教与学方式转变的研究”,积极探索青果在线学校与农村小班化教育的整合路径。

一是关于初中阶段数字化学习的基本内涵、特征、原则与价值的文献研究。(图1)

图1

二是“‘青果在线学校’+‘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由于我校72.3%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拥有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家庭不多,为此,我们把研究视角定位在课堂内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上。

(1)课堂内的“个性学习”。

在青果在线学校的支撑下,我们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问题:①集体备课方式和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操作流程的研究;②青果在线学校环境下,学生自主与合作策略及其关系的研究;③课堂教学设计(1课时)如何充分利用青果在线学校资源的研究。

(2)阶段教学内的反思提升课型研究。

主要包括:学习小组分组,自主、合作学习时间的分配,学习进度的跟踪与管理,自主、合作策略的选择,学习效果的检测等。“学而不思则罔”,在一定阶段的教学时间内(通常为1~2周),我们专门调出1~2课时,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反思,并通过青果在线学校进行自主补偿、自主练习和自主拓展,在自主在线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合作。

(3)借助“大数据”,有重点地开发与运用数字化学习课程资源。

如果不考虑教情、学情,全面、全盘地接受青果在线学校的资源,教与学势必“水土不服”,为此,我们借助从上述两个环节的实践研究中收集到的“大数据”,充分发挥其改善学习的三大核心要素(反馈、个性化、概率预测)的功能,有重点地开发与运用数字化学习课程资源。

三是基于青果在线的学业评价研究。

我校借助平台,及时记录学生的思考、合作、表达、作业等情况,从而对课程调整、教材重组、课时分配做出相应的变革,同时生成学习报告,帮助每一名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学习活动。

经过两年半的实践研究,我校政史组利用青果在线学校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进行整合,目前已基本形成“课内先学—分层答疑—合作交流—补偿提升—当堂反馈”的模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使每一位学生学有动力、学有信心、学有方法、学有成效。(图2)

图2

3.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各项特色资源,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一是整合学科课程资源。

我们在考查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自行开发校本课程,将政治与历史相关联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研发出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课程资源,努力做到每课有动态的教学设计、有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每单元有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的问题空间。

二是开发利用地方特色资源。

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可以丰富政史课程内涵,从而实现课程功能的最大化。为此,我们抓住金坛本地的文化特色、历史传统,如段玉裁纪念馆、华罗庚纪念馆、太平天国戴王府、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庄城桥等,将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

三是通过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的能力。

能力在活动中提升。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我校成立了政史社团——溯源社,定时定点开展活动,通过报告会、故事会、课外阅读、编写历史手抄报、观看历史电影并撰写观后感等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政史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运用政史知识的能力。我校还以溯源社为平台,在全校开展了政史系列趣味活动,如“铭记红色经典,传颂中华精神”讲故事比赛、“党在我心中”剪纸比赛、“红色经典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比赛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政史知识的积极性。

三、课程建设成效

三年来,我校的课程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得到了教育专家和同行的广泛认可。

1.学生的政史素养得到了提升。

课程建设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对学生学习政史的兴趣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政史的兴趣有了显著提升(表1),而且,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成绩。目前,我校的政史教学质量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也在这两门课程的带动下有了改观,这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1

2.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下,在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政史教师参与政史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学校以此为突破口,带领全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实践,如英语、语文阅读课程建设,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等。在这个过程中,全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步完成了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表2)。

表2

3.课程实施成果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影响。

我校在努力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也重视阶段性成果的推广,多次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进行经验介绍和成果展示,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认同,不断地有学校、教师前来交流、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所地处城郊接合部的普通初中,我校的政史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边探索、边改进,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以期课程建设能真正地让全校师生受益。

(根据“江苏省初中课程建设特色学校”评选活动中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白塔中学参评材料整理)

猜你喜欢
青果常州市学校
教师作品
游于艺 成于戏
——徐州市青果小作家基地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RP-HPLC法同时测定青果中4种成分
学校推介
梵高的花
你能买到快乐吗?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