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花色阑珊,佳话未传

2017-03-28 02:30◎绡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7年2期
关键词:李杜佳话杜牧

◎绡 微

长安花色阑珊,佳话未传

◎绡 微

宣宗大中三年初秋,李商隐一直在等杜牧的和诗,他在三月前曾寄出一首诗,带着满满的推崇与赞许,送出知己的意味,却迟迟未等来回应的诗篇。

这首诗的第一笔,其实早在一年前就开始蓄力。那时他刚得知杜牧回长安赴任的消息,正值深秋,秋霜凝成一地冷白的光,夜色近半,酒宴将散。觥筹交错间,白居易笑言:“明年杜牧便要归长安。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山水一相逢,令人恨不与之生同时;如今我辈何幸,竟能再逢李杜相会。”

这话虽是酒席间的玩笑,李商隐却盼着能见见这个和他齐名的人。百年前,李杜相逢相知,长安城里人人津津乐道,直到今日都令人神往。如今,他们乘着小李杜的才名,将要再写一篇传奇。

李商隐行事乖张不畏人言,诗风隐晦迷离,因此无论官场还是文坛,他的知己都不多,对那支曾写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笔,他神交已久。

大中三年四月,杜牧回到长安,金銮述职,授司勋员外郎。此时的长安城,春色渐浓,花明柳艳,更衬得这佳话的开篇如传奇。

李商隐酝酿许久的那首诗,终于在此刻落笔:“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一首不够,再来一首律诗:“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昔年杜甫曾赠李白诗,劈头一句“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商隐模拟那样的语气,一反平日行文习惯,用词真切自然。

世人都知李义山诗风含蓄,却没人想到他还会写如此直白的文字。书笺传出内堂,一日间便传遍长安。

李商隐仕途虽不顺,但毕竟成名诗坛已久,如此不加掩饰的夸赞和称许很是少见。可这次不同,百年前的李杜佳话,是他想要重现的一段美好传奇。他们的名字并排写在诗词龙头榜上,李商隐想,便是天下人都不懂他,杜牧也该懂得。

杜牧还没来得及领略长安景色,便先得了这样一首赠诗。他笔蘸浓墨,细毫在宣纸上落下一个“酬”字,如此殷殷深情,他是该酬和一首。

墨石晕开在砚台的一汪清水里,墨色一缕缕蜿蜒散开,这让他想起长安,想起丹墀玉阶,想起朝堂上未止的风云。尽管他洒脱到“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长安气象岂是扬州市井所能比拟的?扬州若是拂水掠云的一棵烟柳,长安便是喷薄怒放的一枝牡丹。牡丹有“魏紫朝来将进酒”的殊荣,也有“一生辜负看花心”的落魄,他自幼长在长安,曾亲见这和平安乐歌舞升平里流尽少年血,这雕梁画栋赤红官袍易过几回主。

李商隐才是真洒脱,布衣入仕,凭文章立足,既没有盘根错节的家世,也没有互相制衡的同僚,所以他做了牛党令狐楚的门生,又毫无顾忌地娶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儿;所以他结交当时不为主流官场所容的元白二人,诗酒风流,潇洒坦荡;所以他写赠诗,剖心沥血地表达自己的诚意—“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思勋”!

一个“唯”字,茫茫长夜为之一亮,猎猎西风为之一停。推崇至此,已是挚友情意。

可杜牧不一样,他是贵胄之后,不能如李商隐一般悠游自在,他出身宰相世家,尽管家道中落,可他顶着这身份,便是提得起三尺剑,跨得了五花马,却避不开宦海沉浮。宦海之中,风云诡谲,他不得不步步小心。与其等到日后交恶,不如君子之交止于此。

编手札

这茫茫天地,有日月朝暮高悬,有阎罗坐镇黄泉,可从来不见白雪青山、黑白明断。正如李商隐与杜牧,同样手执生花妙笔写下锦绣诗篇,同在长安身居庙堂,本该把手言欢、诗词唱和,可终归还是各自疏离,无知己之缘。

图/无益

月色移过扶疏花木,在渐枯笔尖上投下斑驳影子,杜牧没有再拿起它,原本要从笔下流传出的诗篇,化作无边长夜里的一声叹息。

杜牧最终也没有回应那两首诗,李商隐也再未写过与此相关的诗篇,收敛了热血豪情,转身又写起锦瑟蓬山的传说。

长安市上渐有传言,有说杜牧怯于李义山才情,不敢写诗酬和;有说李义山为杜郎所恶,所以连一篇回诗都求不来。可同处长安的两位诗人,对此不发一言。

有风送归云,岁月漫漫不停步,茫茫天下再无故人,李商隐在牛李两党中备受排挤,不得不自求外放远避党争;杜牧在朝堂之上苦苦支撑,为图报国奔走经营。丁香枝上俏,芭蕉檐下开,同向春风,各自忧愁。

其实,在那之后,两人是见过一面的,在几位诗友齐聚的晚宴上,那是他们唯一一次对坐饮酒,席间谈的是鬼神志怪,没人提及半年前的两首诗,那段佳话的开始如一株牡丹的怒放,结束也如一株牡丹的凋落,始于满城风光,终于寂寂秋风。

杜牧看着席间纵酒狂笑的李商隐,看着击筑而歌的白居易,无端想起那句诗—“人间唯有杜思勋”,一个“唯”字,他已当不起了。

朝代更迭政权交替,那年旧事模糊成竹简上的一点墨迹。大唐长安,诗风最盛时,折柳归雁即成篇。西市上的某个旧书摊,酒肆茶楼的杯盏间,朝堂幕僚的书页上,都有唱和的诗篇沿江水蜿蜒相逢,唯有这孤零零的两首诗,寻不到熨帖的知己。

他们并非交恶,也非山水相隔不得一面,可小李杜之间,最终也没有一段见诸史册的友谊。史册上,只看到杜牧回到长安那年的初冬,李商隐成为卢弘正的幕僚,自此离开长安。他踏青山涉河流,见秋霜覆盖大地,想起一年前心底跃跃然的欣喜,花色阑珊、枯木轻烟,在长安的那段漫长遥远的过往,终被西风吹散。

猜你喜欢
李杜佳话杜牧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和李杜合影
悬壶济世不留名 永留佳话萦两岸——“南京先生”的传奇故事
朱 德
黄桥战役中的统战佳话
山行
遣怀
秋兴
诵读“李杜”时的遐思
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