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典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心得

2017-03-28 20:21何新萍
新课程·中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笔记词语阅读教学

何新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提倡个性化的阅读,我认为这只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性的东西,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必须有扎扎实实的课堂和管理有序的课外活动,夏丏尊先生说过:“要想用口舌去改造学生,感化学生,原是一件不太自量的事,特别是在教训一方面,效率尤小。”今天我们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附庸风雅,或是消遣,学习语文是为了改进生活、丰富生活,培养生活的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这样说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收录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吴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鄙弃名利,向往自然;陶渊明“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的安然恬淡;宋濂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专注,心无旁骛;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自信;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過,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昂扬;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这些古诗文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每上一节这样的课,学生都会得到熏陶。这里我就以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开展经典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心得。

一、梳理课本,做好经典阅读的计划

学习《与朱元思书》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了解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学习《五柳先生传》,了解陶渊明的情趣和精神风貌;学习《马说》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它的主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学习《小石潭记》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岳阳楼记》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醉翁亭记》,感受美好的自然风光和欢乐氛围,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学习《满井游记》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学习本册书所收的十首古诗词,要求准确把握这些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通过梳理,清楚了每堂课训练的抓手是什么,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二、在经典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讲授:一读,读准节奏,从标题中读出信息,注意“酬”“见”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被贬的经历。二读,结合作者经历,通过首联和尾联对比体会并揣摩作者的情感;通过读颈联、颔联,明白用典的意图,体会怅惘的情感,理解颈联蕴含的哲理,读出乐观、豁达之情。三读,读诗知人,从前两联初步可以看出刘禹锡是怎样的人,从后两联中又可以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的人。四读,试背诗歌,拓展刘禹锡的其他诗歌,进一步感悟、理解诗人的情感。

在以上这些环节中,要关注到学生的做笔记情况,关注学生的整体参与情况,随时调控课堂节奏。

三、在经典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经典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能力

感受、理解能力包括对词语感受、理解的能力和对段落、全篇内容感受、理解的能力。一个词语有本义,在特定的场景中又有特定的含义,如《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中的“不求甚解”,这里的意思是对词语的解释不过分深究,今天的意思是对事物马马虎虎,不做深入了解。结合课文我们发现这个词体现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性格。教会学生分析词语的含义一定离不开句子,句子的含义离不开文章。在教学中对学生感受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要有足够的耐心,特别是学生不熟悉的词语,或许它就是学生理解文章的最大障碍,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注释、查工具书的习惯,并结合文义来分析。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无论是对词语还是对内容的感受理解,都是不能自然形成的,它需要经常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读,感悟、领会方法,在后续的经典阅读的练习中还必须不断强化这种能力。

2.经典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体现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语言;对文章的表达特点、文化意蕴等方面。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通过反复朗读,特别是对重点诗句的细细品读,教师引导、点拨,使学生感悟到诗人的愁苦、无奈、无助和悲苦。通过对“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突兀见此屋”这些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到诗人那高尚的家国情怀,而这种情怀是渗透在中国人的血脉里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世代相传,由此自然而然地拓展,达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目的。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对学生阅读的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可以这样做,先通过课例教会学生方法,比如先通读全文之后,知道作者在文中要告诉读者什么或读者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样就可推知作者的情感态度;再从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的关键词语,人物、景物的描绘,表现手法等因素中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充分利用文章信息体会作者的情感。这还不能算完,知道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还要练习,通过学习别的课文练习,直至掌握这种方法。

3.经典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

能力

探究是探索研究的意思,探究性阅读是学生的内心活动,这种阅读能力也需要培养。首先教会学生质疑,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却教其无疑。至此方得长进。”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注意教学板块的梯度,引导学生发问,有了问题,要研究,学会假设推导。教师问题的设计要尽量是发散性的,如“你最喜欢的句子”“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提问要指向核心教学内容,尤其是关键词句,如《岳阳楼记》扣住“异”赏析;《醉翁亭记》围绕“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诵读品析想象醉翁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走进山里是为了什么,这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再比如学习《小石潭记》设计了拓展:“这样的柳宗元,我想对你说 。”

四、在经典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会朗读、浏览、细读、精读。教学中特别重视朗读训练,有朗读比赛,有朗读的练习。能在学习中掌握浏览、细读、精读方法。

学会做批注。对疑难词语的理解,对文中问题的质疑,选出的好词好句的赏析,对人物的分析,相关的内容如类似的或相反的情况,词句、诗句都可以做批注。批注的书写、格式要做要求,经常展示,鼓励学生写好字,做好批注。

学会做笔记。坚持做好笔记,做好知识点的归纳整理。笔记分上课学习的笔记和课外读书的笔记,要求学生认真设计笔记,做好文章摘抄,经常写札记,还可以做读书卡片,剪贴甚至看到好文章也可以复印粘贴。

养成背诵的习惯。有背诵的计划,开展古文、古诗词的默写竞赛,通过“背诵大会”激发背诵的热情。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守住语文课堂,让经典重新闪耀其熠熠生辉的光芒,带给学生以精神的启迪与美的享受,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夏丏尊.夏丏尊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6.

[2]何晔,盛群力.理解的维度之探讨[J].开放教育研究,2006(12).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笔记词语阅读教学
容易混淆的词语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一枚词语一门静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