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以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2017-03-28 07:21李小梅
关键词:分级大学教学模式

李小梅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外国语言系,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以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李小梅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外国语言系,福建 泉州 362000)

以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为例,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不断完善适合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研究高职院校动态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机制,设计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后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统计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后学生过级PET-B人数和过级率等来探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初步成效、问题和解决方案。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机制;教学实践

0 引言

为了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考试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生源多样化带来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致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做到有的放矢,极大地影响了语言教学效果和质量。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政策指导。该文件指出:“大学英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1]要组织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授课,选择恰当的英语教学材料,设置适当的教学目标和授课进度,通过因材施教来不断挖掘学生的语言潜力。本文从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实践出发,在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结合其他高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践,设计和不断完善适合高职院校的、有特色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探索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活动,分析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Affective Hypothesis)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供了语言学理论基础。Krashen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促进因素,适度的情感过滤是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提出,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性的,学习者必须获得难易适中的语言输入,语言习得机制(LAD)才能发挥作用,学习者才能习得语言。可理解性输入涉及到两个因素:教材的难易度和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言的难易度。学习者需要在情感上理解语言输入。学习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充满自信,无焦虑感,才会产生真正的语言习得[2]。

人本主义理论学家Schunk强调,同一学科如果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一起授课,教师往往会关注学习较好的学生,另外一些学习基础差和学习特别好的学生常常会被忽视[3]。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Tarone和Yule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学说主张要充分考虑不同个体的具体需求[4]。Graves K.通过教学实践来阐述只有当学生接触的学习材料处于可理解的范围内,并遇到一定的其可承受区域内的挑战时,学习才有成效[5]。这些语言学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丰富了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开阔了外语教学实践运用和改革的思路。

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证研究

2.1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首先,科学、合理地对大一学生进行大学英语分级分班和实行流动性的晋级和降级管理。学院根据新生入学英语摸底测试和高考英语成绩,结合学生所在院系和专业,划分等级和分班教学。摸底测试55分以上(满分100分)或高考成绩90分(满分150分)以上进入高级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更高要求的班级),35—55分进入中级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较高要求的班级),35分以下的学生进入初级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一般要求的班级)。第一学期的初步分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第一学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PET-B级成绩和期末成绩,对初级、中级和高级班级进行重新调整,部分优秀学生可晋级学习,少数学生将降级学习。这种流动性分级原则可以激发大一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和培养其竞争精神,形成活跃的英语学习氛围。

第二,三个不同的教学级别都配置了相对固定的教师并进行集体备课,确保师资配置稳定和公平。高级班的授课教师由学院科研工作积极认真、历年英语PET-B等级通过率高的教师授课,鼓励学生参加CET-4考试。中级班选择英语基本功扎实、教学工作负责向上的教师任课,将语言点简化和生动化,争取提高学院PET-B等级通过率。初级班由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师任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增加师生互动。

第三,建立静态、动态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静态考核评估的期末考试也分级别进行。按照初级、中级和高级不同级别教学目标,期末试卷应有三种难易程度不同的试卷。期末考试卷内容紧扣教学内容,结合职场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内容。动态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估体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含早读、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小组活动)和平时测试(听写、PET-B模拟测试)进行评价。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期末考试考核结合起来,既能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运用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第四, 建设网络英语学习资料库。学院建设校园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系统,其中包含不同级别的大学英语教材教学课件、英语四六级真题题库和模拟题库、PET-B级真题题库和模拟题库、词汇练习、英语视听说教学软件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体现个性化教学。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及自己的水平、时间和学习风格等,通过校园网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系统随时自主学习和检测,从而达到最佳语言学习效果。

2.2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教学实践活动

第一,设置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大学英语三个级别的教学共同目标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职场环境的英语运用能力。高级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更高要求的班级),实际教学要求学生通过PET-B级,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级班(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较高要求的班级),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提升学生过PET-B级相关的听、读、写、译的能力,争取大一能达到PET-B级水平。初级班(英语分级教学中一般要求的班级),加强英语基础能力培养,特别是基本的读、写能力,以及职场环境和日常交际用语的听说能力等,鼓励学生报考PET-B级。

第二,选取适当的分级教学内容和教材。中高级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好,选择词汇量较大、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配有多种应用文写作或商务信函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PET-B级解题技巧和语言点知识。初级班学生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可以选择词汇量相对较少、文章贴近生活、配有简单应用文写作或商务信函的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补充、巩固初高中英语知识,注重开展课改创意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第三,设计分级课堂活动、作业和第二课堂活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高级班课堂活动主要是书面作业、单元测试、小组活动、口试等,中级班和初级班课堂活动除了传统的语言学习活动,还包括一些创意的教学活动,例如设计英文海报、英文家书、英文名片等。实施分层次的作业,注重作业的实效性和反馈功能,允许学生不会做的题目不做,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院还定期举办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书画比赛和英语影视配音比赛等,开展英语角活动,扩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校园环境。

3 分级教学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

3.1 学风建设和PET-B通过率双丰收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得英语教学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单纯讲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到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转变。分级教学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菜单,确定不同的教学进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充分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打造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平台,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促进了好的学风建设和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个性化、主动化的学习,以及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师生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毅力以及兴趣、情感等多种心理素质的提高。经过一轮的分级教学实践,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大一学生参加了两次PET-B级考试,过级率有所提高。两届大一学生PET-B级过级率如表1和表2所示。

分级分班教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学生努力,英语进步显著的学生可申请高一层次英语班学习,从而可以促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形成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经过一年的授课指导,高级班的学生能得到充分的提高,积累了一定的运用英语的能力;中级班的学生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初级班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了发展的有效途径。校园学风焕然一新,大一学生PET-B级过级率有所提高。

表1 2015—2016年B级考试总过级率(2015级大一)

表2 2014—2015年B级考试总过级率(2014级大一)

3.2 分级教学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分级教学给学校教务管理和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学校多个系部的通力配合。

首先,分级教学给教务处的排课及其他考务工作带来了一些麻烦。分级教学后,学生来自不同的系部、不同的专业,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不同专业实训时间不同,会造成同一班级部分专业学生缺课,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难以开展,不利于课堂教学管理。一旦调课势必会给其他公共课的排课增加了一定难度。为了避免跨系部排课,由教务处统筹安排、优先排大学英语课程,再排其他课程,尽量避免跨专业排课,确保同一个分级分班内学生的实训时间一致,保证同一级别班级教学进度一致,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开展,从而利于课堂教学管理。另外,教务处应在原教务系统录入分级分班学生信息来进行平时学生课堂考勤和期末输入学生的大学英语成绩。

其次,分级教学也给奖学金评定带来了新的问题。分级分班教学后期末考试试题难度也有层次之分。高级班学生的期末试卷试题难度最高,其次是中级班,初级班的考试难度最低。由于考试难易度不同,高级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会低于中级班学生甚至低于初级班学生。学生每个学期的奖学金评定是以原专业行政班级为单位的,这可能造成奖学金评定的不公平。为了避免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以初级班的期末试题为基准点1.0,中级班、高级班的期末成绩乘以难度系数1.2、1.3,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又保证了公平竞争。

第三,分级教学后学生没有按照传统的专业行政班级上课,缺乏同班同学、班级干部的有效监督,缺少辅导员的管理,进入初级班的学生在学期初的失落感,给日常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分级教学的了解和达到预期的效果,班主任、辅导员、科任教师和教务处应在分班前开展学生动员工作,疏导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使得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今后的学习。

4 结语

本文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其他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改革模式,以泉州理工职业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为实践基础,研究动态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机制,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分别设计丰富的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阐述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效并提出分级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从而不断完善适合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4—128.

[2]Krashen, 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M].London: Longman, 1985.

[3]Schunk, D.H.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J].韦小满,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Tarone E., Yule G. Fou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36—47.

[5]Graves K.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M] .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 2000:5—19.

责任编辑:富春凯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College English Gradation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aking Qu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 Xiao-me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Qu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Quanzhou 362000, China)

Take Qu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rad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s an example, under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xplores a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al to fit with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researches on dynamic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s respective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classes. Meanwhile, displays preliminary progress on the result of the student number of passing PET-B and pass rate of PET-B in Qu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iscloses vario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offers some solution in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gradation reform.

college English grada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y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2.044

2017-02-21

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科研专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以泉州理工职业学院为例”(JZ160052)

李小梅(1983—),女,福建泉州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G642.42

A

1674-6341(2017)02-0112-03

猜你喜欢
分级大学教学模式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