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孩子一生不孤独

2017-03-28 02:23重庆市忠县教育委员会易坤权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全民读书学校

□文/重庆市忠县教育委员会 易坤权

阅读让孩子一生不孤独

□文/重庆市忠县教育委员会 易坤权

清晨在赶往学校的路上,一位父亲送孩子上学,我尾随其后,父子俩的对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父亲说:“儿子!从小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的孩子一生不会孤独,不管爸爸、妈妈是否在你身边。”孩子年约七、八岁,可能在上小学二、三年级。孩子说:“老师也要求我们看绘本,品三国,讲红楼。爸爸!我们来唐诗接龙好不好?”父亲:“清晨入古寺”,孩子:“初日照高林”……很快到了学校,“爸爸再见!”孩子小鸟般飞进了校园,很快消失在爸爸的视线中。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连续两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视为提高国民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而国民平均读书量则成为评判一个国家人文素养高低的重要尺度。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阅读仅为0.7本,与世界高人文素养的国度相距甚远。以色列是世界上公认的人口素养高的国家,成年人人均纸质阅读达64本,他们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世界犹太人1700万,占世界人口的0.3%,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竟达22%。显然,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国民读书造就的人文素质有着必然的内在关联。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如时钟敲响,一声声钟鸣不无例外的引发人们对阅读及阅读习惯养成的喟叹和深思。阅读从孩子抓起,让阅读滋养孩子的心灵,让阅读陪伴孩子终身!家庭、学校、社会肩负着怎样的责任?

家庭阅读是孩子阅读的扬帆起点。在以色列,母亲给孩子读圣经是传统,孩子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就是在圣经上抹蜂蜜,孩子翻书后会甜,从而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件甜蜜的事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阅读的起点。父母重视家庭文化环境的塑造,营造积极的阅读空间,手不释卷,孩子自幼便将感受到书的气息和馨香。父母带孩子逛书店,积极地给孩子提供有益的书和孩子愿意读的书,且耐心地和孩子一起阅读,并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一道体验读书的乐趣,分享读书的感动,孩子的阅读兴趣理所当然的受到激发。当阅读成为一个孩子的兴趣,家庭阅读成为提升孩子自主阅读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时,孩子一生的阅读之旅自然便起锚扬帆,自然就将开启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孜孜以求。读书改变人生,阅读让孩子有了无限的可能。

学校阅读是孩子阅读的重要引领。捍卫阅读,让孩子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应是每一所学校的不懈追求。成就孩子轻松愉快的阅读生活,应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应担之责。一大批学校坚持开展旨在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的校本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如每天要求师生不少于一小时的群文阅读,成立“快乐阅读”社团,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有效开展阶梯阅读,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进入“读写品讲”名著的深度阅读,让经典引领孩子成长。有条件的学校,甚或邀请儿童文学家等到校与孩子见面,举办讲座。当儿童文学家曹文轩与忠县实验小学孩子见面并题赠“阅读犹如鱼之水,鸟之风,草木之高阳”。将该校师生的群文阅读引向了另一个高度。许多学校在教室、在楼道设立图书角,有条件的集中分层设置面向低段学生的图书吧和中、高段学生的图书城,全天开放,师生自由穿行,随意撷取阅读。有的学校课外“零作业”,通过校园短信、学校微信平台给孩子推荐阅读书目,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孩子。阅读给孩子、老师、甚至是学校赋予了灵魂!

社会阅读是孩子阅读的生长沃土。倡导全民阅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文化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内容。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仅提升国民个人素质以及整个民族素质,更有助于促进社会联系,促进社会心理认同和价值认同,奠定良好社会治理基础。抓好社会阅读,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和组织协调机制,建好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涉农书屋等,并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形成良好的阅读倡导和全方位多层次广参与的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当形成以阅读为乐、以读书为荣、尽情享受阅读乐趣的社会风尚,我们必将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宁静、生活的笃定和工作的热情,也必将推动社会文明建设。阅读浸润心灵,书香充盈社会,社会阅读成为孩子课后阅读的天堂,徜徉其间的孩子自然受其濡染和熏陶,必将得以拓展和生长。

今天,传统阅读面临“读屏时代”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化阅读、碎片式阅读、快餐式阅读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沉重的课业负担,功利性的教育价值追求让孩子们陷入不愿读书、无暇读书甚至无书可读的尴尬与危机。但我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停下匆匆的脚步,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放下沉甸甸的书包,沐浴着夕阳的余晖,静静地、从容地捧着一本也许无用的“闲书”,沉浸于非功利性的阅读中,真正去领略和感受“诗和远方”的深刻。孩子们亟需宽容的阅读!

父亲和儿子的唐诗接龙仍萦绕耳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父亲“学会阅读的孩子一生不会孤独”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始终难以挥去。◇

猜你喜欢
全民读书学校
全民·爱·阅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可持续全民医保
学校推介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读书为了什么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