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传播活动与国家认同感的建构

2017-03-28 05:55李文杰
传播与版权 2017年4期
关键词:长征路认同感胜利

李文杰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传播活动与国家认同感的建构

李文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是历史的转折点,2016年正值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同时三大门户网站制作专题进行报道。试图以建立认同框架、构建集体记忆、形成想象共同体三个方面分析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传播活动建构大众的国家认同感。

纪念长征胜利;国家认同;认同框架;集体记忆;想象共同体

[作 者]李文杰,西安航空学院。

国家认同指的是个体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属于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心理上承认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人民。而个人形成国家认同感,需要经过集体性活动或是代表性仪式去构建认同感,正如凯特·纳所说,“集体的符号性活动,以仪式的形式来自我界定,加强了社会和政治认同以及群体团结,它可以为个人提供政治方向和属于一个更大共同体的感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2016年作为长征胜利80周年,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代表性活动比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主题为《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文艺晚会。同时光明网、新华网、人民网三大门户网站制作专题,利用多种传播方式搭建认同框架,构建集体记忆,与以往的纪念长征胜利的传播活动相比更加多样化,更具有研究价值。

一、建立认同框架

政治仪式的是对政治生活的解读,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会选择人民大会堂召开大型会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活动的场所,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这里饱含了中国人民的政治情感和国家民族认同感,而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就选择在同一个地点——人民大会堂举行。参加纪念活动的人员的身份也是经过严格的挑选,有一批特殊的观众就是老红军、老同志代表,也是重要观众人选,为组织政治仪式提供了广泛的政治支持及群众支持。

其次,历届庆祝长征胜利大会均有国家主席的重要讲话,此次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仪式之一,对长征胜利重要性的再一次肯定,对长征精神的重申,电视、网站、报纸,此次各大门户网站采用直播的形式,与之前纪念长征周年大会相比扩大了传播的范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节目内容突出主题,例如《突破封锁线》《血战湘江》《雄关漫道真如铁》等节目气势盛大,再现了苦难的历史原貌。晚会运用情景史诗的形式、宏大的叙事手法,将音乐、舞蹈、表演、戏剧充分融合在一起,生动地勾勒出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情节,表现出红军不怕牺牲、追求理想的精神品格,这是对国家最真诚的信仰的表现。同时,中宣部主导推出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的创作,也在此次的传播活动中担当了正面强攻的中坚力量,体现了军队媒体在全国舆论宣传战线上发挥的主阵地、主旋律、主打牌作用。

二、构建集体记忆

集体记忆是形成认同感的基础,通过对历史的再现,使分散的受众统一到一个群体中去,形成共同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认同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传播内容通过有目标、有策略的选择记忆性的符号,每个符号都有自己的指代内涵,在传播活动中以大量符号化事物或仪式将抽象的情感构建在一个场域里,不仅可以延续新的记忆,而且可以唤起受众旧的记忆。

物化象征符号指的是由人工制作的,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表现历史意义。比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内气氛庄重而热烈。大会堂的装饰布置,包括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会标,内容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中国共产党党徽和“1936—2016”字样放置在帷幕中间,帷幕两边各有10面红旗,将凸显长征胜利主题,又代表了国家牢固的主权地位、文化思想。社会象征符号,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等,比如三大网站都会将老红军的故事单独设立为一个重要板块,他们是中华民族顽强坚毅品格的代表,他们在激起观众崇高敬意的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红军长征的记忆。

晚会现场,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灯光璀璨,二楼悬挂着横幅,内容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舞台上,刻有红军将士奋力前行的群像灵动而有张力,主题“永远的长征”是用五个金色的大字标志而成的。舞台两侧,坚实的城墙高高托举起红色五角星,代表伟大革命引导着灿烂前程,标有“1936—2016”的年份标记着胜利的年份。选取的地点及表现形式在政治记忆中得到稳固。通过信息的循环传播,不断唤起大家的政治记忆,进而不断巩固着政治权力。

同时,庆祝大会伴有仪式化的行为,比如大会开始后,全体起立,高唱国歌;习近平等领导同志步入大礼堂,与老红军代表亲切握手,向他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在与老红军的互动中,现场掌声不断,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这一行为中,党和政府作为国家行为中重要的媒介,通过社会的主体——人民大众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传播仪式中来,借以进行政治动员。现场采用直播的形式以聚焦的手法全方位地表现出一场盛大的媒介景观,这是媒介仪式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对传播国家形象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其次,以三家门户网站为例。光明网是光明日报在网络时代的新延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定位于思想理论领域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光明网专题板块,分为纪念活动、炫融长征路、长征路上奔小康、史料寻迹、图片影像、寄语评语。传播手段多样,比如扫二维码的方式了解长征小知识,影像资料展现长征故事;3D技术使受众全景看长征路;诗词歌曲,翰墨抒怀表达对长征精神的铭记;微博互动,以长征胜利80周年为话题,网友发表看法,参与度高。新华网是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综合新闻信息服务门户网站,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文网站。新华网专题板块,分为最新播报、要闻聚焦、长征记忆、解读评论、各地纪念、高清大图,VR视角全景展馆看长征,在长征记忆板块中,既有长征史,又有老红军讲述长征经历,内容丰富。人民网发布了重走长征路、长征后来人、精神万古存、重温长征史、微言大义、我的长征路等专题,特别是重走长征路大型活动,将长征精神包括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的精神在新时代环境下再现。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三大网站结合新技术,都设有VR视角或高清大图再现红军长征的地点及事迹的板块,通过现代的手法对长征路进行重构,将历史与今天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场域下,使得受众更容易产生现场感,将精神内化为认识。

三、形成想象共同体

“想象的共同体”,其实是对民族的判定,是对国家认同感的构建,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讲到,“民族被想象成为一个共同体,因为尽管每个民族内部可能存在普遍的不平等与剥削,民族总是被设想为一个深刻的、平等的同志爱。最终,正是这种友爱关系在过去两个世纪中驱使数以百万计的人甘愿为民族——这个有限的想象——去屠杀或从容赴死”。正是在自我认同的条件下,不同的人有了相同价值谱系,在意义的秩序里建构民族共同体。

此次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经过了一系列的仪式化的传播活动,传播者利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形成一种强烈的氛围,公众自我特征暂时消失,甚至自我身份、自我认知也被隐藏,在同一个场域下情感相联系,特别长征胜利作为历史性事件,容易激发民众对国家形象的再构造或是民族自豪感的形成。在长征胜利80周年的传播活动中,不仅通过多样的传播手法建立国家形象,而且使特征凸显,彼此拥有相同的集体记忆,形成一个想象的民族共同体,这样国家认同才会不断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传播活动中,网络传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不仅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也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作为大众媒体的补充方式,网络媒体以动态化的表现手法,即时快捷的传播速度,使纪念活动及文艺演出以主动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同时新媒体交互性强,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仪式相关话题的讨论中来,比如微博话题的讨论、长征作品的征集活动等,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让更多的受众参与到仪式中去,形成对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的认可。同时,让大众感受到新世纪“长征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坚毅、勇敢、无畏,不仅在我党危难之时起到了保存实力、获得新生的重要意义,而且“新长征精神”对于新时期国家的建设事业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我们塑造中国梦不可或缺。这种对民族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会进一步凝聚起全国上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信念与力量。

[1]李华.窦聪颖.滕姗姗.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象征符号、阈限和国家认同建构[J].新闻大学,2016(4):93-99.

[2]陈列.提升军事新闻传播力的重大探索——关于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融媒体报道的几点思考[J].新闻战线,2017(1):81-82.

[3]凯特·纳什阿兰,斯科特·布莱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指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新华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J].源流,2016(11):4-7.

猜你喜欢
长征路认同感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回望长征路
追忆长征路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追寻长征路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走好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