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案件模拟法庭“形式化”的探讨及其改进

2017-03-28 05:55陈红国
传播与版权 2017年4期
关键词:法庭知识产权案件

陈红国 刘 盈

知识产权案件模拟法庭“形式化”的探讨及其改进

陈红国 刘 盈

知识产权案件的模拟法庭实训一直以来是高校培养应用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优势在于能推动专业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但近年来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在我国高校的推行越来越形式化,知识产权的教育停步不前,培养出来的真正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屈指可数。因此,从知识产权教育出发,分析知识产权案件的模拟法庭实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就如何改进模拟实训提出建议。

应用型人才;模拟法庭;知识产权实训

[作 者]陈红国,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刘 盈,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

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是一门既培养理论学科知识又培养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向学科,它既是一种养成教育,也是一种专业教育。教育既要遵循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又要促进对学生职业性的培养。因此,知识产权教育要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在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中,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的实践教学被各大高校广泛沿用。然而,在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推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匮乏、案源渠道狭窄、模拟次数太少、学生重视性不高等,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将模拟法庭实训教学方法运用在知识产权教学中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特色之处

(一)知识产权案件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三中心”说,即“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获取实际审判经验为目的,活动全过程由学生自己组织规划。这是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第一大特色。模拟法庭通过选材、准备材料、角色分配、预演、正式庭审等各个流程,让学生知道一个民(刑)事诉讼过程由法庭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宣判四大阶段组成,以及注意到在庭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细微的错误,如举证顺序(先人证后物证)、证人出庭作证顺序(先原告方后被告方)、诉讼时效等程序性问题。这些知识仅仅是依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放在一次真正正式的模拟审判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获得这些基本审判技能。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及体现了学生自己的独特思维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获取基本技能。

(二)知识产权的模拟法庭实训遵循了“双边性规律”

“双边性规律”即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这是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第二大特色。一方面表现在指导老师在该实训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主要表现在指导老师在对学生的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方面。因此,一次有实际效果的模拟法庭实训对指导老师的高度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在该实训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知识产权的模拟法庭通过案例选择、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过程,通常为9~10人一组,由学生分别担任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原被告、原被告代理人、证人、书记员、法警角色,每组指派一个指导老师对模拟庭审进行点评分析。实训在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下,能够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这是知识产权案例教学的又一大特色。

(三)知识产权模拟实训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告别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重在让学生作为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为整个庭审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了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在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中,模拟法庭教学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此外,模拟法庭实训超越了传统的应用教学,不以分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通过观察学生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对案例的选择、案件的分析、角色的扮演、材料的整合是否有其创造性的想法,以知识产权的专业语言与法律语言和适用程序规范上面来评价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第三大特色。

二、知识产权案件模拟法庭实训“形式化”的原因

(一)剧本式的模拟法庭实训

从模拟法庭实训组织模式来看,现今大多数普通高校采用的组织模式都为“程序式”[1],即指凭着现有的案件剧本进行的模拟法庭,其原本就有翔实的过程,固定的程序无须学生太多的发挥。在短时间内,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就会采取“程序式”的模拟法庭组织模式。这种程序的开展较为容易,学生完全依靠剧本即可,很容易操作。其实这种组织模式对于塑造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来说,是完全没有任何效果的。在有一个现成剧本的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发挥主体能动性去完成模拟实训,也不愿去深入地分析模拟案件的争议焦点以及辩论技巧等实务技能。学生只能学到一点简单的法庭审判程序,而对程序中存在的真正内容却没有学到,如法律文书写作、案件分析能力、辩论能力等。这种程序式的模拟法庭实训只是走个过场,而没有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从参与主体来看,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对模拟法庭实训不重视、敷衍了事。“程序式”组织模式和学生缺乏积极性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相互推动对方的形成。学生要么在网上随便百度一个有台词的剧本,要么在有组长的带领下,选择什么事都不做,坐享其成,这是模拟法庭实训的常见现象。学生本身没有积极性除了因为学生存在惰性外,还主要是由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欠缺。高校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理论主要来源于课堂,课外却很少花时间去学习获得其他社会生活技能,如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而一个实际的法庭审判中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的人,当然,这对于高校学生来讲是极具困难的。这也就导致了高校模拟法庭实训是徒有形式,而缺乏实质内涵的。

(二)双师型人才的缺乏是“形式化”的主因

从指导老师来看,多数高校缺乏既具备律师资格及专利代理资格又具备教师资格的教师,即“双师型”人才[2]。模拟法庭实训没有一个良好的导向,指导老师缺乏法庭审判实战经验,以至于对于模拟法庭实训中出现的一些差错,指导老师无法纠正出来。同时,放眼全国高校,在知识产权教师中,非常缺乏具备专利代理资格证、商标代理证的多型多能教师,一旦碰到知识产权中的实务问题,将很难给参加实训的学生以明确和熟练的指导。另外,指导老师也无法对模拟法庭实训进行精辟独到的点评,最终学生展现出来的只是一场没有深度的“表演”过程。因此,严格意义上,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是造成模拟实训形式化的主要原因。

三、对知识产权案件模拟法庭实训的改进建议

将知识案件的模拟实训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这种做法是可取的,但是由于高校缺乏一套严格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制度,模拟法庭实训从施行上存在根本的问题,其重形式、轻实质为现在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通病。可以从以下五方面来改进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的实训。

(一)改善模拟法庭组织模式

程序式组织模式过去生硬,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发挥自己独特见解。因此,需要对该模式进行改良,来加强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模拟法庭审判程序一般由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或仲裁、法庭宣判组成。在模拟实训中,需要改进的环节为法庭辩论和法庭宣判,提倡实行学生自由发挥制度。改进措施如以下所述:首先,在选取案件方面,不选择有台词的剧本,只需要选定一个案件,了解案件相关情况,如案件起因、案件发展、案件争议焦点等等,这是为后面庭审环节的自由发挥奠定基础。在选择案件时候,选择社会热点事件或焦点事件,如王老吉诉加多宝商标侵权及红罐外包装潢侵权纠纷案、琼瑶诉于侵犯著作权案等。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能搜寻到的相关案件信息也会越多,这样原被告双方代理人边能有话说。其次就是对整个案件的分析。通过在掌握案件争议焦点、案件基本事实的前提下,为案件的进行提供法律依据。即在法庭辩论环节让学生自行发挥,言之有理又有法律依据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在模拟实训时能将自己置身于当事人(扮演角色)的地位,融入诉讼情景。最后就是模拟实训宣判环节,实行自由裁量。学生可根据辩论过程和自己对案件的看法进行裁决。

(二)加强“双师型”知识产权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表示一技多能,即同时具备律师资格、专利代理资格和教师资格。现在很多高校缺乏具备实际诉讼经验的老师,其实这也是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现象的反映。因此,希望在未来高校能够引进更多“双师型”的老师,作为模拟法庭实训的指导老师。如果有可能的话,高校也可以选择从法院、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所中邀请具备实战经验的人才过来担任模拟法庭实训指导老师,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观知识产权模拟实训。

(三)加强教师实践培训力度

这个解决方案是在高校难以引进“双师型”指导教师的情况下,高校可以采取构建教师实践培训机制的方法来弥补不足[3]。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一直以来都注重理论的培养,高校教师所做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从而造成教师实践经验缺乏,以至于难以取得高水平的教学成果。针对这种现象,不能只安排高校教师定时参加培训,更要制定一套实践培训机制来督促加强教师的进修。可以单独建立知识产权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中心,以了解教师指导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情况,组织教师进行模拟法庭教学研究,开展模拟法庭教学研究,安排模拟法庭专项培训。另外,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模拟法庭竞赛,培养有能力的专业人才。

(四)科学合理分配模拟实训的角色

分配角色应符合学生性格特点及优势,并且要让每个学生都投入进来。对于性格沉稳、理性的,可以让他担任法官;对于性格外向活泼、能言善辩的可以让他担任原被告方代理人;对于写材料能力强的,可以让他做最后的材料总结。总之,要发掘学生优势,进行足额配置。

(五)增加模拟法庭实训的次数,把知识产权的模拟法庭列为一门独立课程

提倡有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将知识产权案件的模拟法庭作为课程设置,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模拟法庭审判技巧,并随时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并把训练后的心得同同学、老师交流,做到教学相长。然后在此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不足,完善自我。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门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在于平时的训练和积累,知识产权的专业素养的修成也正是如此。(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结合法律实务探寻法学专业实践课“模拟法庭的改革”)

[1]尹维达.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128-129.

[2]陈红国.论高校模拟法庭实训模式下的作用及强化[J].中国市场,2008(52):46-47.

[3]朱小蓉,黄顶.模拟法庭教学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9):108-109.

猜你喜欢
法庭知识产权案件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左脚丢鞋”案件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公众号如何分割,四闺蜜闹上法庭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法庭争孙究竟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