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实践探索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2017-03-28 09:17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余华云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办园公办园长

□文/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余华云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袁 宇

区域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实践探索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文/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余华云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袁 宇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是区域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历史使命。沙坪坝是重庆传统的科教文化中心。1995年重庆市区划调整,辖区内石桥铺等3个街道划出,原巴县青木关等9镇划入,学前教育不均衡现象凸显。经过全区10余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入园难”问题。2010年以来,我区针对学前教育底子薄、投入少、管理弱、质量低、不平衡等问题,坚持“创新驱动、普及普惠”发展思路,先后制定并实施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提高了学前教育的公平程度。

一、 更新发展观念,强化学前教育公平意识

我们紧紧围绕城市与农村、公办与民办、普惠与优质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讨活动,不断破除陈旧观念和错误认识,学前教育公平意识得到强化,“实现公平基础上的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成为共同愿景。

(一)城市与农村一体发展

我们认为,学前教育公平包含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层次。失去了公平,就谈不上普惠,更无所谓优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普惠是较低水平的公平,优质是更高水平的公平。就我区而言,学前教育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西部九镇、中部歌乐山与东部城区在发展上的不平衡。近年来,我们坚持“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思路,采取城乡学前教育一体规划、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城镇化建设一并实施、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增加农村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为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部分骨干教师提供全免费培训、推行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建立城乡研修共同体、提高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减免农村地区困难家庭幼儿入学费用等一揽子举措,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幼儿园之间的办园差距。

(二)公办与民办协调并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我们认为,“政府主导”的要义是公办园在学前教育体系中要居于主体地位,即公办园必须担起公共服务的主要职能;而“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则强调在公办园供给尚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的情况下,政府可引导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近年来,我们一方面从体系构建、空间布局、经费投入、师资建设、生源输送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并全面实施,力保学前教育底线公平;另一方面采取建立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完善公共财政扶持民办园的机制等系列举措,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当前,全区已形成政府、部队、高校、国企、民企、集体和个人等多元投资的办园格局,学前教育呈现普惠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普惠与优质统筹兼顾

我们认为,区域学前教育的普惠性主要体现在分布均衡、供给有力、价格较低、质量较高等方面。其中的普惠性幼儿园具有面向大众、行为规范、收费较低、质量较高等特点,包括公办幼儿园、集体或单位举办的公办性质幼儿园、提供普惠的民办幼儿园等三类。而优质的区域学前教育应该是普惠基础上的升级版,是布局合理、结构优良、规模适度、质量上乘、效益显著、群众满意的公益教育。近年来,我们坚持“普惠与优质兼顾”策略,在集中力量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同时,采取鼓励公办示范园办分园、引导开发商新建高标准民办幼儿园、建立幼儿园发展激励机制、培养高水平幼教师资、推动园本课程建设、表彰奖励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和先进成果等措施,持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总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园”的需要。

二、创新管理策略,确保学前教育起点公平

我们针对区域内民办园体量庞大、良莠不齐等特点,主要采取办学资质从严监管、利益主体多方联动、公办民办协同并举三大管理策略,加快缩小幼儿园之间的办园质量差距,确保学前教育起点的公平。

(一)利益主体多方联动

为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益,我区构建了多方联动策略:一是区教委与区级部门联动。区教委与区卫生、公安、消防、街道等部门积极协调,联合开展对幼儿园的审批、审核、检查、处罚等工作。每个街镇配备学前教育管理干部,全程参与幼儿园专项整治和日常管理。二是区教育管理部门、学术指导部门与幼儿园联动。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院、区学前教育研究会采取“批管统一、业务共抓”工作机制,坚持重心下移,及时帮助幼儿园排忧解难,共同提高办园质量。三是幼儿园之间联动。一方面,按照“点片带动、片区联动、逐级推动、同层互动”的思路,将全区幼儿园按片区组成11个发展共同体,片区内部开展示范园与普惠园结对、一级园与三级园结对等帮扶行动。启动“协作发展项目”,引导优质园与薄弱园跨片区自由组团,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建立“倒逼机制”,通过给予三级园政策扶持,帮助其快速提升办园质量,倒逼二级园加速提质,从而产生“鲢鱼效应”,促使一级园、示范园主动加快发展。

(二)公办民办协同并举

为促进公办园与民办园协同发展,我区实施了三项保障措施:一是落实政策保障。区政府与街镇一把手签订责任书,要求落实对民办园在经费、人员、管理、发展等方面的责任。我区将民办幼儿园的家庭困难幼儿纳入资助体系,共发放资助金近164万元,资助1000多名幼儿入园。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保障幼儿园的软硬件建设。投入1.514亿元,新建公办园12所,改建公办园6所;投入1517万元,落实幼儿园奖补机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给予民办园的经费支持,能减少民办园的保教成本,降低幼儿的入园价格。三是落实人才保障。建立园长与教师长效培训机制,派驻公办教师入驻民办幼儿园直接参与和指导教育教学,安排民办幼儿园派出教师到公办幼儿园跟岗学习,不断提升学前教育队伍水平。

(三)办学资质从严监管

对幼儿园的办学资质,我区从三个环节严格监管:一是严格认定办园资质。办园许可须达“双百标准”,即办园硬件条件、师资任职资格均须达100%,方能通过办园审批。二是严格监管办学质量。严格执行国家和重庆市教育督导条例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布幼儿园的办学质量综合考核结果,督促落实家委会对幼儿园的代收费、食品安全等的监管权利。三是严格落实退出机制。打破幼儿园评级认定终身制,实行注册和等级动态监管机制。普惠性幼儿园在每个建设周期结束时接受评估,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全面查处和纠正非法办园行为,近3年对3所质量下降的幼儿园实施了降级处理。

三、开拓师培路径,推动学前教育过程公平

我区坚持“多种渠道,配好师资;多措并举,提高学历;继教培训,提高能力;实施奖补,提高待遇”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教师培养途径,切实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保证幼儿能够享受公平的教育过程。

(一)严把教师入职关

从三个方面入手,把控幼教教师入职关口:一是遴选合格教师。严格选拔标准,规范考核程序,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整体合格;加强与师范类高校、幼师学校的联系,遴选优秀幼儿园教师,为学前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强化过程管理。将幼儿园教师纳入《沙坪坝区教师信息管理系统》,采取一年一报表、办园等级年审等措施,监控办园过程中人员变动持证情况,落实各类幼儿园的园长、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等持证上岗制度。三是注重任职资格。通过与高校联合开展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与劳社部门和社会培训团体举办保育员专业培训,联系卫生部门举办保健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师资任职资格达标率。

(二)铺设教师成长路

我们不断优化培训措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注重分类分层培训。类型上分为园长、教师和其他人员,对应制定并实施园长振兴计划,骨干教师提升计划、名师培养工作室计划、新教师岗前培训计划,保育员、幼儿园保健医生培训计划等;层次上分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三类,同样制定并实施青年教师入轨期基础性培养计划、骨干教师成型期个性化培养计划、名教师成熟期教学风格培养计划。二是优化教师研修方式。区教委、教师进修学院、各类幼儿园研修共同体、幼儿园多方联动,田野研修与网络研修有机结合,探索实践集教研、科研、师训于一体的研修模式。通过课题研究、课例分析、主题探讨、专题讲座等多样化方式,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知识、能力与态度,体验和感悟从教的尊严与幸福。三是提升园长治园水平。我们专门制定《沙坪坝区园长培训三年行动计划》,设立7个园长培训基地,设立30万年度专项经费,区教委、教师进修学院、基地幼儿园“三位一体”,落实国培、市培、区培“三培合一”计划,全面促进园长专业发展。

(三)编织教师保障网

为确保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我区制定并实施了三项保障机制:一是实施“培训全免费”机制。每年划拨足额的培训专项经费,做到教师培训均免费、每年一次园长市外考察学习免费、寒暑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给予交通与午餐补助、各类课题和项目研究均给予专项经费支持等。二是实施“以奖代补”机制。针对普惠性幼儿园,建立“社保奖补机制”、“教师资格达标奖补机制”,对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为教师购买了“五险”和教师资格证持证达标率高的幼儿园,按在园教师人头给予奖励性补助。三是实施“新成本核算”机制。落实“润雨计划”等国家或市级教师专项补贴,鼓励民办幼儿园将教师工资待遇纳入办园成本,两年核算一次教育成本,据此调整收费标准,确保教师工资逐步提高。

四、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前教育结果公平

全区以“区域活动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园着眼儿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主动推进园本课程建设,力争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整体推进“区域活动课程”建设

“区域活动课程”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课程。我们采取科研引领与行政推动相结合的推进策略,积极引导幼儿园通过创设多个开放的活动空间,提供科学专业的操作材料,支持幼儿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已完成“活动区环境规划与布局、户外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与运用”的外延建设任务,正行走在“户外活动区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课程目标与功能的设置”的内涵建设路上。

(二)积极鼓励园本课程体系构建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的在园活动安排及其进程。我们根据中小学“学本课程建设”与“学本教学改革”行动计划进程,采取个别化激励机制,鼓励基础条件好的幼儿园抢抓教育综合改革契机,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和自身办园理念,对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管理与评价进行系统设计并分步实施。目前,已催生出园本课程体系构建的典型成果。如我区实验幼儿园的“爱雅课程”,就是一套以“爱”与“雅”为核心理念、以生活问题为核心内容、以情境活动为主要途径、以内心体验为关键环节、以个性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实践性课程体系。

(三)大力支持园本特色课程开发

园本特色课程是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推广价值的某一类或某一门课程。近年来,我们将园本特色课程建设情况纳入全区“一年一小表彰、三年一大表彰”的优秀科研成果表彰奖励范围,纳入年度学校内涵发展综合质量评估指标,并采取“以会代训”、“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引导不具备课程整合条件的幼儿园积极开发园本特色课程。目前,全区已涌现出在区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园本特色课程。如我区树人小学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课程”,有机整合幼儿园和一年级的课程资源、目标与内容,充分发挥幼儿、幼儿园、小学、家庭四方的教育合力,解决了孩子在学习方式、行为规范、期望水平、学习环境等方面的断层问题。

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2016年初统计,全区有幼儿园222所,其中公办园44所,普惠园96所,市级示范园7所、一级园46所、二级园95所、三级园74所;在园教师5014人、幼儿36309人;毛入园达率80%以上;学前教育整体质量在重庆市处于领先地位。我区学前教育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还面临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怎样快速增加公办幼儿园资源、如何提升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效率、如何提高幼儿园的课程能力,等等。今后,我区将进一步坚守公平价值,廓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策略,努力为每一个在园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更高水平公平的启蒙教育。◇

猜你喜欢
办园公办园长
忍不住想打扰你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八)——兔园长买学习卡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2018天津市首届学前教育园长论坛优秀论文集萃(一)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