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主义视域下民国新闻教育模式研究

2017-03-28 18:54
传播与版权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民国主义

蔡 杰

我国的新闻产业起源于清朝末年,但是在清朝末年大部分的新闻媒体都是帝国主义所创办的,也沿用了西方的新闻思想。在进入民国时期之后,随着新闻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教育也逐渐开始发展起来。自从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之后,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也逐渐建立起新闻系,为民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的新闻产业起源于西方,因此,民国时期我国的新闻产业也带有明显的西方特色,新闻专业主义是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特征,新闻专业主义也对民国新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对民国新闻教育模式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与具体内涵

新闻专业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报纸业已经较为发达,逐渐进入商业化时代,这就使得新闻产业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并非一定需要依赖于特定的团体,也可以具有自我的追求。到19世纪中期,美国报纸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并逐渐开始采用企业化运行模式进行推广,新闻专业主义逐渐开始发展起来。在19世纪末期美国报纸业的运行模式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最终使得新闻专业主义得以形成。所谓新闻专业主义强调了新闻媒体需要以一种完全独立的社会系统所存在,并为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新闻专业主义是每个新闻从业者必须要遵守的职业道德。从本质上来说新闻专业主义的本质强调了新闻的真正的内涵与新闻报道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同时必须要服务于社会公众,不得单纯依赖于某个社会组织所存在。

在清朝末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逐渐开始进入中国,虽然当时的新闻媒体主要是为了实现对中国人的思想入侵,并不是服务于我国社会公众,但是其内在的新闻专业主义依然较为明显。尤其是20世纪初,随着报纸业竞争激烈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商业报刊的出现使得新闻专业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进入到民国时期之后,新闻专业主义逐渐成为当时的新闻报纸的核心指导思想。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新闻教育必然具备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

二、民国时期新闻教育发展研究

按照历史惯例,民国的起止时间为1912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国时期是我国新闻教育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新闻教育逐渐发展,并趋于完善。将其大致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1)第一阶段为新闻教育的萌芽阶段,大致时间为1918年—1927年。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当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依然在压迫劳苦大众。社会动荡,这种思想在社会中广泛传播,这就必然导致新闻传媒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凸显出来,在新闻传媒发展的过程当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新闻媒体的重要性,新闻教育开始出现在高校当中。(2)第二阶段为新闻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大致时间为1927年—1937年。1927年之后,国内军阀混战的格局已经基本结束,日军暂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社会得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闻教育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在当时的高校当中新闻专业已经开始出现二级学科,新闻教育的专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3)第三阶段为1937年—1949年。在这一阶段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使得新闻媒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抗日战争使得新闻媒体的真实性得到了的拓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拓展了新闻教育的新闻专业主义内在属性。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之后,我国的新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新闻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新闻专业主义视域下的民国新闻教育模式

在上文当中笔者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以及民国时期新闻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简略的分析,从中可以发现,在民国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新闻专业主义必然会成为新闻教育的内在属性,下文将从新闻专业主义属性的角度对民国新闻教育模式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一)民国新闻教育模式是以西方新闻教育模式为基础

在民国初期我国依然处于一种被迫开放的状态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文化逐渐开始传入到中国,大学就是西方思想在中国社会的特定载体,而依存于高校的新闻教育必然也借鉴了大量的西方教育模式。自从1918年北京大学创办新闻专业之后,再之后的5年时间内先后有12所高校开设了新闻教育专业,但是对这12所高校新闻专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几乎清一色地采用了美国新闻教育模式,不论是在课时设置还是教学内容安排方面都具有较为鲜明的美国特征,复旦大学新闻专业几乎是将美国的密苏里模式直接移植过来。在美国新闻教育模式中,新闻技能的教学虽然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显得更加崇高,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因此,在民国时期,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新闻人才培养时不仅注重学生新闻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也是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专业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二)重视实践性

由于受到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在民国时期新闻教育极为重视实践性。谢六逸曾说:“新闻学不能单在理论方面去探究,也不能完全偏重于应用。如果只顾到理论,就要犯不切实用的毛病,反之,也易流于低级趣味,而不能尽报纸的职”。他主张新闻教育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在课程设置上,除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外,还应增加实习与考察活动,如“介绍学生至设备完全之报馆及通信社实习,由本系教授指导;自办报馆及印刷所、通信社,使学生服务”,或“介绍学生至著名报馆及通信社参观;率领学生赴国外考察新闻事业”。在民国时期大部分高校的新闻专业与新闻事业机关之间都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学生校外实习属于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从民国时期高校新闻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实习评价在学生评价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复旦大学新闻系自从1926年开始就为学生提供到申报实习的机会,同时学校与申报报社也采取了联合培养的模式,学生在申报报社实习阶段的表现也会被反馈到学校,学校根据报社的反馈内容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三)课程设置注重人文性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

新闻专业主义不仅强调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自由性,同时要求新闻报道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广度,即要求新闻报道需要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无疑也对当时的新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民国时期高校新闻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极为注重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结合,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成为通才。其次,在部分高校当中还出现了明显的跨学科趋势,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考核。北京大学新闻系在《本系学则》中指出,“新闻学乃多方面之学科,与人生任何部分均有关系”。因此,新闻人才,不但具有专门的知识与训练,对于各种学识皆宜有清晰之概念。其次,从北京大学新闻系的课程体系来看,也包含了较多的内容,虽然主修课程依然是以新闻专业课程为主,但是也增设了一系列辅修课程,而辅修课程的内容则相对较为广泛,不仅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开设了物理、化学、天文等理工科性质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实现了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民国时期是我国新闻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起始阶段,新闻专业主义对民国新闻教育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对民国时期新闻教育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这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新闻教育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1]王继先.民国新闻高等教育的“政校模式”略论——以马星野的新闻教育实践为视角[J].新闻大学,2017(5):45-51+147-148.

[2]贾宁.发现文献,发掘价值——民国时期广告文献梳理及其整理情况论述[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7(5):93-100.

[3]王晓乐.《艾维·李论宣传》佚文及其学术价值——民国时期最早引进的公共关系专文考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0(11):117-125+128.

[4]邓绍根.中美新闻教育交流的历史友谊——密苏里新闻学院支持燕大新闻学系建设的过程和措施探析[J].国际新闻界,2012,34(6):57-65.

[5]齐辉,王翠荣.试论民国初年中国新闻人才的培养特色——以燕京大学新闻系为中心[J].国际新闻界,2010(1):82-86.

[6]章平.历史背后:民国知识分子的报刊表达——自由的理解与实践:知识分子与民国报刊学术研讨会综述[J].新闻大学,2008(1):37-41.

[7]姜凤善.走进论坛 走向世界——大韩民国国际自然健康文化院院长姜凤善与会发言[J].中国卫生产业,2007(7):31.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民国主义
新写意主义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近光灯主义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