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高中生的作文语言

2017-03-29 12:13孙秀红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功夫词语语言

孙秀红

高中生写作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话可说,那么如何改变学生作文语言贫乏的现状呢?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首先,以课堂为基础,做好积累;其次,设计用武小练习,培养学生语言功夫。

一、以课堂为基础,做好积累,集腋成裘

1.改错练习

改错小练习可从高一第一堂课开始,每堂课前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十个易错的词语,让学生来填空或改错。为了找到十个有价值有代表性的词语,学生积极行动,从课内找到课外,不亦乐乎。每人每学期轮到两次,以每班五十个学生计,就可以纠错一千个,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很快地脱离了“简陋和寒伧”。

2.注重辨析

辨析词义的方法,有替换比较法、指称筛选法、修辞品味法、矛盾破解法、分析综合法等。比较常用的是替换比较法,如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流逝(流泻)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是“流逝的江水”还是“流泻的江水”好呢?“流泻”指液体、光线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除非在长江的上游,落差很大,才可以说“流泻”。“流逝”指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强调的是“逝去”。这样一分析,哪个合适就显而易见了。

通过辨析,“权利”和“权力”、“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盈利”和“营利”这些容易用混的词便区分得一目了然。

3.咬文嚼字

记得在学习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时,有个学生指出:“我想还是那个和尚在言语上有工夫,才能如此引人入胜”中的“工夫”用错了,应作“功夫”(“工夫”多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造诣)。当时,我表扬了他,表扬他善于发现,不迷信权威。想不到,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从此,他们对课文中的用词字斟句酌,能够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其投入的程度简直可以用“一发而不可收”来形容。

例如,“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杨修之死》)这里的“盒”应作“合”读音为“gě”。他们引《汉书律历志》曰:“十合为升,十升为斗”,这里的“一盒”,应为计量单位,而不是我们现在的“一盒子”;又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合”又读gě,容量单位。由许慎(约54~149年)编纂的《说文解字》只收有“合”字,并无“盒”字,说明三国时应该还没有这个“盒”字;而且古人写字是竖写的,如果是“盒”字就应该念成“一人一口皿酥”。

高考题也给学生抓出了“小辫子”: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筚篥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陈,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曾几何时”意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而本文要强调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时间”。学生说,作者显然把它当作“曾经”误用了。

二、设计用武小练习,培养学生语言功夫

苏霍姆林斯基曾调查过中小学生表达困难的主要原因,他说:“大量已学过的词语还没有进入学生的意识,还未能在思维和语言中投入周转,他们还不会用词来表达最微妙的感情,用词来反映从周围世界得来的印象。”怎样改变学生词汇贫乏、语言干瘪、思路闭塞的现状?背字典?不行。单纯的大抄优美词语?也不行!

“语言的功夫,从写作的实践上修养。语言从写作实践上丰富起来。”大作家如是说,“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怎样锤炼,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用武小练习”。

1.为字作注解

给字作注解,不是让学生查字典来释义,而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独立地根据字形来解释一个字的含义。如:

甲:日上三竿,如日中天,正是一天中最辉煌的时刻。

巳:蛇的象形字。故巳时即蛇时,巳年即蛇年。

这些有趣的注解,不一定是准确的,有的直解,有的曲解,有的纯粹是凭想象作出的。但应该承认,有很多解释令我们耳目一新。

说实话,这一步,也许对学生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但是引起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他们发现了文字中蕴涵的诗意,这种发现,这种重新命名,使学生建立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系统,也使他们明白,写文章就是要表达这种诗意,就是发掘生活中的、隐藏在自己心灵中的诗意,“我手写我心”,如此而已。

这个练习,我只搞了一个学期。但现在还有学生在不自觉的作注解。稍稍留心,在学生的随笔里你经常会发现一些“掉书袋子”的现象。可见其对学生影响之大。

2.由字而词,建立魔鬼词典

如:

沉默:谈话的中途,哑口无言的时候所表现出的美德。

谦让:当确信自己放弃后别人不可能接受时的一种举动。

孙犁说得好:“中国的文字装进‘字典,也是很丰富的。如果一个作家把这些字,和生活结合起来,用思想连串起来,他就会翻江倒海,写下无尽休的作品、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3.联词组段,遣词造句

钱钟书说:“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請看学生用“纸”“天空”造的句子:

他将纸撕得粉碎,“哗”地撒向天空。洁白的纸片如同雪花般随风飘舞。他抬头,茫然地望着。是的,他的心开始下雪……好冷……

一纸家书翻越万水千山传递着平安。一串电波回荡在蓝色天空传达着温情。(陈烨)

蔚蓝的天空中飞过几架用纸叠成的飞机;地上,一群孩子正欢呼雀跃着。(邵红)

两个毫不关联的词语,通过巧妙的“撮合”,组合成如此生动的语段,这种词语的学习方式,哪里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障碍物,分明是阅读和写作的拐杖、酵母和跳板!

在遣词造句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教学生运用铺排、镶嵌、曲解、仿词对举、变类活用、词语拆用等这些语言的变异技巧,从而训练他们妙笔生花,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每周造一两句,算一算,一学期下来有多少“经典名句”?到期末,我们再把它编成《吾人吾言》,结集“出版”,人手一册。它的作用可不能小觑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能力。我想,这些雕虫小技,也都是极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夫的。

希望能不时地看到传神的一字,点睛的一笔,令人回味的一句……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310000)

猜你喜欢
功夫词语语言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