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议结合 精彩短评

2017-03-29 18:21魏平平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肖邦文学作品观点

魏平平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高中生写作文学短评,主要是训练阅读和写作能力,一般只要求学生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评论,评论重点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和艺术技巧。

有别于读后感以“感想”为主的主观感发,文学短评重在客观评价的“评”。读后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色彩更为鲜明。文学短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更讲求客观。同时,文学短评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不仅要求有议论性,还要兼具文学性,讲求情、理、文的统一。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对《肖邦故园》中一段摘抄文字作的点评。

摘抄: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琵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点评:这段文字描写了肖邦故园夏天的景象,运用了大量比喻修辞。文章将景致与肖邦音乐相结合,似乎给人一种如乐曲般美好的感受。睡莲的叶子、倒影、幽香和树干等意象都写出了夏日肖邦故居的静谧安逸,宛若肖邦本人周身散发出的淡淡的气质,沉稳雅致,充满温情,让人不禁心生向往。(江苏省海门中学徐一灵)

这段点评文字评论了肖邦故居夏天的景致,而“静谧安逸”、“宛若肖邦本人周身散发出的淡淡的气质,沉稳雅致,充满温情,让人不禁心生向往”这样的词句又颇具文学色彩。

那么,对文学作品发表兼具议论性和文学性评论的文学短评在写作时就要求叙议结合。

此中的“叙”不是一般记叙文对人、事、物等的记载,它针对的是文学作品,叙述的是与文学作品相关的一些内容,是对评论的文学作品作概括或复述。但不管是概括还是复述,都不能照搬作品原来的文字,也不能离开文学作品本身去发挥创作,而是用更凝练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内容,避免繁琐零乱。比如上述例子中的《肖邦故园》摘抄,作者就概括为“肖邦故园夏天的景象”,一句话不足十字,但准确地写出了摘抄文字的内容。

文学短评是评论文学作品,所以对作品的叙述是必不可少的,但“叙”并不是文学短评的目的,它只是手段,“议”才是目的。“议”是作者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它包括分析和评价。分析是对作品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的有关特色逐步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通过分析后得到的结论,就是对文学作品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分析与评价,正如论证与论点。我们在评论时,必须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才能就观点进行分析,分析是评论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作品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才能让读者对作品了解透彻;通过对作品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才能使自己的评论恰当,并入木三分,形成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观点。而“叙”与“议”的关系则正如论据与论点,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叙”为“议”服务。在整个评论过程中,我们就要将叙、析、评有机结合在一起,观点与材料相结合,既有明确独到的观点,又通过对作品内容的分析证明观点。以议为主,叙议结合。我们可以边叙边议,也可以先叙再议,形式多样并不拘泥,但应注意的是不可重叙轻议甚至以叙代议,将文学短评偷换成作品梗概一类。

我们来看一位学生的文学短评——《日出中绽放——品析〈按时看日出的人〉》。这是一篇结构清晰而严谨的散文。文章由福楼拜的一句话“按时看日出”写起,引发“为什么世界级文豪会把按时看日出当作一门必修课来面对”的疑问,继而运用想象进行环境描写,抓住一系列景物,渲染了日出时纯净、清澈的气氛,让读者在这样一种令人心驰的氛围中享受日出带给人们的感官愉悦和精神洗礼。最后在与现代都市普通人的枯燥、变质生活的鲜明对比中反思,以此来告诉我们:我们要热爱生活,让生命有激情,有追求,有活力。让“按时看日出”成为你健康生活的标志,成为你热爱生命的精神理念。

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该属其运用想象进行的环境描写,“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怒放的凌霄”等,虽说着墨不多,但作者却将日出时“天然去雕饰”的美景,以清新纯净的笔调缓缓地渗透进读者的肌体里,让读者似感受到日出时纯净清澈,沸腾磅礴的力量直接冲击心灵。那一刻,正如作者所说:“你的生命画册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被新的热量所充满。”

当然,文中并不只这一处环境描写。在将日出之景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进行对比时,作者描写了现代人生活的环境,没有地平线,没有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有的只是灰蒙蒙的尘埃,黏糊糊的空气和似乎永远也醒不过来的人们。这一系列的描写让都市人枯燥无味的生活与日出之景的对比更加鲜明。

环境描写运用得恰到好处,运用得出彩,使这篇文章增色不少!

这位学生的文学短评,开篇就先亮出自己的一个观点——结构清晰而严谨,接下来在第二节中他主要就是结合原作《按时看日出的人》具体分析证明文章的结构是如何清晰而严谨——先由一句话引发疑问,继而进行描写,最后点明主旨——有证有据,叙议结合,他的评论同样结构清晰而严谨。在分析中,对需要用到的原文内容作者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叙述。比如作者只说“抓住一系列景物”,而没有将那些景物一一罗列在文中。

在接下来的第三、四节中,作者转换一个新角度,提出自己的第二个观点——成功的环境描写。他就文章中的两处环境描写进行了分析,最后再在第五节中总结自己的观点——出彩的、恰到好处的环境描写为文章增色。

其实,不论观点放在前面,还是放在后面,均无不可,关键是要叙议结合。我們可以看到,这篇文学短评主要谈了文章的结构和环境描写的特点。那么文学短评可关注哪些方面呢?比如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等都可。

虽然文学评论的角度很多,但我们下笔写时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那样就会流于泛泛,缺少针对性。抓准一点,才能集中笔墨,深入挖掘,分析透彻。选择的角度宜小不宜大,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点,以小见大,避免空泛。行文时则要注意笔墨集中,语言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若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则很难在短评中集中而深入地评析作品。另外,作为对文学作品进行的评析,兼具议论性和文学性,因此文章的语言应当给人以美感,文理结合,不要沦为干瘪的说教文字。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226100)

猜你喜欢
肖邦文学作品观点
“钢琴诗人”肖邦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肖邦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