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2017-03-29 02:27王文杰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花木兰语文课堂新课改

王文杰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61-01

目前,新课改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教育界的这一改革蔚为壮观,令人欣喜。但客观地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然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农村学校,还依然十分盛行。我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的有效性,唯一的途径就是创新。教师不仅自身要创新,也要教学生创新。唯有将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贯穿于师生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大幅提升。那么,怎样才能让师生都"创新"起来呢?

1.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成了为教而教的机器,使得语文课堂完全陷入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实践证明,一个不懂得创新的教师是不可能创新课堂,更不可能教学生学会创新的。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科研型、专家型、创新型的教师,教师不仅要"能"教,而且要"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己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3.语文教学需要师生互动创新

由于地理环境、家庭背景、师资力量、年龄差距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教学效率低下的严峻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光是教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贯穿创新意识,实现师生互动创新。下面,就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

3.1启发点拨,相机诱导。在最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启发点拨学生,而不是牵引学生。所以,备课时决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愿望预设教学过程,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及实际学情来预设;课堂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创新,形成自己独特而敏锐的个性思维方式。这样,语文教学才真正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了大显身手的天地。

比如,在《木兰诗》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对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上。在学生反复阅读,借助资料书,并由教师串通文意,已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基础上,我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花木兰这一形象。学生通过漫画、改编、歌唱、舞蹈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了对花木兰这一形象的认识。不少学生还对这一形象进行了文学创新,体现在了字里行间,诸如《木兰穿越动画城》、《花木兰前传》、《花木兰传》、《花木兰续》等。这些作品,后来被我收录在我班的班刊《菁夢苑》里。

3.2熟读促思,以读为本。语文教学主要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是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我们应抓住"读"这个根本,让学生反复去读,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读中品味句子的哲理,从读中领悟文章的真谛,从读中汲取人文营养,从读中发展学生思维,从读中提升学生品格。

比如,在对《沁园春·雪》一词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诵读上。一读,扫清字词障碍;二读,把握节奏和韵律;三读,了解词作基本内容;四读,品味文章优美语言和豪迈气势;五读,感悟壮阔的北国风光和词人宏伟的理想抱负;六读,背诵全文。

3.3以生为主,自主探究。学生语文素养的获得不是来自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来自学生的自读自悟。自悟中有语感的积淀,自悟中有思维的培养,自悟中更有创新的火花。因此,要让学生真正获得语文素养,就要让学生依据文本并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通过自读自悟,在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后自行获得,并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优化提升。自主感悟和合作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品读、分析、概括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取得了教师包办代替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在统一的作业量上我布置地比较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选择做什么样的作业以及做作业的方法,目的就只有一个--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语文水平。而我能做的,仅仅只是帮助孩子们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让他知道自己现在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至于他们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的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

3.4各抒己见,激励创新。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质疑提问、探索求解、合作交流、辩论求真的思维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很多时候,对一篇文章甚至只是一句话、一个词的理解都是千差万别,没有标准答案的。譬如,对"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的理解,加什么样的标点,在什么位置加,都有可能造成不一样的理解效果。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变"统一认识"为"各抒己见",让课堂成为学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乐园,成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方沃土。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会尽量减少重复的无效的劳动,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自己。我的原则是"学生能做的,我绝不帮他们做;学生应该做而做不好的,我教他们自己做;学生不应该做的,我坚决不让他们做"。我所做的一切,不过只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的这些方法颇见成效。我所教授的语文班,学生大多能够实现"自主预习,理清脉络,基本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探究质疑,课堂活跃,各种思维异彩纷呈;互批互改,监督学习,共同提高学习效率好。"在新课改的指引和要求下,希望语文老师们共同努力,探索出新的更多的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来。

猜你喜欢
花木兰语文课堂新课改
花木兰
花木兰
安阳有个“花木兰”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俄罗斯的“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