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

2017-03-29 02:22王健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堂互动小学语文

王健

摘要:说话是一门艺术,在何种场合用何种方式说何种话,都很讲究。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话语沟通是和学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为保证课堂质量,提高沟通效果,本文从语言形式、提问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话语沟通;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55-01

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多是老师在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受重视,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都大有帮助。语言是互动最直接的工具啊,然而在话语沟通中,依然存在有很多问题,导致沟通并不顺利,应及时采取解决对策。

1.转变观念,丰富语言形式

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弱,教师如果用成人的方法和语言与其沟通,显然会有诸多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然后通过相应的语言体现出来。很多教师喜欢向学生灌输各种大道理,实际上却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以成人的眼光和经历,与小学生交流,结果可想而知。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这其实是个很沉重的主题,教师如果用历史性的厚重文化予以解释,学生很难接受,所以在语言上应该更加生活化、通俗化,甚至应该带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可以把圆明园比作家庭,或者小学生喜欢的建筑物,然后突然被摧毁,让学生谈谈各自感受。以这种方法讲课,可以让学生更亲切地感受到家园被毁之后的愤怒和沉思,因为圆明园离现代的小学生很远,他们对圆明园和那段历史并不了解。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亦是如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和他们扮演文中角色,进行对话,拉近彼此的距离。以《西门豹》一课为例,教师可扮演老大爷,令学生扮演西门豹,在抽取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巫婆、官绅和新娘。其他学生则扮演卫士和百姓,创造一个适合文章内容的情境,与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感受语文的乐趣。如果时间较多,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增加一些台词。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要稍稍点拨,学生很快便会理解。在语言方面,学生肯定会融入很多现代元素,教师应该接受这一点,并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合理提问,引导学生学习

我们应该意识到,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完全自由发挥,否则课堂肯定一片混乱。他们都处于孩童时期,好动贪玩可以理解,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对其热情加以引导,令学生把注意力和热情都投入到学习中,而不是其他地方。比如发挥想象力,这是现代教育非常提倡的,但也不能不着边际地瞎说,当其方向跑偏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把他们引到正轨上来。

互动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所以在使用语言沟通时,教师不能抢话,不能直接把结果说出来,应该加以铺垫,令学生自己得出结果。比如《田忌赛马》,教师可如此导课,先把背景大概交代,然后问学生结果是赢是输。很多学生都会认为肯定输,教师则说他有赢的方法,但并不立即解释,而是让学生读课文。因为设下悬念,学生都想知道赢的方法,自然会认真阅读课文。同样,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分别扮演田忌、孙膑和齐威王的角色,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实则是对文章的二次创作。

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门艺术,并非简单的问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思考方式、领悟能力、教育背景等,都大不相同。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差异性,并根据各自能力,为其设置相应的问题,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对于语文底子较差的学生,应提问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后予以鼓励,可增强其自信心,并愿意上语文课。对于较优秀的学生,基本功很扎实,提问的问题应注重其探索性,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在提问过程中,语言应该温和,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若回答错误,尽量不要直接批评,而应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并多使用鼓励性语言,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发散思维,语言结合操作

和数学不同,语文并没有固定的公式,很多故事都有多种可能性。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使其思维保持活跃状态,活学活用才是最终目的。而且不少课文都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发散思维,才能深入理解。比如《牛郎织女》,这是个神话故事,如果非要追问真人真事,很难做到,银河、鹊桥、星星,这些都需要想象。在夜里看到夜空的星星,如何会联想到织女牛郎?故事当然并没有真正发生过,可是想象反而使它更美,更有意境。小学生正处于启蒙期,想象力很占优势,教师应正确引导他们发挥,不可盲目地抑制,否则培养出的学生,极有可能思维被固定,变得很无趣。

4.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中,语言使用极为关键,既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容易接受,又要在不同场合灵活转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多种语言表达形式,正确引导,科学提问,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并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朱艳峰,刘长菊.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J].新课程,2016,30(1):49

[2]沈美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J].快乐阅读旬刊,2013,24(28):80

[3]布合.關于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的研究[J].俪人·教师,2015,20(17):49

猜你喜欢
课堂互动小学语文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