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应用题教学经验,加强小学数学常规问题教学

2017-03-29 14:26庄保雷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经验

庄保雷

摘 要:小学数学常规问题主要是指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现有的方案对一定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在常规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题教学能够充分凸显对学生教育的有效性,且可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就如何借鉴应用题教学进而加强对常规问题的教学做相关探讨。

关键词:借鉴应用题;教学经验;常规问题教学;重视简单问题教学

在小学数学常规问题教学中,主要包括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考查,其次要凸显学生对与数相关概念的熟练度,且要对数的关系等内容有着灵敏的反应,拥有对数量关系的一定直觉。常规问题教学在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很有帮助,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通过应用题中的简单问题教学、数量关系教学、典型例题教学、说理形式教学等能够进一步强化和增强学生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下面就具体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一、重视简单问题的教学

就学生应用题教学经验而言,在加强小学数学常规问题指导中,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简单问题的教学。简单问题包括对课程材料中基本内容的考查,比如说公式概念等的运用情况等。从简单问题也最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水平,简单问题也是学生需要打好的基础内容。教师运用简单应用题可让学生形成初步解决问题的概念模式,进而逐步达到实现常规问题教学的目的。下面就具体的简单问题教学进行指导和说明。

在简单问题教学中,比如说有题: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是杨树的3倍,已知桃树有30棵,杨树有多少棵?此题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数量关系分析题,且涉及的对象只有三个,对象相关关系也很简单。在这类常规基础题的计算中,学生要熟知有关关系表达式,能对解题有初步判断。由题可知,可根据已知的桃树数量计算出梨树数量,然后根据梨树和杨树的数量关系进而推算出杨树数量,利用这种一级一级的递进关系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类简单应用题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的递进关系,也是对学生乘除法则基本概念知识的考查回顾。就上述描写的简单应用题问题教学,虽然考查的内容比较单一,但是总的来说是十分具有针对性的,能够对学生某一知识点进行考查,且考查形式比较直接,没有特别拐弯抹角。加强对学生简单问题的考查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教材基础知识,充分掌握教材理论,对增强学生解题能力十分有帮助,且本身简单问题作为难度系数更高内容的一种过渡和延伸也是学生必须经历和體验的环节。今后在简单应用题问题教学中还需更多的拓展和加深。

二、突出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其次,在加强小学数学常规问题指导中,相关应用题教学教师还需注意突出题中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数学最关键的地方还是数的学习,教师要在学生心中引入数的概念,了解数的含义,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能够对数量关系有一个灵敏的反应,以此体现数学的学科魅力,也能给学生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上带来一定帮助。

在数量关系分析中,比如说有题: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从a地出发至1千米时,发现有物品忘在a地,便立即返回,取了物品又立即从a地向b地行进,这样甲、乙两人恰好在a,b两地的中点处相遇,又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0.5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路程、速度、时间这三者之间关系的掌握,且要对数量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对象有甲、乙两者,在两者的数量差别中,要把握住稳定不变的地方,也要注意两者共同产生的影响。根据题意我们有甲在相遇时实际走了36×+1×2=20千米,乙走了36×=18千米,可知甲比乙多走20-18=2千米,那么相遇时用的时间为2÷0.5=4小时,所以甲的速度=20÷4=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5- 0.5=4.5千米/小时。在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中,多半都是以数与数之间的比较和选择等题型进行考查,学生要充分把握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要能够理解题意,且要有具体的解题方向。通过对数量关系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数之间的各种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充分调动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将问题化大为小,化整为零。

三、精选典型例题进行教学

另外,在加强小学数学常规问题指导中,精选应用题典型例题展开教学,能够凸显教材中的重难点。且当下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形式多以试卷考查为主,通过这种精选的典型例题能够让学生熟知考点,对重点有了一个针对性的训练,也十分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典型例题也浓缩了好几任教师教学设计的精华,是教师集体的智慧结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效率的提升十分有帮助。

在精选典型例题展开教学中,比如有例题: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其中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0千米,另一列每小时行40千米,两列火车行驶几小时后,相距100千米?此题被归纳为精选主要是因为该题需要分类讨论,很多学生都容易漏掉其中一种情况,两列火车相距的路程可以是相遇后的距离也可以是相遇前的距离,这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考虑知识的全面性。依照题意,有速度和=60+ 40=100千米/小时,分两种情况:如果是相遇前,那么需要时间=(400-100)÷100=3小时;如果已经相遇,那么需要时间=(400+100)÷100=5小时。精选典型例题能够以最直接和最高效的形式将教材中的考点展现出来,且典型例题无不包括一些比如学生常会出错的问题或者是历年常遇到的考点等,为了保障教学效率,讲解典型例题也是教师通常使用的教学方式。有了典型例题作为范本,学生在常规问题解决中也能更有方向和经验。

四、注重说理等多种形式的训练

最后,在加强小学数学常规问题指导中,教师还要注重应用题中说理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应用题问题所给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加强对学生处理应用题的指导也是增强学生常规问题的解决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帮助。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多采取各式各样的应用题教学形式,以便学生接触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

在说理式应用题中,比如有例题:从甲地到乙地,先是上坡路,然后是下坡路,一辆汽车上坡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下坡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9小时,从乙地返回到甲地共用7.5小时。问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多少千米? 我们要明白此题中的一个隐含条件,就是往返的整个过程中上坡路程=下坡路程,则有路程相同,时间比是速度比的反比,所以上坡用的时间∶下坡用的时间=下坡速度∶上坡速度=35∶20=7∶4,总时间=9+7.5= 16.5小时,所以上坡时间=16.5×= 10.5小时,甲、乙之间的路程为20×10.5=210千米。说理式的应用题教学能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解题时做到有理有据。通过计算数据进而进行比较来证明某一种方式更加适用,能够体现出数学的严密性。在指导学生解决常规问题的教学中,说理类的应用题能够强化学生这一概念,让学生深切了解到说理的重要性,相关结论都不是突然产生,而是要有一定的依据支持。

综上所述,在借鉴应用题教学经验,加强小学数学常规问题教学中,通过对简单问题的教学能够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够强化学生对数与数之间关系的认识,使其更有数的概念。在精选例题的教学中能够点出教材内的重难点,让学生更有方向和目标性地理解和学习。在说理类的应用题指导中则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构建,对其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上有很大帮助。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对有关常规问题教学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究,以便提出更加科学有效且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推进学生成绩的进步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经验
善用习题,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双钢琴演奏与教学初步探索经验谈
“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和经验
浅议在物理教学中的经验总结
浅议如何教好初中历史课
小学英语教学经验点滴谈
如何教好高中数学
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