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导向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分析

2017-03-29 04:42周定平胡鹏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道路交通公安

周定平,胡鹏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 410138)

基于能力导向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分析

周定平,胡鹏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 410138)

交通警察核心职业能力既是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逻辑起点,也是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教学目标。其锻炼可以分为专业认知、业务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四个训练阶段。适应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及其警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既要科学架构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又要建设符合实战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平台,还要规范校内外实训活动的管理,更要制定科学的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为卓越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能力导向;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道路交通形势不断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在向着智能化、科技化、社会化的目标不断迈进的同时,也对公安道路交通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科设置比较晚,身为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主体的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存在“实践育人载体单一,标准化、规范化不足,实战训练不够”等现象。究其原因,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中一些基本问题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需进一步理顺[1]。

一、公安交通管理职业能力分析

关于职业能力的分析与考察,站在不同的角度,常常能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基于公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公安道路交通管理职业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满足职业需求。在考察道路交通管理实务部门对于道路交通管理工程的能力需求时坚持立足现在、着眼将来的理念,科学概括总结适应道路交通管理工程职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结构以及长远职业拓展需求的能力结构。二是立足于专业定位。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专业定位和培养规格是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奋斗目标,围绕着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三是借鉴境外经验。借鉴我国香港培训道路交通管理工程警务人才的成功经验,吸取德国、瑞典等国家警察职业训练的成功经验,并将其融入到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中去。

从公安交通管理相关业务岗位出发,结合我国公安院校在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形成的专业定位和培养规格,总结得到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基本技能模块:

(一)工科大学生基本技能

作为工科类大学生提升“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应当掌握以下工程基本技能:一是科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的能力;二是建立模型、测试与实验、数据分析、交通制图等基本实验能力;三是通过实验验证道路交通运行状态、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能力。

不仅如此,作为大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公安业务基本技能

作为公安警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强调“公安”特色,全面掌握人民警察日常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法律运用、刑事侦查、刑事技术、治安管理能力、警用射击、驾驶、警务战术等直接服务于实战的业务技能。

(三)公安交通管理行政执法业务能力

伴随着“法治社会”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应熟练掌握公安交通行政执法业务能力:道路交通组织、疏导能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与处理能力;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处能力;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与教育能力;车辆与驾驶人管理能力以及车辆查缉等能力。

(四)公安交通管理工程技术能力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技术能力主要围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核心“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保障畅通”可以概括为“预防、监测、控制、处置、物证”等几个方面[6]:

第一,预防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基于道路设计和心理干预的预防技术、面向避免交通冲突的主动防控技术、重大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评价技术、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技术等能力。

第二,道路交通监测技术能力主要包括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监测技术、车辆安全性能检测技术、重点车辆运行状态监测技术、道路交通安全监测技术、道路交通流量获取与分析技术、交通参与者交通适应性心理分析技术、以及交通违法行为辨识技术、车辆基础信息自动识别技术等能力。

第三,道路交通控制技术能力是指交通管理者根据需要对交通运行过程中各个要素进行动静态的调节,以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的需要的能力,根据调节控制对象的不同,主要种类包括道路交通指挥与疏导、机动车驾驶人驾驶行为干预、车辆主被动安全控制、道路现场交通组织、道路交通自适应控制技术、路网协调控制与优化技术、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技术、道路交叉口交通优化技术、智能交通技术、交通参与者危机心理干预技术、智慧交通技术、交通警察执法执勤安全防护技术等能力。

第四,公安交通管理处置技术能力主要包括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识别及处置技术、车辆查缉技术、道路交通拥堵疏导技术、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照相技术、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技术、道路交通纠纷调处技术、交通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等能力。

第五,物证技术能力主要包括车辆安全设施设计与开发技术、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分析与提取以及鉴定技术等能力。

不仅如此,作为工程类大学生应具备交通工程技术从需求分析与问题抽取——方案规划与设计——工程部署与实施——系统与产品的测试——技术管理与维护——突发事件的及时反应、处理与应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等不同环节的工程技术能力。

此外,还应具备工程成本分析、控制与管理以及工程创新能力。

二、基于能力导向的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阶段解析

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人才的职业能力,既是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逻辑起点,又是检验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任务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基于“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人才的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如下图:

阶段一为基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相应工作业务和工具环境的认知实训,其主要组织形式包括观察、演示、认知实习、社会实践等。通过该实训环节,建立起学生对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的感性认识,达到对专业的性质、内容及其在专业领域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此环节通常安排在第一学年内进行。

阶段二为公安交通管理基本业务技能实训。这一阶段将着眼于交通管理实务中相关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在了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常用仪器设备基本性能的基础上,以基本操作规则为准则,帮助学生正确、熟练的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而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的基本素质。这一环节更多的是借由实验、设计、计算机仿真、专项实训等方式完成。经过此环节实训,学生能够将课堂理论讲授的知识与公安交通管理基本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加深理性认识。此环节宜安排在第二学年或者第三学年上学期。

阶段三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它是在基本业务技能实训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和提升,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交通管理业务中不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其组织形式包括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和综合实习等;它适宜安排在第三学年下学期进行。

阶段四为公安交通管理工程顶岗实训。学生按照“准警察”的要求在基层公安交通管理工程岗位实习,重点在于针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以实际工作岗位为载体,进行系统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应对专业实际工作岗位中不同技术问题的能力目标,促进学生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一次飞跃[2]。

三、基于能力导向的公安院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原则

(一)适应工程教育国际趋势

自21世纪以来,欧洲、美洲一些发达国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致力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纵观世界上各种工程教育国际协议,其中有6项获得大多数国家认可,实现了国家间的承认。这其中的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华盛顿协议》,作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它强调校企合作共建共用实战设施;突出基于网络和信息化条件支持下的实验(训)平台建设;并提出了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新常态下,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与国际接轨。为此,我国于2013年6月加入了《华盛顿协议》,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作为改革试点项目。因此,适应工程教育国际趋势,必然要求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教育将实践教学列入教育教学的重要日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育资源的归集、评价体系的重构、体制机制的建设等方面深入改革[3]。

(二)“教、学、练、战一体化”

以行业性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成为目标的公安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公安机关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实际工作任务,坚持“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三实”教学理念,以“公安交通管理工程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公安院校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联手联动,以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为基础,以适应高素质、实战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为载体,以专业核心课程和关键教学环节改革为抓手,达到“公安实战用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练什么”,实现实践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从“课堂为中心”向“现场为中心”、从“懂不懂”向“会不会”的“三个转变”[4]。

四、基于能力导向的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

(一)构建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为依据,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都架构了30余项单项实践性教学项目以及综合训练的道路交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即,培养与锻炼“车辆与驾驶人管理”技能,设计“车辆辨识”、“车辆牌证辨识”、“机动车驾驶证分类”、“驾驶人交通违法计分”、“机动车查验”等实践性教学项目;培养与锻炼“城乡道路交通组织指挥”技能,设计“交警指挥手势”、“典型道路情况下交警路面执勤工作方法”、“交通流观察和交通流特性模型建立”、“交叉口交通延误调查”、“交通量调查”、“地点车速调查”、“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优化设计”、“交通信号控制机使用”等实践性教学项目;培养与锻炼“交通安全防范”技能,设计“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等实践性教学项目;培养与锻炼“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技能,设计“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及处理”;培养与锻炼“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技能,设计“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及伤员救护”、“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模拟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勘验”、“交通事故车速分析”、“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和交通事故认定书制作”、“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等实践性教学项目;培养与锻炼“治安刑事案件处置”技能,设计“道路交通纠纷的排查与调处”、“酒驾与醉驾的辨识与处理”、“‘三超’的辨识与处理”、“疲劳驾驶的辨识与处理”、“毒驾的辨识与处理”等实践性教学项目;培养与锻炼“突发性事件处置”技能,设计“交通警卫部署”、“交通管制”等实践性教学项目。

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缄默知识的传承。缄默知识是指存在于人类知识总体中,但是无法言传和不清楚的那部分知识,缄默知识广泛存在于公安交通管理工程业务中,现场交通指挥与控制、车辆的查缉、牌证的识别等工作内容中包含有大量的缄默知识。一方面,身为教师必须要意识到教学活动中缄默知识的大量存在,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个显性知识的传递者;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手段,促进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关注于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缄默知识加以检讨、修正,进一步将其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再者,教师要在科研、实习、调研等实际业务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并将其内化为缄默知识,为缄默知识的显性化提供新的资源。

(二)建设符合实战需求的校内外实训平台

实训平台的建设是良好教学效果取得的根本保障。为更好的契合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实战能力培养环节,有必要推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积极创新实践育人载体;秉承问题导向、任务驱动、过程互动的理念,促进理论讲授和实践传授有机结合;推动实验(训)室(场馆、中心)软硬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实验(训)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以夯实学科建设基础,培育学科优势,凝练学科特色。

1.与基层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载体的建设,必须以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基础。为达到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战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实战部门在软硬件上的大力支持。为进一步提高实战部门在院校学科、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除了推行院校与实战部门“人才同育、队伍同建、研发同时、资源同享”的合作模式,促进“校局合作、系队对接”局面的全面形成。此外,还可以从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通过共建共用实战设施,推进实战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以此强化实践育人[5]。

2.系统组织实践教学软硬件资源

以一线交通管理工作需求为核心,标准、规范、系统的组织实践教学软硬件资源,打造覆盖全面、契合度高的软硬件环境,推行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的“54321”硬件标准,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5”即五个实验室,涵盖机动车驾驶人干预、汽车构造、交通控制、交通事故分析、交通行为安全五个主题;“4”即四个中心,包括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和训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指挥、大学生创新训练四个模块;“3”即三个训练场,以交通事故处置、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安全防护、车辆查缉为主要内容;“2”即两个训练平台,交通管理工程软件训练平台、交警行政执法训练平台;“1”即一个资源库,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库[6]。

3.借力虚拟现实技术,建设高度信息化的实验平台

不可否认的是,不少公安院校在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组织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一方面,实验运行经费上的限制使得部分开设成本过高、设备更新换代快的实验项目落实难;另一方面,实验室立项建设初期经费投入有限,使得部分价值较高的仪器设备在数量上难以保证每个学生同时进行独立实验;再者,特殊场景下的交通管理专业技能训练,如恶劣天气、高危路段等环境下的交通组织与控制等实验项目,一直是困扰着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组织者的难点问题。这一现状的改变,必须依赖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抓手,借力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兴技术,构建起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训)平台,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验(训)教学过程中高消耗、高成本、难实现、高风险等实验(训)项目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

4.建设常态的符合实战需要的校外实验实训基地

准确把握基层交通管理实战需求,与一线单位建立起深度合作机制:一是见习、实习活动常态化,将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学生(员)分期、分批派送到实习基地开展日常交通管理活动;二是与基层交通管理部门一同研讨实习单位辖区内的交通组织、指挥、事故预防与处理等重点、难点工作;三是主动对接基层交通管理部门的大规模交通调查和交通数据采集任务。

(三)健全校内外实践教学的指导与监督制度

1.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身为典型应用型工科专业的交通管理教师既要是课堂理论的“传播者”,更要是工程技术岗位上的“传授人”。要使学生能准确把握专业领域中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教师必须走在学生的前面进行学习、训练,甚至还要求专业教师能取得相应从业资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程岗位工作内容,既要形成整体上的把握和熟悉,还要率先具备完成岗位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7]。

同时,为了建设与虚拟实验平台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必须着眼整体,从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建设起骨干成员稳定、年龄结构合理、职称分布科学、知识体系完善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并从理念、个人水平、科技应用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建立实践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

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邀请来自公安交通管理一线的高级管理技术民警、校内外专家组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从资源归集、师资培养、方法运用、内容选定、效果评价等环节的指导入手,为实践教学的组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编写系统、规范的实训教材

主动出击,运用制度激励措施鼓励教师针对实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核心内容,如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处理技巧与方法等,编写出简单、实用的实训教材或讲义,做到教学有依据、学习有条理,避免以往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有条件的还可以以视频形式直观地呈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流程,以保证实训教学的规范化[8]。

4.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管理

在满足学院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规范化管理要求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实践教学活动流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原则,以教材(讲义,指导书)为指导,以能力点的养成为教学目标,以实际任务的完成情况为考核依据,严格执行“实践教学报告”制度。

(四)多元化强化实践教学

1.利用隐形课堂拓展实践教学领域

从学习成长的渠道来分析,当代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校园学习社区等渠道拓展实践教学领域。因此,在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人才的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网络课程资源、校园学习社区等隐形课堂的作用,开展诸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基层公安机关委托的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开发项目等实践项目活动,构建全方位实践教学拓展体系,促进专业人才的成长[9]。

2.开展道路交通管理实践教学的系列竞赛活动

道路交通管理实践教学评价坚持能力本位和实践本位,侧重于实践技能、应用能力的考核,通过开展诸如“道路交通指挥手势比赛”、“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竞赛”、“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模拟)处置竞赛”、“信号灯配时大赛”、“交通路口渠化大赛”、“交通组织优化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在强化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提升学生(员)的动手能力。同时,应适当吸收与借鉴道路交通管理技术咨询师执业资格标准,建立道路交通管理实践教学考核细则。

(五)基于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区别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的改革与探索一直是实践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建设,宜从质量标准、评价方法、调控机制和制度规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教学信息、教学督导、教学评估等教学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坚持能力标准制定和评价的外循环机制,瞄准服务面向,适应公安或相关行业(区域)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坚持培养规格、能力指标、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活动等建设的内循环机制,针对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目标可达成、质量可监控、成效可评价。

五、总结

道路交通形势的不断变化,“法治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给道路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意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实践教学对于行业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诚然,当前的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实验、实训条件不够成熟、实践教学机制不够顺畅等一些困难,但为了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合格专业人才,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有必要从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核心职业能力入手,科学组织实践教学内容,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建设起“硬件”过硬、“软件”完善的实验、实训场所,为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过秀成.道路交通安全学(第2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干洪,徐达奇,冉昆玉.加强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3]李妍:基于CDIO的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4]周定平.公安学专业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范式研究[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5).

[5]朱爱娜,代东旭.勇立潮头敢为先——浙江警察学院校局合作共建海宁实践基地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5-06-16(04).

[6]石臣鹏.公安院校交通技术实验室建设刍议——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2,(5).

[7]邵祖峰.实训理念下的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方法创新[EB/OL].http://www.cpspew.com/llyj/1219/4OMDAwMDIxNzk4OA. html.2012-12-19.

[8]蔡果.交通管理专业贴近实战的教学与改革与实践[J].社会科学家,2012,(12).

[9]于远亮.公安院校公共安全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4):99.

Analysis of Practical Tteaching for Traffic Management Engineering Based on Ability-oriented Mechanism

ZHOU Ding-ping,Hu Peng
(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Hunan,410138)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raffic police is not only the logical start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raffic management engineering,but also is the basic task and teach target for practice teaching of traffic management engineering.Corresponding training program can be divide into four stages:professional cognition,basic business skills,comprehensive skills and job skills.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and police talents’sustainable development,not only constru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reasonable,but also construct the training platform on campus and off campus.Then regulate the management of the training activities and formulate a evaluation system for practical teaching scientifically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excellent talents training for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ability-oriented;road traffic management engineering;practice teaching

D631.5

A

2095-1140(2017)01-0103-07

(责任编辑:天下溪)

2016-12-08

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公安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周定平(1970-),男,湖南新宁人,湖南警察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治安学与道路交通管理研究;胡鹏(1984-)男,湖南临澧人,湖南警察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道路交通管理工程研究。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道路交通公安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大数据下的智能化交通管理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交通管理大数据 智能研判平台SEARI-TBDS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公安报道要有度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