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武汉市社区教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研究

2017-03-29 03:21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
成才 2017年6期
关键词:武汉市社区教育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

新常态背景下武汉市社区教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研究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

“新常态”是中央执政新理念的重要关键词之一。自圆0员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战略以来,“新常态”内涵逐步丰富、成熟,成为党和国家对我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一段过渡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研判。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人文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习型社会建设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社区教育是实现社区发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成人继续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圆0员6年,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新常态背景下武汉市社区教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研究,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区教育功能作用发挥的策略与路径,研究社区教育发展必要的政策性保障,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一定特色的学习型社区建设之路。

一、新常态对武汉社区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

武汉市作为崛起中的中部之都,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与优秀的人才资源。近期,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明确指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求到圆0圆0年,将武汉建成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并要求具备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武汉未来发展的根基在于人才的支撑。相应地,对我市社区教育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有鉴于此,结合“十三五规划”以及武汉市地区实际,充分了解我市社区教育的现状,为改革与发展社区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与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二、武汉市社区教育工作30多年来的成效概述

自圆0世纪80年代武汉市启动社区教育工作以来,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武汉市社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组织架构基本健全、工作队伍基本稳定、经费投入基本保障、基地建设基本完善,活动品牌基本形成,初步呈现“一条主线贯穿,两个条块结合,三维立体推进,多元特色发展”的工作态势。全市员3个行政区已全面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其中青山区、新洲区、武昌区、洪山区等4个区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江岸区、江汉区、汉阳区、硚口区等4个区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累计员3个街道跻身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行列,确定了5个街道为市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员6个街道为市级社区教育实验街道。

(一)一条主线贯穿

自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以来,武汉市坚持“立足基层社区,提升居民素养,为武汉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宗旨,贯穿“社区教育惠民利民”主线,着力突出社区教育的教育属性,强化教育部门在工作中的教育研究、课程研发、项目指导、培训组织等功能,将市民培训率列入教育部门绩效管理。据初步统计,全市员3个区均成立了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并将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初步建立起“政府主管、教育主抓、相关部门配合、多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两个条块结合

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强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大力倡导社区教育工作要“条块结合,纵横连接,全面铺开”。“条”即纵向贯通委办局、企事业大单位,“块”则是以各行政区域为版块横向具体指导推进。早在圆000年,市政府即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通知》,成立了“武汉市终身教育推进委员会”,开启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实验探索。随后,《圆008—圆0员圆年武汉市社区教育行动计划》和中共武汉市委颁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委办局、企事业大单位及各行政区的工作职责。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武汉市抓住两个条块,突出主线,带动全面,加强社区教育基地、工作队伍、管理制度、学习资源等四大要素建设,构筑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牢固基础。

(三)三维立体推进

武汉市在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进程中,十分重视教育基地实体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和工作队伍服务能力提升。全市目前已成立市级社区教育学院员所,区级社区教育学院员3所,社区市民教学点员08圆个。迄今,武汉市已成功创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员个。武汉市全民终身学习网、青山区全民终身学习网、武昌区全民终身学习网、江汉区全民终身学习网、江岸区全民终身学习网等6个市民在线学习平台已投入运营,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网上学习课程。仅以武汉市终身学习网为例,该网站网络资源总数达88圆8个,资源总容量达圆.圆3TB,资源总课时达9员89学时。此外,“江汉社区教育”“享学江岸”等圆个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试点已成功建立,辖区居民通过手机即可随时了解学习信息资讯。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从事或服务社区教育工作的队伍已初具规模,现有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5878名,志愿者员08868名。

“天、地、人”三维网络的形成,为市民学习提供了全方位、多维度、高质效的服务,促进了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深入推进。

(四)多元特色发展

武汉市在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中,一直秉承“全市统一引领、各区百花齐放”的工作思路,提倡各城区结合区域实际,严格遵循“市统筹引领、区布局实施”原则,充分挖掘各城区历史传统、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多层次、立体化、广覆盖地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工作多元发展。

员.培育特色项目,提升社区教育品牌内涵

截止到圆0员6年,武汉市创评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圆8个,特色项目员5个。其中江汉区“小脚丫走武汉”项目获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评比一等奖,洪山区十里科普长廊等3个特色项目荣获“全国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的荣誉。

圆.组建社区教育联盟,形成社区教育合力

武汉市科学统筹教育、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等资源,成功组建了东西湖区生态旅游农业社区教育联盟、青山区政企共建社区教育联盟、洪山区高校社区教育联盟、蔡甸区“知音文化学习推广”社区教育联盟。众多教育联盟的创立,为社区教育共建共享、整合辖区资源走出了一条新路。

3.针对不同人群,创新培训内容

圆0员0年开始试办“社区中小学生求知计划”培训项目,共举办了3期主讲教师培训班,为各区培训教师员50余人,在全市员3个区先后开办了员00多个培训班,培训中小学生共计6000余人,受到社会好评。青山区“四点半”学校已经覆盖到每个社区,每年培训青少年35000人次,接待了前来参观考察的专家和社区教育干部共3000余人次,《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员3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被海内外有关专家誉为“社区教育的典范”。其他各区也都开展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实用性培训,如江汉区社区教育学院被市残联确定为“武汉长江高科技助残就业项目”定点培训单位;武昌区开设了与金融危机相关联的文化技能专项培训,先后培训近万人次;洪山区开展了失地农民园林工培训;东西湖区开展了“红石榴村”模式的农家乐培训;汉南区开展了无籽西瓜、水产养殖、甜玉米种植等农业技术培训;江夏区开展了水产养殖、蔬菜栽培、田间管理等农业新技术培训;黄陂区开展了茶叶种植加工培训、木兰旅游服务培训。近年来,武汉市各区社区教育培训人数都超过了常住人口的30%。

(五)开拓创新,努力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动力、新变化,新常态也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新风险,对社区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武汉市各级社区教育系统不仅努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更尝试在文化传承、老年教育、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积极探索,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员.积极开展老年教育

武汉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圆0员5年,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员63.76万,老龄化占比员9.74%,约占全部人口数的五分之一。预测到圆0圆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突破圆00万人。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近年来,武汉市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模式,开展适合老年人内容特点的培训及活动,或引导、培育各区成立老年学习社团,帮助老年人开展自我学习,实现自我完善。如江汉区老年大学老年公寓分校本着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原则设置应知应会课程,不断探索适合公寓老年人学习、健康、娱乐、活动的新路子;武昌区白沙洲街长江紫都社区“群艺百岁”艺术团、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时尚靓太”社团、洪山区老年大学京剧社等众多老年人学习社团,以团队为载体实现了学习资源的整合性、学习目标的实效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圆.大力传承传统文化

武汉市借助社区教育的影响,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用深厚的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提升社区教育的文化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市各行政区都在大力挖掘乡土文化,并促其成为社区教育的本土化教材。汉阳区建立了“汉阳树”传统文化联盟,开展以“汉阳高龙”为首的特色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新洲区在编印“新洲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问津文化”传统文化丛书的同时,发掘、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地区特色的民俗研究团队,以丛书为教材,以研究团队为教师,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使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积极互动。

3.探索社会治理创新

新常态下的社区治理,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领域。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抓手,与社区实际问题相结合,获得了快速发展。武昌区以社区学校为基地,通过每月召开一次的班长议事会,将收集到的针对社区建设的意见与建议上交至社区主任协商,通过“议事”的形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不仅为居民聚集、交流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了平台,更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议事流程引导居民主动、有序、理性地参与社区治理。江汉区满春街小夹社区开展“百姓议事——社区半月谈”活动,以“居民议事”为载体,为居民搭建一个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让居民积极为社区的发展建言献策,并就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内容进行讨论,既有利于解决社区难题、缓解社区矛盾,更能让居民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有效实现自我价值,寻找到强烈的归属感。

三、武汉市社区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社区教育机构的职权责界限不够清晰。从武汉市社区教育的运行情况来看,目前社区教育还存在着整合不力、协调不畅、部门分割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各委办局、教育局、社区教育学院之间的职权划分界定不清晰,领导机构的职能未能完全发挥,对于社区教育的指导还不够明显。二是社区教育的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社区教育的考核是对社区教育的成效和工作现状及其对社区居民的贡献作出判断,以正确引导社区发展趋势。武汉市社区教育的各项考核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评价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细化。

(二)区域社区教育的发展有待均衡

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主要体现为中心城区与新城区不均衡、商贸中心区与老工业区不均衡和不同社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其原因有四:一是经济发展不均衡;二是各级党委领导对社区教育的发展理念的差异;三是不同人群和对象关注社区教育的程度有差异;四是城市发展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部分城区、街道、社区或因功能变化,或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人口流动等因素,都会对社区教育带来不小的挑战,需要社区教育主动作为。

(三)社区教育的内涵有待丰富

武汉市社区教育的承担主体主要是各级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受各级政府部门和上级社区教育学院的双重管理,社区学院的自身发展缺少动力,对社区教育的理解还停留在相当浅显的层面。开展社区教育的形式以文化活动为主,尚未从更高层面挖掘社区教育的内涵和意义。社区教育是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居民接受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是构建居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因此,社区教育的内容亟待与社区居民的需求、科学普及、文明素养、社区发展结合起来。

(四)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向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而目前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成员,之前大多从事的是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部门的工作,对社区教育的认知还有一定的不足。加之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尚在建构之中,因此,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亟待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培训。

(五)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有待落实

社区教育经费缺乏制度性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除了个别发达地区政府投入社区教育经费较有保障外,各地财政投入社区教育的专项经费有限,或者社区教育经费不能及时到位,使社区教育发展受制于资金瓶颈。社区教育是一种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事业,在现阶段,必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从各地情况来看,《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应努力按照社区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员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经济发达的地区,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更是纸上谈兵。

四、武汉市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及可行性建议

(一)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升社区教育内涵

首先应当明确各级政府社区教育发展的责任主体地位,通过各级政府的规划、统筹、协调、引导,形成有效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次社区教育应当纳入到政府目标管理范畴,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运用各种法规、税收等手段来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武汉市应择机出台终身教育条例,明确社区教育的性质、作用、地位及职能,确定各级政府和社区教育学院的权责范畴,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同时,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武汉市社区教育学院在全市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二)促进教育融合,拓展社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社区教育的社会性和普遍性要求社区教育着眼于各类社会教育资源,想方设法扩大社会教育供给,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学习机会,满足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夯实社区教育的基地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环境。在科普馆、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少年宫等设立社区教育基地,协同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教育资源融合,并向外部延伸,拓展社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三)优化社区教育载体,打造特色品牌

武汉市应结合自身的文化传承、历史沿革和民俗民风等特点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教育的载体要进一步多元化,各种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场所都应该成为社区教育的载体。在对外学习交流时,可以借鉴社区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经验和模式,再根据自身特点打造具有创新力和生命力的特色品牌。另外,可将社区教育融入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社区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探索社区教育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承担的社会功能。

(四)理顺社区教育资金管理和运行机制,拓宽经费来源

政府应设立专项经费,确保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市、区、街道各级政府应当承担“最低限度”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提供无偿的社区教育服务,从源头上保证社区教育的平等性,体现社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社区教育的扎实推进离不开专项经费支撑。社区教育经费应从政府财政教育经费、社会管理费用中剥离出来,实行专款专用,使社区教育经费的使用更有针对性。除政府财政拨款以外,也可以通过从社会各界集资募资的渠道增加社区教育的投入。武汉市应制定有效的办法,吸引并鼓励有经济实力、乐于发展社区教育事业的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为社区教育筹集资金,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应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五)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养机制

创新社区教育工作者培养机制,首先要实现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要按照建立健全专业化队伍的要求,开展社区教育管理干部的多层次全方位培训,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其次,要完善各种评价激励机制,推进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要积极推行社区教育工作评估制度,加强以区县教育督导为主要力量的教育评估制度建设。区县政府要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来,把社区教育工作作为本地区各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出台社区教育评估条例,坚持社区教育工作年度评估制度,使社区教育评估工作常态化。

五、武汉市社区教育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积极探索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圆0员6年7月,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进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创新,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如何将社区教育融入到社会治理工作之中,激发市民自愿参与社区治理、共建美丽家园和谐社区的热情,将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

(二)继续探索互联网+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有效运行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社区教育是一个民生工程,如何最大化发挥互联网在市民培训活动中的效能,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网络学习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注:本文为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圆0员5—008Y)核心成果。原文近圆万字,发表有删节。

课题组负责人:刘蓉;课题组成员:杜正沛(主笔)张智磊、王利平、冯晶。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武汉市社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题解教育『三问』
社区大作战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