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旸年谱

2017-03-29 03:31相晓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山房阮元嘉庆

相晓燕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戏剧研究所,杭州 310013)

黄文旸年谱

相晓燕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戏剧研究所,杭州 310013)

清代乾嘉时期戏曲目录学家黄文旸以擅制义文名世,却屡试不第,终以贡生。受朴学风气影响,他喜经史考据,诗文、词曲颇有时誉,深受姚鼐、曾燠、阮元等名流器重。乾隆四十六年(1781)因总裁扬州词曲局进呈词曲,著成《曲海》二十卷。乾嘉之际,为两淮盐运使曾燠延入题襟馆中,与时流唱和。嘉庆年间游历齐鲁吴越间。与凌廷堪、阮元、江藩、李周南、黄承吉、李钟泗等扬州学派学者交往密切。戏曲家李斗、焦循是其姻亲,晚年因家事与焦循交恶。

黄文旸;年谱;扬州;《扫垢山房诗钞》;《曲海》

黄文旸(1736-1809后),字时若,号秋平。扬州甘泉人。肄业于梅花书院,师从桐城派古文家姚鼐,以擅制义文名世,屡试不第,终以贡生。其诗文、词曲颇有时誉,深受曾燠、阮元等名流器重。乾隆四十五年(1780)冬,两淮盐运使伊龄阿于扬州设词曲删改局,延其为总裁。后黄氏将所阅金元以来杂剧院本,标其目而系以说,著为《曲海》二十卷。乾嘉之际,两淮盐运使曾燠延其入题襟馆中,与时流唱和。嘉庆四年(1799)他应阮元荐举北上授馆阙里,教授第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经文,与孔府诗人们唱酬往来,诗名盛行山左。嘉庆八年(1803)应浙江学政阮元之邀,文旸携妻张因赴杭州作西湖之游。晚年居甘泉天心墩扫垢山下,绘有《扫垢山房联吟图》,当时名士多题咏。

乾隆年间的扬州,物力殷饶,翠华六巡,为风尚华离之所。盐商麇集,穷极奢靡,蓄养家乐蔚然成风。花雅两部诸腔竞奏,形成了社会性的戏曲演出热潮。黄氏一生,躬逢其盛。他和友人、戏曲家金兆燕、李斗、凌廷堪、焦循等诗文唱酬之余,操菰染翰,记下扬州全盛期之戏曲文化活动。其所编《曲海》虽佚,总目现存于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中。是时扬州学术文化高度发达,是乾嘉学派的重要基地,学术研讨活动蓬勃开展。受朴学风气影响,文旸淹通经史,好金石考据。扬州学派学者阮元、焦循、江藩、李周南、黄承吉、李钟泗等是他志同道合的忘年交,在里中时相过从。黄氏博学多才,经史子集广泛涉猎,著述宏富,有《古泉考》八卷,《通史发凡》三十卷,《隐怪丛书》十二卷,《曲海》,《扫垢山房诗钞》十二卷,及《葫芦谱》等。除《扫垢山房诗钞》外,余皆佚。笔者现以黄氏《扫垢山房诗钞》为主要依据,钩稽史乘,爬梳剔漏,撰成是表。希以系《曲海目》之作者,且试图通过黄氏一生,既约略反映乾隆时期扬州戏曲活动之繁盛面貌,也有裨于学界深入了解清中叶扬州学术文化的繁荣情形。

清高宗乾隆元年丙辰(1736) 一岁

正月十六日出生。

《扫垢山房诗钞》卷五《寿吴栢槎六十》:“我生岁丙辰,君生岁乙卯。雁行接秋旻,莺鸣和春晓。”[1]57

阮亨《瀛舟笔谈》卷八云:“乙丑正月十六日为秋平丈七十生日,家兄招饮于积古斋。”[2]

文旸父业鹾,家境一度颇为殷实,后中落。

张因《冬日雨中诫子》:“尔祖理盐筴,厚泽有余庆。中道事贫落,四壁悬空囊。尔父羞买臣,五十困名场。尔母愧力弱,坐食惭孟光。”[3]

弟一,黄三。嘉庆年间黄三诬陷侄媳焦氏将银透入母家置买田地,致使黄文旸与焦循构隙而断交。妹一,排行第九,称“九妹”。《扫垢山房诗钞》卷五有诗《忆九妹病》。

育二子:黄金、黄镇。长子黄金(?—1819),字无假,号菊隐,一号小秋。诸生,工诗。著有《何莫编》,《梨红馆笔谈》二卷。为经学家、戏曲家焦循之妹丈。(焦循《里堂文稿》中有《上阮中丞第一书》《上阮中丞第二书》《上阮中丞第三书》)

次子黄镇,字宝銮。诸生。为戏曲家李斗之婿。

焦循《上阮中丞第一书》:“艾堂之女现许为秋平之次媳。”[4]

清高宗乾隆六年辛酉(1741) 六岁

妻张因出生。

张因《绿秋书屋诗钞》卷首黄文旸序云:“嘉庆甲子净因已六十三岁矣,予携之游西湖。”[3]

按,嘉庆九年甲子(1804),张因六十三岁,逆推得之。

据阮元《研经室集》二集卷六《净因道人传》:张因原名英,字淑华。文旸易其名为因,字净因。又号净因道人。擅诗画,尤擅画兰。[5]尝执贽诗人袁枚门下,为“额外女弟子”,是扬州曲江亭诗社的主要成员之一。著有《绿秋书屋诗钞》。父张坚,甘泉公道桥北湖儒生。母徐氏,清初戏曲家徐石麒之孙女。张因有二兄:张丹崖、张石洲。《扫垢山房诗钞》中存唱和之作,如卷一《雪中柬张丹崖二首》、卷二《题张丹崖诗集》。

清高宗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 二十四岁

少时与张丹崖同习制义文,师事王世锦先生。此年或此年前与张因和《柳絮》诗订婚。姑系于此。

《扫垢山房诗钞》卷一《柳絮和韵》序云:“予少学制艺文于王一斋先生。同砚席有张丹崖者,忽以《柳絮》一诗遍索同人和章。予亦漫然和之。越日,丹崖请于师曰:‘《柳絮》诗,实幼妹所作。弟子素奇秋平,而和诗又独佳,愿以妹归之。求先生主斯盟也。’师索倡和诗观之,欣然曰:‘此诚佳话,老夫当力成之。’时予父客淮右,师乃走书索币聘焉。”[1]8

按,王世锦,字濯江,号一斋。工文,尤长于诗。与兄世球有“甘泉二王”之誉。晚年为课士堂院长。著有《王一斋遗集》。

在南京参加秋试,与何二山、彭晋函结秦淮大会。

王豫《群雅集》卷十四云:“乾隆己卯,秋平曾与何二山、彭晋函结秦淮大会。”[6]

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 二十五岁

与好友张丹崖、戴润分咏松竹梅,订岁寒之盟。彼此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文旸《〈宝廉堂诗钞〉序》:“乾隆庚辰,予与张子丹崖、戴子雨峰分咏松竹梅,订岁寒之盟,于今四十八年。……始予与两峰缔交,互以制义相劘切,意气壮盛,视金紫如俯拾地芥,谓诗特余事耳。”[7](汪廷儒辑《广陵思古编》卷十一)

按,戴润(1739-1814),字雨峰,仪征生员,擅诗。《扬州画舫录》卷十云其多平山堂游宴诗,传为绝唱。著有《宝廉堂诗钞》。

是年成婚。夫人张因二十岁。成婚日,王世锦先生作《双美行》,吴并山先生作《柳絮篇》和书一册相赠。(《扫垢山房诗钞》卷一《柳絮和韵序》)

按,阮元《研经室集》二集卷六《净因道人传》:“年二十五归于黄。”[5]531是言不确。《扫垢山房诗钞》卷二《净因四十初度赠四律索和》:“影逐形依二十年,看看黑发变华巅。”[1]28卷九《寄寿净因》:“影逐形依四十年,弟兄师友乐相兼。”[1]107卷九《灯》:“贮油燃草明尔室,犹是山妻嫁时物。一卷联吟坐比肩,纸阁芦帘四十年。”[1]103皆可推算出与文旸完婚时,张因年二十。

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 二十七岁

妻兄张石洲远游十载,约于南京晤面,结果等不及而留书径赴粤东军门,文旸大病一场,濒死,未入考场而归,作诗寄之。(《扫垢山房诗钞》卷一《妻兄张石洲远游十载,归不数月复之粤东军门,作八律寄之》)

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 四十二岁

应两淮盐运使朱孝纯之命,前往桐城敦请姚鼐主扬州梅花书院山长。好友吕江花送别,赋诗《朱思堂都转命往桐城,敦请姚梦谷夫子再主梅花书院讲席,吕江花见送,口占一绝》,有句云:“曾见苏门六君子,临歧今有几人来。”[1]25(《扫垢山房诗钞》卷二)

入梅花书院,师事姚鼐。作诗《呈梦谷夫子》,心香瓣之。

《扫垢山房诗钞》卷二《呈梦谷夫子》:“命驾遽云远,登堂宿愿酬。心香焚一瓣,吾道足千秋。”[1]26

是年前后曾两次外出。

《扫垢山房诗钞》卷二《口占留别净因》:“征衣熨贴旧时痕,屈指三秋两出门。”[1]25

岳母徐氏亡故。

《扫垢山房诗钞》卷四《哭戴母》:“丁酉外姑殁,秋风萎兰芷。”[1]42

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 四十五岁

冬,两淮巡盐御使伊龄阿在扬州设立词曲删改局,聘文旸为总校。

《扫垢山房诗钞》卷首孔宪增序:“乾隆庚子两淮鹾使聘之,总裁词曲局进呈。”[1]1

凌廷堪《手抄诸经跋》:“乾隆庚子冬,两淮巡盐御使长白伊公,奉旨删改古今杂剧传奇之违碍者。次年,属余襄其事,寄扬州者岁余。”[8]269

张因四十生日,作《净因四十初度赠四律索和》《净因和前韵见示,叠韵答之》。一时颇为友人传颂,和者数十人。

《扫垢山房诗钞》卷九《寄寿净因》有“昔日唱酬犹可忆,净因四十诞日,与予有唱和八律,颇为朋友间传颂,和者数十人。暮年离别太堪伤”[1]107句。

好友戴润母亡故,作《哭戴母》。

《扫垢山房诗钞》卷四《哭戴母》:“庚子恨终天,不孝罪万死。”[1]42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 四十六岁

在扬州词曲删改局中总理校曲事。同仁中交厚者有金兆燕、凌廷堪、李斗、罗聘、朱筼、程枚等。

按,张其锦《凌次仲先生年谱》[9]卷一附“扬州删改戏曲词馆同人”名单,可知总校为黄文旸、李经,分校为凌廷堪及程枚、荆汝为。其他如朱筼、罗聘、李斗、叶英、闵华、金兆燕、童钰等,多为饱学之士,后与文旸成莫逆之交。

与凌廷堪定交,力劝凌氏习制义应举。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凌廷堪,字仲子,又字次仲。歙县监生。侨居海州之板浦场。以修改词曲来扬州。继入京师。游于豫章、洛阳。中戊申科副榜。己酉科举人。庚戌科进士。官安徽宁国府教授。始不为时文之学。既与黄文旸交,文旸最精于制艺。仲子乃尽阅有明之文,得其指归,洞彻其底蕴。”[10]108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凌廷堪小传”:“与黄明经文旸交,明经勉君为举子业,始学作八股文,读五经,是时年已二十五矣。”[9]750(张其锦《凌次仲先生年谱》卷首)

夏,凌廷堪借阅《通史发凡》,并作《书黄氏〈通史发凡〉后》。

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三十一《书黄氏〈通史发凡〉后》:“《通史发凡》四卷,甘泉黄君秋平撰。黄君将为通史,属草未竟,此其例目也,秘不示人。乾隆辛丑夏,余在扬州,借而读之,叹曰:‘世固有矫枉过正如是者乎!’”[8]284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 四十七岁

在扬州词曲删改局校曲。秋,词曲馆撤去。著《曲海》二十卷,《曲海目》一卷。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录其序云:“乾隆辛丑间,奉旨修改古今词曲。予受盐使者聘,得与修改之列,兼总校苏州织造进呈词曲,因得尽阅古今杂剧传奇。阅一年事竣,追忆其盛,拟将古今作者各撮其关目大概,勒成一书。既成,为总目一卷,以记其人之姓氏。然作是事者多自隐其名,而妄作者又多伪托名流以欺世。且其时代先后,尤难考核。即此总目之成,已非易事矣。”[10]111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 四十八岁

参与《甘泉县志》修纂工作。后其事未成。

《扫垢山房诗钞》卷三《余伯符重过扬州,感赋四律,并哭令弟少云》:“方志何堪分史席,时予与邵二云先生有邑乘之役。吴毹只合供歌筵。予年来受鹾使之聘,校改元明及国朝各杂剧传奇进呈。”[1]37《(嘉庆)甘泉县续志》卷二十“丛缀”:“乾隆壬寅、癸卯间,山阴陈君太初为甘泉令,议修邑志,延童山人鲸至扬,将开局而童卒,复延邵太史晋涵主之。二君皆籍绍兴,欲得土著者佽助,询知黄秀才文旸邑名诸生,素留心乡邦故事,咸订与共理。其后中辍不果。”[11]皆提及修纂县志事。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 五十一岁

春日,和张旧山诗,并寄与时在赣南的友人方晴檐。(《扫垢山房诗钞》卷四《丙午春日和韵答张旧山,即寄方晴檐,时在赣南》)

是年扬州大饥,有贫友来投,张因分衣食与之。

阮元《研经室集》二集卷六《净因道人传》:“乾隆岁丙午,饥甚。居士有贫友来投者。道人解衣衣其妻,而自忍冻,分米为糜以食之。”[5]531

家甚贫,靠授徒为生。与张因诗词唱酬,安道乐贫。

阮元《研经室集》二集卷六《净因道人传》:“居士雄于文,为里中老宿。屡不第。家贫,以馆谷自给。道人常典簪珥以为炊,或以画易米,与居士相唱和;或赌记书籍策数典故以为乐。”[5]531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 五十二岁

五月五日,金兆燕为张因《绿秋书屋吟稿》作序,序云:“淑华夫人为吾友黄子秋平之配,于诗无所不工。或以秋平之贫为叹,而谓夫人之命适穷于诗。余曰:是何言也?秋平学古人之学,其子无假年甫志学而读书等身,诗文皆惊其长老。瓜牛庐中,父子夫妻更唱迭和,肃如雍如,似集良友。扬州城中丰屋蔀家、持梁刺齿肥者,有一能如是者乎?”[12]331(金兆燕《棕亭古文钞》卷五《张淑华闺秀〈绿秋书屋吟稿〉序》)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 五十四岁

与友人凌廷堪、焦循在南京参加万寿恩科江南乡试。试毕泛舟莫愁湖,观剧雨花台。是科又落第。凌廷堪中式第一百四名。(凌廷堪《梅边吹笛谱》中《高阳台商调·同黄秋平焦里堂雨花台观剧》)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 五十七岁

在南京参加乡试。不第。与乡里后辈黄承吉、李钟泗谒见授业恩师姚鼐,时任钟山书院山长。

黄承吉《书姚抱惜先生崇祀乡贤录后》:“岁壬子,偕家秋平丈、李君滨石赴试省会。时先生为钟山书院讲席,秋平为其囊时主吾郡讲院肄业弟子,往谒焉。……予与滨石同齿,秋平长三十余岁,先生长且四十余,顾乃恳款若是,至讲院巽迪移晷,不忍别。”[13]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 五十八岁

曾燠至扬州出任两淮盐运使,公事之暇,于榷署中专辟题襟馆,“昼接宾友,夜染篇翰”。

按,曾燠(1759-1830),字庶蕃,号宾谷,江西南城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选庶吉士,入词馆任主事。官至两淮盐运使、贵州巡抚等。善诗文。在扬州任两淮盐运使长达十三年之久,期间辟题襟馆于邗上,与宾徒赋诗为乐。四方文士闻风而至,时人以为较北宋西昆酬唱有过之而无不及。著有《赏雨茅屋诗集》《赏雨茅屋诗集外集》,辑有《邗上题襟集》等。

文旸之入曾燠幕府当在此年至嘉庆四年之间。

《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文苑传三”云:“乾隆时,两淮盐运使设词曲局,延为总裁。中岁奔走齐、鲁、吴、越间,尝馆阙里衍圣公家,车服礼器,得纵观览。又从阮元于杭州,元甚重之。返里后,运使曾燠召入题襟馆中,与时流相倡和。”[14]5973

《(同治)续纂扬州府志》卷十三云:“乾隆年间,两淮盐政设词曲局,延为总裁,成书进呈。壮岁奔走齐鲁吴越之间。洎返里后,运使曾燠召入题襟馆中,与时流相倡和,所作益多。”[15]

按,两小传指出文旸游历时,一为“壮岁”,一为“中岁”,且明言其游幕在入两淮盐运使曾燠题襟馆之前。《扫垢山房诗钞》卷五《黄河舟中料理诗文旧稿,奉怀姚姬传、曾宾谷两先生》文旸提及曾燠与他有“国士之知”。此诗作于嘉庆四年(1799)北上授馆阙里之途中,则知文旸受曾燠赏识,当在此年至嘉庆四年(1799)之际。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 五十九岁

四月初六,友人江藩设宴相招,与汪蔚芸、李斗、刘嵩岚等聚会。

《扫垢山房诗钞》卷五《赠刘嵩岚》:“甲寅之岁夏四月,月阳在己阴在巳。时良月吉占同人,我辈聚会观天咫。……江郎子屏开宴特招邀,促膝衔杯共汝尔。座上汪纶情最痴,蔚云,泪滴重泉忆簪珥。美人黄土名士老,满座惨然共倾耳。心伤肠断醉不知,失足一跌笑短李。艾堂。知己悦己惟一情,何分几席与床第。……”[1]59

为友人吴栢槎六十祝寿,作《寿吴栢槎六十》诗。(《扫垢山房诗钞》卷五)

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 六十岁

李斗《扬州画舫录》刊行。张因作《题李艾塘先生〈画舫录〉四首》,作年不详,姑系于此。

冬,阮元自山东移任浙江,过扬州。与江藩、焦循、李斗、林庾泉、钟菣崖、徐心仲、汪晋蕃、掌廷、方月槎、黄承吉、方菊人、汪味芸、李滨石、濮朝衡、符子耕、周采岩、郑芸洲、何梦华等人饯之于虹桥净香园。是日,寒雨满湖,未及平山堂而返。奚铁生为作《虹桥话旧图》。(闵尔昌《江子屏先生年谱》)

嘉庆元年丙辰(1796) 六十一岁

七月初九,焦循携儿子廷琥自杭州返回扬州看病,与李斗同至文旸家中,约李振翁为廷琥诊治;初十,文旸同焦循、李斗请医生赵仰为廷琥诊治;十一日,李斗、焦循至文旸家中雄谈。(焦循《理堂日记》)

嘉庆三年戊午(1798) 六十三岁

乡试不第。在南京与友人王豫、焦循等雅集于快园小西湖,举行塔影园大会,赋诗者百余人。

王豫《群雅集》卷十四云:“越四十余年,戊午复偕予辈雅集于快园小西湖。与朱春生可称江左宿名之士矣。”[6]

《扫垢山房诗钞》卷五《邳州道中自淮浦至此始见山色》:“入眼青山起客愁,伤心偏记白门秋。名园载酒成星散,戊午秋试,塔影园大会,赋诗者百余人。熊晴岚汇而刻之。独客张帆此浪游。”[1]64

友人黄承吉中是科江南省乡试解元。

黄承吉《梦陔堂文集》卷六《汪钦泉<冬巢诗集>序》:“次科戊午予与君暨毕君春原同赴乡试,寓于金陵闸之蓝氏。……放榜一日,予与家秋平丈、凌曙即诣君席。坐移时,各还早餐,约餐毕复同诣。乃秋平餐后甫至予家,予报适至。君闻遂来探贺,景况亦宛然在目。”[13]

秋,阮元辑录《淮海英灵集》成。与李斗、焦循、江藩等友人参与征诗。(王豫、阮亨辑《淮海英灵集续集》)

嘉庆四年己未(1799) 六十四岁

五月四日,经阮元荐举,北上阙里教授第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经文,作诗留别张因及二子。(《扫垢山房诗钞》卷五《己未端午前一日,阮芸台侍郎手书致阙里孔怡齐上公之聘,临行留别山妻及二子》)

按,孔宪增,字如川,号怡斋,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贻封衍圣公。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第二子。子二,庆镕、庆鑾。孔庆镕(1787-1841),字陶甫,号冶山。宪增长子,出继为大宗孔宪培后,衍封第七十三代衍圣公。乾隆五十九年袭封衍圣公。博雅工诗,兼善书画,尤喜绘兰。著有《春华集》《铁山园集》《鸣鹤集》等。

《扫垢山房诗钞》卷首孔宪增序:“嘉庆四年春,为兄子庆镕延师,迎秋平黄先生于扬州。先生不吝,欣然就道。夏五月,至曲阜。”[1]1

《扫垢山房诗钞》卷首孔宪圭序:“先生于嘉庆己未夏始至吾邑,就吾兄怡斋先生之聘。睹其神貌,湛然以净。”[1]5

外甥胡昞同日出行,前往全椒迎亲。

《扫垢山房诗钞》卷五《忆九妹病》:“送予悲远客,似我愧诸甥。计日迎新妇,时外甥胡昞往全椒迎吴山尊之妹,与予同日届行。遥知疾渐轻。”[1]61

过高邮,作诗怀亡友宋绥来。(《扫垢山房诗钞》卷五《过高邮怀亡友宋绥来》)

黄河舟中料理旧稿,感怀姚鼐、曾燠两“知己”,作《黄河舟中料理诗文旧稿,奉怀姚姬传、曾宾谷两先生》,有“蜀岗较艺心先折,宾谷先生都转两淮,于予有国士之知,时入觐京师。钟阜谈经鬓早斑。姬传先生为予授业师,时主钟山书院讲席。地北天南两知己,感深老泪落潸潸。”[1]62(《扫垢山房诗钞》卷五)

黄河舟中怀书院时友人赵介南,昔日常同砚席较艺。(《扫垢山房诗钞》卷五《舟中怀赵介南》)

作诗怀李斗及扬州诸友人。

《扫垢山房诗钞》卷五《予友李艾塘有<春日扬州>诗云“城里杨花城外柳,春风吹过小东门”,予极赏其神韵。舟中见绿柳弥望,作断句寄李,兼怀扬州诸故人》:“风流短李旧王孙,解唱杨枝最断魂。柳色一堤看不厌,春风又忆小东门。”[1]63

黄河舟中忆友人方晴檐、黄承吉,作《舟中忆方晴檐、家春谷两孝廉,时闻二君同舟南还》(《扫垢山房诗钞》卷五)。

黄承吉《梦陔堂诗集》卷七存唱和诗《寄家秋平丈》:“我南还,君北去,去马还舟不相遇。不相遇,今几时,故园花自好。异乡人可知,江南碧草长于柳,任是无情也应有。鲁国儒生若滞君,只言离别谁能久。”[16]

夏,在阙里。谒至圣林庙、颜子庙、舞雩台,观乾隆皇帝钦颁姬周礼器十种、吴道子画鲁司寇像、端木子手植楷、阙里孔氏所藏先世衣冠、元世祖御容、明太祖御容并所颁铁冠图,作诗纪之。(《扫垢山房诗钞》卷九《鲁共王墓二石人歌》《谒颜子庙》《少昊陵》《周公庙》《霸王头歌》《舞雩台》《观阙里孔氏所藏先世衣冠作歌祀之》《观元世祖御容》《观明太祖御容并所颁铁冠图》)

嘉庆五年庚申(1800) 六十五岁

春,在阙里。选辑制艺文旧稿,作《制义编成感赋二律》《意未尽和前韵》。(《扫垢山房诗钞》卷九)

《扫垢山房诗钞》卷首孔宪堃序:“嘉庆五年春,秋平黄先生选辑其所作制艺文,录为一集,冠以小序,授其二子。”[1]6

题孔小荭《秋蓼山房诗集》《四时行乐图》,孔荃溪《镜虹书屋诗集》。(《扫垢山房诗钞》卷九)

自题《鲁游诗草》,中有“语不惊人聊自适,稿才脱手已争传。鲁君子小荭、季衡、镇斋、厚斋、思诚、节倩、荃溪皆酷嗜予诗,各录副本藏之。飘零词赋悲同调,萧瑟生平感暮年。惭愧狂名满山左,岱宗留伴古云烟”[1]113句。(《扫垢山房诗钞》卷九)

张因六十生日,作《寄寿净因》四首寄归。张因与黄金皆有和作,姻亲焦循爱而刻之,并作和词《寿楼春·题六十唱和诗寄秋平丈》。一时传播四方,得诗近三百首,和韵者三十五人。

《扫垢山房诗钞》卷九《寄寿净因》后记云:“此诗因写家书,偶有余幅,遂走笔书寄,故草率未及推敲也。乃山妻与大儿得而和之。长媳之兄焦君里堂又爱而刻之,遂致传播四方,纷纷投赠佳篇,得诗近三百首,次原韵者三十五人。遂成一时盛事。”[1]107

是冬归,作《将发曲阜,留别诸同好》诗,有“始信人间行路难,来时酷暑去严寒”[1]113句。(《扫垢山房诗钞》卷九)

途中作《孔小荭见贻芝草三本,奉寄一绝》《旧有菩提念珠,极光润可爱,季衡赠以白玉珠三十粒,添作记念,复伴以贝多一叶,寄谢二绝》《孔季衡、镇斋各采孔林楷木制杖见赠,雕镂工绝。小荭别赠椒杖一枝,景峰赠以旧藏瘿瓢,亦皆丑怪可爱。行抵淮浦,检点归装,纪以二十八字》诸诗。(《扫垢山房诗钞》卷九)

冬至日,返家,作《冬至日返里,入新居,题壁》。拟于明春再至曲阜。

《扫垢山房诗钞》卷一○《冬至日返里,入新居,题壁》:“正好二分同月色,可怜一剑又风尘。将于来春复往山左。”[1]115

题阮元《皋亭山修禊图》,作《皋亭春禊诗》。

按,三月三日,阮元携同人于杭州皋亭山修禊,并作图纪事。时文旸在阙里,故此诗应是归里后和作。姑系于此。

阮亨《瀛舟笔谈》卷八:“庚申上巳家兄侍叔父偕诸同人于皋亭山修禊作图纪事,黄有和作《皋亭春禊诗》。”[2]

嘉庆六年辛酉(1801) 六十六岁

在家删定诗稿,嘱二子收藏。

《扫垢山房诗钞》卷首孔宪堃序:“越一年,又删定其所作诗歌,属其子藏诸笥中。且曰:‘俟我没世后,于家祭时同制义文一陈几上,以见我生平心血所存,如是而已。’”[1]6

春,再游阙里。

夏五,因病戒诗,友人孔宪圭时来商略医药。作诗《辛酉再游阙里,因病戒诗,夏五无聊,忽得二律》。(《扫垢山房诗钞》卷一○)

在阙里,与孔府诗人孔广根、孔季衡、孔季镇、孔小荭等交游,饱览阙里藏书。作诗《微波榭借书歌》,追述早年在扬州读书情形:“浮沉忆昔寄穷乡,无书可借心茫茫。老巫村妪相慰悦,盲词野史来盈箱。脂胭灵怪银字儿,狡童佚女写迴肠。提刀赶棒铁骑儿,士马发迹数兴亡。我亦孜孜看不厌,爱其结撰超庸常。”[1]117(《扫垢山房诗钞》卷一○)

题孔榴园《一见草》。(《扫垢山房诗钞》卷一○《题榴园〈一见草〉》)

嘉庆七年壬戌(1802) 六十七岁

二月,孔宪增为《扫垢山房诗钞》作序,并出资付梓。

《扫垢山房诗钞》卷首孔宪增序:“顾其为诗也,不多存稿,增于行箧中得旧诗若干首,益以山左诸诗,次为若干卷,付诸梓人。”[1]1

八月,阮元为《扫垢山房诗钞》作序,高度评价文旸的文学、学术成就。

《扫垢山房诗钞》卷首阮元序:“秋平研穷六经,融贯诸史,以修其身,蓄而通之。得其经纬,可以治繁剧,决疑虑。既无知者,老于横舍,闭户著书。尝苦古来正统之说纷然莫定,撰《正统通志》若干卷。……善为论说辨难箴铭赞颂之文,又好审辨金石文字,有《古泉考》八卷。长于制义、格韵,在嘉隆之上。善词曲,入东篱、汉卿之室。”[1]2

十月十六日,孔宪堃为《扫垢山房诗钞》作序。(《扫垢山房诗钞》卷首)

按,孔宪堃,字载元,一字厚斋,恩贡生。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第五子。候选直隶州州判。贻赠通议大夫。著有《逸友堂适性草诗余偶存》。

孔昭虔为《扫垢山房诗钞》作序。年月不详,姑系是年。(《扫垢山房诗钞》卷首)

按,孔昭虔,字元敬,号铨溪。嘉庆辛酉(1801)恩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善隶书,工吟咏。尤精韵学,著有《古韵词韵》《镜虹吟室诗集》《经进稿》《绘声琴雅词》《扣舷小草词》等。

嘉庆八年癸亥(1803) 六十八岁

三月十五日,孔宪圭为《扫垢山房诗钞》作序,详叙交往情形:“数年中,圭与先生交最契。每清夜过访,挑灯闲话,月落参横,犹娓娓忘倦。谈忠孝则可歌可泣,谈奸佞则宜雷宜霆,即偶谈稗官野史、神经怪录,顷刻变幻千态万状,令人目眩神摇,几不自主。一言一话诙谐嘲笑,无不动人如此。”[1]5(《扫垢山房诗钞》卷首)

按,孔宪圭,字镇斋,号玉川,恩贡生。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第三子。四氏学教授,候选知县。贻赠朝议大夫,晋封光禄大夫。著有《抱真集》《志道集》。

夏,为友人李周南《洗桐轩诗集》作序。(李周南《洗桐轩诗集》卷首黄文旸序)

十月十日,应友人、浙江学政阮元之邀,偕张因赴杭州作西湖之游。阮元于节署中特辟客馆,礼遇之,并赋诗赠之。一时传颂称盛事。张因与阮元妻孔璐华诗词唱和。

阮亨《瀛舟笔谈》卷八记黄文旸《重阳诗序》云:“云台中丞以嘉庆八年九月十九日招同人集于平山堂,作展重阳之会。予即于十月十日携老妻净因作西湖之游。中丞特辟客馆,为之悬榻于节署,赠诗云:‘特因梁孟启高席,纸阁芦簾绝尘埃。相近白圭诗馆外,两家书卷一齐开。’一时传颂称盛事焉。”[2]

阮元《研经室集》二集卷六《净因道人传》:“岁癸亥,邀二老来西湖。扁舟涉江,登虎阜,泛莺脰湖,皆有诗。余于署中开别馆居之。每二老出游,竹舆小舫,秋衫白发,潇洒于湖光山色间。余内子孔亦以诗与道人相倡和。”[5]531

嘉庆九年甲子(1804) 六十九岁

寓居杭州阮元节署。王椒畦为阮亨作《皋亭探梅图》,文旸有倡和之作。

阮亨《瀛舟笔谈》卷九云:“癸亥冬,余偕陈曼生大令探梅皋亭。越岁王椒畦孝廉为作图。余首倡一律,同人属和焉。”[2]

嘉庆十年乙丑(1805) 七十岁

正月十六日,在杭州阮元节署,阮元以所藏古铜爵为文旸祝寿。次日,文旸赋诗为报。

阮亨《瀛舟笔谈》卷八云:“乙丑正月十六日为秋平丈七十生日,家兄招饮于积古斋,因以所藏古铜爵酹为寿,即欵贻之。越日,丈以诗报焉。”[2]

二月,在杭州。与阮亨等人复修皋亭之禊,阮亨首倡一律,黄氏有和作《同人皋亭看桃花作》。编辑张因诗集,成《绿秋书屋诗钞》,并作序。在阮元夫妇资助下付梓。(张因《绿秋书屋诗钞》卷首黄文旸序)

阮亨《瀛舟笔谈》卷九云:“乙丑二月,得桃花消息。同人复修皋亭之禊。是日兄以事不果游。亨因首倡一律,共属和焉。”[2]

三月,长媳焦氏被叔翁黄三诬陷,谓其“存私营窟”,将黄家钱财透入母家,买置田地。文旸在杭州知悉后,去信诘问焦氏母女,信中有“带家用一百九十六两七钱三分之多,仅十四月,何以不足用而典当一空”(焦循《上阮中丞第二书》)[4]的质问,遂使“管理家事”的焦氏媳有口难辩,焦母“愤结而成疾”,数月后病故。

焦循《雕菰楼集》卷二十四《祭黄氏妹文》:“特以意外之谗,突来虺易。吾母既因尔而沈疴,尔遂亦因母而羸瘠。尔死之后,谗人之族,世济其凶,犹肆妄言,弃尔荒丛。余时深恸,遍告于里中大人先生与两弟,迎尔而归。”[17]396

焦循《雕菰楼集》卷二十三《先妣殷孺人事略》:“吾母以夏四月病。”[1]383

事实上长子黄金夫妇体弱多病,所耗银两皆用于问诊买药。因此,焦循多次请求时任浙江巡抚的阮元主持公道,《里堂札记》中关于此事就有三封信函。在上阮中丞三书中,焦循多述黄文旸为人之“虚”与“妒”,并言其对长子黄金失教,不教子读书而以“虚诈误其子”,因破其“饰子之伪”而痛恨,由此两家构爨。按,甘泉黄、焦两家联姻,关系原本亲密,其后竟因此断交。

焦循《上阮中丞第二书》:“且此黄秋平者,实为无赖之小人,以刀笔佐讼之才为其才,买虚名以惑众。始认王虞载之弃妾为女,假此以靠汪斗张为衣食父母,斗张穷则反噬之;既则投身为商奴林松之门下客,怂恿其捐官,已而蒙捐狱起,伊则助林奴与缙绅诸公抗,及合城绅士起而攻之,伊舍松而又腆颜与士大夫为伍,反复无耻,实士林所不容,貌为乡愿而心则蛇蝎。”[4]

焦循《上阮中丞第三书》:“文旸生平所能者,惟刀笔之能饰之于诗文。……伊自以虚伪欺世,因而又以虚伪为箕裘之用。……未几,文旸并不使其应考,父子同投身为商奴林松之门下客,且使其子效奔走买办之役,其子即以父之所荣为荣,且以所赚得商奴之余财炫耀于吾母之前。吾母乃大恨,每以文旸夫妇为非人。盖文旸之爨起于循规蹈矩之教其子,而吾母之恨则萌于金之作走狗于商奴也……以帽顶为荣,使其子为圣府家奴,开门受贺,一时识才传为笑谈,文旸固恬不以为怪也。……今日之事,自外观之,似文旸虐其子媳,又似先母以护女之故而恨之,不知文旸实不虐其子媳而先母实非护女,履霜坚冰,积之已久,文旸之痛恨于吾家者,因吾家破其饰子之伪也,家母之痛恨于文旸者,以其不教子读书也。文旸之人谊所当绝。”[4]

十月,黄文旸夫妇从杭州返回甘泉。时居天心墩扫垢山下,张因绘《扫垢山房联吟图》,阮元、李斗等名士多有题咏。

阮元《研经室集》二集卷六《净因道人传》:“岁乙丑,归扬州。画《扫垢山房联吟图》以寄意,名士多题者。”[5]531

嘉庆十二年丁卯(1807) 七十二岁

为友人戴润《宝廉堂诗钞》作序。

文旸《〈枕流阁诗钞〉序》云:“乾隆庚辰,予与张子丹崖、戴子雨峰分咏松竹梅,订岁寒之盟,于今四十八年。丹崖久归道山,予年七十二,雨峰亦六十九矣。”[7](汪廷儒辑《广陵思古编》卷十一)

是年外出。弟黄三与焦氏媳皆亡故。季冬,文旸返回扬州家中。妻张因卒,年六十有七。

阮元《研经室集》二集卷六《净因道人传》:“岁丁卯,居士客于外,其弟暨长子妇死。道人经其丧,劳且哀。季冬,居士归,道人以微病卒。……道人卒年六十有七。”[5]531

焦循《雕菰楼集》卷二十四《祭黄氏妹文》:“自丁卯之冬,迎尔棺归厝于此。”[17]396

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 七十四岁

二月,与好友凌廷堪等相会于杭州浙江学政阮元节署,“诸君往来晤集,旧雨新知,颇有友朋之乐”[9]780。(张其锦《凌次仲先生年谱》)

返里家居,时与同里孝子吴涣论诗,相互唱酬,并为其《枕流阁诗钞》作序。

文旸《〈枕流阁诗钞〉序》云:“朱丈二亭、友人张旧山尝为予称其人,诵其诗。予心仪之。嘉庆己巳,老病归卧里门,待轩乃时来讲诗。……予遂备书其所以为诗者,弁其端,以待他日修传志者采之。”[7](汪廷儒辑《广陵思古编》卷十一)

按,吴涣,字待轩,甘泉人,生卒年不详,以孝母闻于里中。

[1]黄文旸.扫垢山房诗钞[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5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阮亨.瀛舟笔谈[O].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浙江大学图书馆藏.

[3]张因.绿秋书屋诗钞[O].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4]焦循.里堂文稿[O].清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5]阮元.研经室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王豫.群雅集[O].清嘉庆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7]汪廷儒,辑.广陵思古编[O].清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8]凌廷堪.校礼堂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

[9]张其锦.凌次仲先生年谱[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8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0]李斗.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4.

[11]陈观国,修.李保泰,纂.嘉庆甘泉县续志[O].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2]金兆燕.棕亭古文钞[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4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3]黄承吉.梦陔堂文集[M].北京:燕京大学图书馆排印本,1939.

[14]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5]英杰,等修.晏端书,钱振纶,等纂.同治续纂扬州府志[O].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6]黄承吉.梦陔堂诗集[O].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浙江大学图书馆藏.

[17]焦循.雕菰楼集[M]//丛书集成初编:2191-2196.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Huang Wenyang’s Chronicle

XIANG Xiaoyan
(Drama Institute,Zhejiang Culture and Art Academy,Hangzhou 310013,China)

As a bibliographer of drama and a famous essay writer during the Qianjia period in the Qing Dynasty, Huang Wenyang was not very lucky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Affected by the social trend,he was fond of history and textual research,and was highly valued by Yao Nai,Zeng Yu and Ruan Yuan for his excellence in poetry and essay.In 1781,Huang finished Quhai during his position at Yangzhou Drama Censorship Administration.He travelled widely between Qilu and Wuyue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Jiaqing.In addition,he had close contacts with Yangzhou scholars like Ling Tingkan,Ruan Yuan,Jiang Fan,Li Zhounan,Huang Chengji and Li Zhongsi. Huang’s children got married to those of Li Dou and Jiao Xun,two dramatists then.However,he became hostile to Jiao due to family affairs.

Huang Wenyang;chronicle;Yangzhou;Poetry at Shaogoushanfang;Quhai

I206.2

A

1008-2794(2017)01-112-08

2016-06-17

文化部课题“花雅之争中的乾嘉文人曲家研究”(16DB08)

相晓燕(1973— ),女,浙江嵊州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猜你喜欢
山房阮元嘉庆
西斋茶廊坐雨
后素山房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重庆拾山房民宿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锺磬山房藏石欣赏
鍾磬山房藏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