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教学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

2017-03-29 04:15王维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精准

王维东

(沈阳工程学院 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034)

精准教学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

王维东

(沈阳工程学院 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034)

为了满足精准型教学的发展需求,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优化与重组的必要性,并对相关的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于为有效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体适能的发展,为其在未来的岗位实践中切实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提供必要的保障.这对于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精准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优化;重组

在新常态理论的引领下,我国的经济建设理念正在发生着全新的转变,在发展模式上正由传统的集约化模式向着精细型来过渡,由此引发了对于人才需求标准的变更,具有综合性职业技能的人才成为当前社会的“宠儿”.受此影响,对我国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更是提出了全面推进精准教学的培养诉求,以便于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实现经济建设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所谓精准教学主要是指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在于为专指领域培养与输送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人才,因此,在基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精准教学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开设的非专业课程而言,开展精准教学能够有效改善非专业课程的附属地位,促进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从不同的视角实现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补充与提升.体育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提高健康素质、促进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效能.在面对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为满足精准教学推广与普及的发展需求,对当前的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优化与重组,用以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体适能的全面发展,彰显重要的实用价值.

1 优化与重组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的现实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体系具有专指性,对于满足我国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对于具有高素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中最为本质的素质——健康素质的特殊功效,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结构调整的需求,实现自身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优化与重组的目的在于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以便于为其在未来的社会岗位工作中切实发挥自身的价值.

其次,规范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向,推动体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伴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普及,体育教学的社会价值愈加凸显,因此,确立正确的发展取向就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首要任务.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专指性,因此,积极调整自身的发展取向,实现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相互应和,具有必要性.由此可见,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来促进体育教学发展取向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第三,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的实用价值,实现终身体育与职业体适能的综合发展.职业体适能是指人体所具备的能够充分满足职业发展需求的能力,包括充沛的体能与旺盛的精力.职业体适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将培养学生的职业体适能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自主生成的基础上,实现其职业体适能的有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精准教学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原则

2.1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强调行为取向的精准性以及行为效果的合理性.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因此,为了确保优化与重组的整体效果,坚持实用性原则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2.2 专指性原则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专业领域人才为核心目标,具有明显的专指性特征.体育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自身的优化与重组,也必须要坚持专指性原则,用以满足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这对于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具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

3 精准教学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组路径

3.1 以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为第一要旨,设置具有专指性培养价值的体育课程

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培养,具体体现在德、智、体、美的综合性均衡发展.其中,德行作为首要素质能力是新形势下每一名应用型本科原学校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具有专业性,要求学生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肯吃苦、讲奉献的优秀品德.体育具有培养社会个体健康素质以及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的重要功能,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来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具有实效性.这就要求在体育课程优化与重组的过程中,应注重对一些内容枯燥、运动负荷较大的课程的设置,例如田径、大球类、武术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较为严格的发展目标来促进学生优秀品质与健康人格的培养.

3.2 以促进学生职业体适能的全面发展为主要依据,开设彰显适应性的体育课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涉及的行业、职业或者领域极其广泛,因此,学生在未来所从事的岗位同样具有多样性,因此,对于职业体适能的培养也要求具有多元化的体系来加以保障.因此,在精准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的优化与重组,应以促进学生职业体适能的发展为主要依据.这就要求不同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征,来开设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例如,建筑类本科院校的学生将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等职业,因此,伏案工作或施工现场的指导、监督等是学生未来工作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建筑类本科院校在优化与重组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伏案工作以及现场施工等职业体适能的培养,可以通过设置小球、瑜伽、健美操、田径等课程,来针对伏案或现场施工等工作易于造成的疲劳性疾病隐患进行预防与调理.

3.3 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重要基础,积极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精准教学的实质是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开展的专项教学活动,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偏离现象,造成了学生“学无所用”的现象极其严重.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因此,积极推进精准型教学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是专业领域内的高级人才,因此,其心理健康素质的高低会对其未来自我价值的体现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在精准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的优化与重组,应突出对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集体项目课程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开设拓展类课程来促进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调节能力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因此,广大学生在未来要面对特殊的工作环境,要从事专指性的特殊工作.这对于广大学生的综合性职业体适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具备适应当前工作环境现状的心理素质,又要具备与同事的协同工作、对枯燥乏味的工作内容的从容面对等综合能力.因此,加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的精准型优化与专指性的重组,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使用价值的全面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1〕李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2006(4).

〔2〕闫文.构建高职院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胡正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

〔4〕钱平.谈职业技术学校如何开展职业体育教育[J].辽宁体育科技,2004(4).

〔5〕唐斥非.就业维度的高职学生体能素质培养探究[J].科技信息,2009(30).

G807.4;G64

A

1673-260X(2017)08-0156-02

2017-05-09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JC16DB320)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精准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精准的打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