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非真理解的状况及应对策略

2017-03-30 21:36林方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应对策略

林方建

【摘要】本文从平时学生学习电动机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加上电动机在近几年的中考考试中,学生的得分率依然很低。分析了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尤其是作为老师在中考复习阶段,该如何走入学生心理避免学生非真理解,有效地消化和吸收每个考点或经典例题。本文从学生认知结构与科学理解原理着手,进行一些教学实践尝试。

【关键词】初中科学 非真性理解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66-03

一、问题的提出

1.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考近年都有测试电动机有关的同一个问题,但是学生的得分情况总是不容乐观,尤其是处在第一线的科学老师,拿到中考试卷,粗略一看总说试卷简单:大部分题目类似训练过,甚至个别题目考前几乎一样提到过。等到考试分数出来时,其中有不少老师对自己学生的“发挥”惊讶万分、疑惑不解,最后师生的解释都归结为:“不仔细”“太紧张”“怯场了”…。其实,我认为就是教学不到位,学生对所教的知识和方法没有真正地理解。

如:2013(杭州)34.如图,电动机M的线圈电阻为0.5欧,当S断开时,电流表读数1安当S闭合时,电流表读数3安。问:

(1)电阻R为多大?(2)电动机的机械功率为多大?(3)电动机工作2分钟,电动机线圈产生了多少热量?

由于是考电动机的能量转化问题,所以考题设计时巧妙地给出了总功率P总=UI、发热功率P热=I2R的表达式,只留下的机械功率让学生去思考:P机械=P总—P热,所以本考题实际只考了电动机的能量转化关系:电动机消耗的电能=输出的机械能+线圈电阻发热的热能,最多也就是加上W=Pt。只要练过此类题,应该不能算多难。

电动机知识点再考,感觉是出题人估意为之,这回改变电路为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并将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分不转和转动二种情况。与其说在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电动机知识,我倒认为好像在考查我们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否真正到位。当然这次的要求提高了一些:包括电功和电热的判断,电功率到电功转换的知识考查,其次是增加了对电路的知识,不过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2.去伪存真探究竟

通过对这近年连续的中考电动机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出题者的用心和精心:由浅入深、静中生变、似变又不变,有针对地考查了科学老师是否静心在研究考纲考题,和我们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有关电动机能量转化的相关知识。那么,为何会出现看似简单、做过讲过,但是得分率仍然很低的现象呢?仔细分析我们的教与学存在着:

(1)把“易学”看成简单;(2)学生把听讲练理解为背和记;(3)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4)把科学复习降格为做试卷讲题目;(5)其他不懂装懂行为。

二、学生非真理解及其成因

2.1 非真理解的具体表现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感觉听懂了,也提不出什么问题,甚至还能复述,但是不能解决同类问题(无从下手、动不了笔)。一旦考试就出错,甚至前几天讲过的同一道题。在这些学生眼里可能是“我会的”“时间少”“不仔细”而已,事实上距离做出来可能的确也是差之毫厘,问题是这“毫厘之间”,在关鍵时刻就是想不到、想不出、想不全,甚至有“就在喉咙口”、欲出将至的感觉。这些都是学生非真理解的表现。

2.2 非真理解的形成

从学生非真理解的一般认知过程中,可以找出其形成的相关因素:

感知因素在科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造成老师讲的许多科学活动,她(他)们听不懂、想不出,只有边写边画边解释才行。

认知结构学生大脑中的科学知识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广度,并结合感知、联想、比较、记忆等思维活动组合而成。原有的科学认知结构或简单粗糙或残缺不全或张冠李戴或模糊不清。如不及时完善,就会出现学生非真理解的发生。

主体因素认知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所以情感因素是造成学生科学知识学生非真理解的另一个原因,比如学生对老师“感冒”、对某些科学知识不感兴趣、怕科学计算题证明题、不喜欢死记硬背、缺少上进的动力等,都会造成对科学知识的学生非真理解。

三、应对非真理解的策略

通过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尤其是跟踪研究学生典型错误思维的形成、错误的发生以及在纠错中的反思,对于学生的学生非真理解的生成因素有了一些认识。对科学知识理解的认知过程一般可以表达为:

3.1 合理设置情景呈现方式——便于感知提取信息

许多学生不理解科学问题是因为被情景迷惑了,所以平时的教学要分阶段进行合理的情景材料设置训练。科学材料的情景呈现方式有:文字叙述、图片简画、图像曲线、照片实景、图文并茂等几种,在教学互动中科学知识的描述又可以分为:写给他看(过程表达)、画给他看(结构原理)、做给他看(实验现象)、说给他听(因果关系)。

(1)减少非本质的感性材料。

有些学生(科学思维偏弱)容易被事物表面的非本质特征所迷惑,抓不住科学材料的本质,造成学生非真理解。为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有时(初始阶段)为了让这些学生少一些干扰,可适当做些“裸题”——只有“主杆”没有“枝叶”。即去掉无关信息,只保留科学本质。等到学生初步理解科学内涵后,再逐渐增加“干扰项”。

(2)增加同一知识点的呈现方式。

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非真理解的产生,我们可以在“裸题”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或变式非本质特征的干扰,通过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突出对象隐蔽的要素,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突出训练学生捕捉对象本质属性的能力。

如:物态变化中的液化和汽化:用水壶烧水时,壶嘴或壶盖周围会冒“白气”,这白气是如何形成的?——壶内的水受热汽化,从壶嘴喷出的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大量的小水珠。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应对策略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