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后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2017-03-30 12:47陈晓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过渡数量关系情境

陈晓鹏

【摘 要】新课改下的应用题教学应在新旧两种理念的探讨中找到平衡点。提供简明、生动的生活情境,同时做好图画情境向文字应用题和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的过渡,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应用题教学得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进而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

【关键词】情境 过渡 数量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0-02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自2001年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数学课程改革,把小学数学历来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传统格局打破了。将应用问题与计算紧密结合,在学习计算的同时解决问题。但“应用题”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只是字面上的区别吗?二者从教材的呈现方式上是一样,低年级是图画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文字叙述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目标是使学生熟练解答各类型化的习题,一类一例,分类训练,以便再次碰到相同类型的问题能正确重现。而后者更强调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和方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化、创造性和各种能力提高。由此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不但将计算与应用问题融合教学,而且应用题的选材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经过这许多年的改革有出现了很多的棘手问题:纯文字表述应用题学生看不懂;两步应用题学生就开始找不到思路;列综合算式困难大;高年级后应用题两极分化严重。面对这些,在回顾一下应用题的大纲改革进程,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积累进行了反思。

问题究竟在哪?应该看到,“应用题”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面确有其独特的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实际上完成了两个转化。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这是第一个转化,然后分析期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方法求解或近似解,并在实际中检验,这是第二个转化。以往的教学只是学生完成第二个转化,至于第一个转化就由教材“代劳”。而现在的教材呢?比较注重第一个转化,经常提供生活具体情景,让学生选择整理“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是一个突破,但在完成第二个转化时,往往一带而过,生怕被带上不改革的帽子,显的十分单薄。甚至认为学生了解了生活情境,就自然而然地会列式解题,不需要去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一旦遇到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就束手无策了。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好下面几点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提供的生活情境要简明、生动

翻开现在的教材碰到解决问题就是两个字“购物”,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与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很贴近,可学了六年到最后学的还是购物。怎样重组教材?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一)关注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在生活及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要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通过显示生活中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多样化,使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10以内加法连加的一节课中,正好班里正在美化教室,有几个同学从家里带来了盆花。于是我因势利导的问:“带花的同学请举手?你带了几盆?”接着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由此一课都围绕带盆花的情境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再如教学平均数时我利用前一个单元的考试成绩为例问:“怎样能比较出哪个组的成绩好一些?”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不能只看最高最低分,也不能只比较总分因为各组人数不同。由这一点出发展开解决问题。

(二)關注社会生活

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会对周围的社会有更多的认知和感受,同时强烈的希望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标志自己成熟。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更大更复杂的问题,引领学生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对周遭的人、事有深层次的了解。比如利用“你的压岁钱怎样存?”综合的运用利息来解决;利用“房贷怎样还”练习百分数应用题;利用“中国人口的增长?预测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时期。”强化分数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二、做好两个过渡

(一)掌握好图画情境向文字应用题的恰当过渡

低年级应用题是以图画为主要的呈现方式,面对这些图画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将图画中的信息组织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使学生从启蒙阶段就直观的感觉到要有已知条件和问题才能构成一道应用问题。 这是一道一年级常见的图画问题,培养孩子这样说“已知有10颗星,拿走4颗。问盒子里还剩多少颗星?”,遇到这样的题就让学生这样说一说,在中年级遇到纯文字的应用题还会难吗?还有到二年级出现的文字图画应用题也需要这样坚持练习,同时还可以适当加如类似的练习。

通过这样的练习更强化学生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

(二)掌握好一步应用题向两步应用题的过渡

从一步到两步应用题是一个转折点,由这个转折点开始应用题教学出现两极分化。两步应用题中有一个隐含的问题,这个隐藏起来的问题是学生解决应用题的难点。在学习中要强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以前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步的问题就是俗称的小标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强迫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而不是盲目的随便组织一个算式。

三、要突出数量关系的分析

数学家钱学森说:“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他的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而分析是一切思维或的基础,深刻地反映着人的思考力和思考水平。思考总是在分析后感到不断深入、不断推进的。可见在应用题教学中,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更是不可或缺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就是首先要揭示各组成要素之间的主要关系,同时还要提示各部分之间有哪些隐含的联系。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数量关系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的理解,有时还要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认识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而在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常用的是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由整体到局部的思考过程,简单说就是由条件入手,综合法是从问题着手。在教材中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练习较多,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该问题所必需的数学信息的练习较少。我们在每一种数量关系之后都应该画龙点睛的加以总结,适时的回顾。如一年级学生基本上接触的都是求总数和求部分数的数量关系,在通过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必须知道什么?要求还剩多少必须知道什么?”并偶尔在课前加入一些填条件的练习。如 , 。第一组男女生共多少人? , 。笑笑还剩多少邮票? ,明明还有8个字没写。明明写了几个字?有了这些练习的铺垫遇到两步、三步应用题也就迎刃而解。如学校买了4张办公桌,每张85元;买椅子用去308元。椅子比办公桌少用多少钱?用综合法分析可写成这样的结构图: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下的应用题教学,必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他们能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创造机会和平台,多让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学习应用题。同时不能丢掉分析能力培养的传统。在新旧两种理念的探讨中找到平衡点,是应用题教学得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进而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王宏毅 2009年 《小学教学

猜你喜欢
过渡数量关系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找准标准量是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 三种类型应用题的关键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