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提问之于我见

2017-03-30 13:02周露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设计

周露芳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也是探索的基础。在教学中,需要培养起学生敢疑敢问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突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敏锐洞察力与丰富想象力。历史课堂提问指的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进而达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历史能力的目的。而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实现历史课堂提问方法的优化,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66-02

陶行知先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知,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建立安全、宽松的学校与班级氛围

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个规律:随着年级的升高,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的学生人数迅速减少。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越来越在意外在标准对其的评价;二是自己和他人在课堂上遭遇提问尴尬的次数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多。这两点都是与个体对周围环境的评价分不开的。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首先统一思想,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少对人、多对事,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学校、班级心理氛围,以增强学生的情绪安全感,提高其参与意识。

2.课堂提问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2.1目的性原则。课堂上的任何提问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大体上有如下一些类型:一是以了解和诊断学生学习情况为目的设计的提问,如为了查明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些知识与技能、存在哪些缺陷;二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要點、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而设计的提问,如在学生的预习、学习、复习过程中,提出一些有引导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三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而设计的提问。不论提出什么问题,都要为实现总的教学目的而服务,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

2.2启发性原则。好的课堂提问,必须富有启发性,不仅要使学生能答出“是什么”,还应该使学生能讲出“为什么”,进而还能提出和答出自己的见解。切忌什么都问,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和教学难点内容进行提问,设计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生疑思考,并力求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提问题的用语也应简单明确,不让学生产生理解上的模糊性和随意性。

2.3趣味性原则。课堂提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悦中接受知识,教师不要用强制的语气和态度提问学生。

2.4整体性原则。一堂课的提问系统,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服务于整堂课的教学目的。因此提问设计要有全局观点,问题设计要合理,要围绕中心问题使各种提问相辅相成、环环相扣、配套贯通。一般来说,可围绕一个“训练点”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要能揭示作者的写作思路,要能体现教师教学的思路,要能打通学生学习的思路。

3.课堂提问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历史课与别的科目有些不同,学生或许已经把教材当故事看了,当我们拿着教材走进教室,学生此时最关注的可能就是,老师会怎样来讲这一课?有没有新的东西?如果此时老师不能通过有趣的比喻、精彩的名言、简短的故事来激发兴趣,将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将知识深化讲读。如讲到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时,开头导入“老员外的四个女婿”的故事,引用这个故事贯穿全文;讲到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时,播放音乐“好汉歌”,以这首歌导入并让学生回答问题,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引上来,有利于整一节课的教与学;讲到九年级下册第19课“机遇与挑战”时,本人播放视频“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让学生举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哪些是属于跨国公司,大部分学生都能举出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等,通过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积极性。

4.课堂提问要精心策划,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无论是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还是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整个历史课教学过程始终都离不开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争取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这是课堂提问所能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好的问题设计和恰当的提问可以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射也可以使课堂精彩不断,甚至可以说它是课堂精彩与否成功与否的关键。

例如在讲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领导人、文献和性质,使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再布置学生阅读“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看看你能整理出哪些信息?于是学生去主动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领导人、文献、性质,通过比较发现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区别个性,这样既获得了新知识又使旧知识融汇贯通本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唤起了学生内心学习历史知识的强烈情感,着实令人欣喜。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就必须准确把握教材,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设计课堂提问,积极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努力寻求突破口,使课堂提问紧紧围绕和服务于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及时反馈,以鼓励、肯定的态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课堂提问要注重灵活运用提问方式

5.1 灵活应变。动态的课堂教学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这就需要我们灵活应变,巧妙应对。不能置课堂情况的变化于不顾,生硬地照搬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追问学生。如课堂气氛沉闷时,就激趣式、情境式提问,以转移视线,点燃激情;学习状态不佳时,就鼓励式提问,以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就辅助化解式提问,以保护自尊,不挫伤学生积极性。

5.2 角色互换。近些年出现了很多好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直问、追问、设疑、对比等,毋庸置疑,这些都是促进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但笔者认为,提问的多样性不仅仅在于类别,还应在于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并尊重学生提问,肯定学生提问。清代桐城学者刘开曾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提问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偶尔过一把“教师瘾”会让学生更有激情。课堂教学中,可给时间阅读教材,然后让他们提出问题,答疑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同学。角色的变化让学生很有新鲜感,也愿意去思考提问,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6.重视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问题、需要从新的角度对旧问题进行认识,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提出的问题相比,更具有難度与思考性,由此可见,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加能够体现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常,学生的提问主要有五种情况:提问很到位,很规范;提问正确,但是杂乱无章;提问存在偏差和理解上的错误;提问幼稚、存在错误,但能够反应出某种创造性的火花;提问在教学上是合理的,但是教师无法当堂回答。实际上,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习目的明确、具有解决问题心理需求的表现,而这样的学习盲目性则能够大大减少。

7.在进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1 要注意问题的度。一般说来,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难度适当,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出一些“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问题。问题太简单,不利于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养成学生不求甚解甚至敷衍了事的坏习惯。问题太深奥,使学生无从下手,势必造成“冷场”,或者出现“胡答乱猜”的情况,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应当以全班1/3 到 2/3 的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回答为宜。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力争让学生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情况下,“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

7.2 要注意问题表达的准确性。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在实际教学中,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 使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知道应该怎样回答。同时要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使课堂教学在教师有计划的设计中顺利进行,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避免在课堂提问中出现徒具形式、为问而问的现象。

7.3 要注意留出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不宜“连珠炮”式地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是达不到启发思维的效果的,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从理解问题,提取加工信息,形成答案到准备回答,至少需要3~5秒钟的时间。所以,在问题提出以后,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做可使更多的学生能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减少卡壳现象,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更加重视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对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提问的设计,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柱根.论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 2009,(6):103-104.

[2]钱建林.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初探[J].广西教育,2011, (7):60.

[3]覃章贵.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2).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设计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