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探讨

2017-03-30 13:07余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

余江

【摘 要】数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作为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就是如何提升学生的逻辑和实践能力。动手操作作为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本文旨在分析小学数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措施,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操作 有效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70-02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而综合素质的提升是离不开实践能力的提升的。所以动手操作也成为了现阶段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经过亲自动手操作过后,对于概念和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熟悉。因此笔者也将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探讨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动手操作。

1.动手操作的含义和重要性

1.1 动手操作的含义

动手操作,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游戏、实验、绘画等。这些活动都是课堂教学中的辅助部分,尤其对于小学数学这种需要经常开展实践活动的学科来说,动手操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1.2 动手操作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现阶段对于学生的培养已经更注重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即从过去的理论性培养转变为现在的技能性培养,换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动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生动具体的过程了解到非常抽象的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动手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不同方法的试验可以获取到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1]。

2.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方案

2.1 利用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作为教师也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作出改进,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思考的空间。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部分时,就可以安排动手操作。例如要求学生计算12-5的时候,要求学生拿12根小棒,再从里面拿走5根。由于小棒是一捆10根,而剩余的2根减5根不够减,所以教师让学生自行进行动手操作,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案。首先从一捆中拿走5根,剩余5根,再加上之前的2根,就是7根,这是一种方式。第二种,从12根小棒中先减掉2根,剩下10根,再减去3根,得到7根;第三种,将小棒全部拆散,得出7根。当然方法还有很多,而这些方法都是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结果。教师随后与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通过讲述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让学生进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缺陷,从而将最优的方式选择出来[2]。而此时动手操作的有效性便体现得淋漓尽致。

2.2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学习方式和实践能力提升的一项有效途径。而合作能够有效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到“测量长度”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比如测量教室的长度。而教室的长度本身较长,仅仅通过直尺测量不仅效率低,且误差比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先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一种有效的测量方式,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测量。此时学生也可以得到不同的测量方案,例如可以先测量一本书的长度,再将书放置到墙边,通过做记号的方式得到教室的实际长度[3]。这一方式就比直接采用直尺测量更加有效率,且误差程度更小。因此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动手操作的优势也能很直观地体现出来。

2.3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相反,要对于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而在这一过程中,兴趣成为了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当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时,才能更乐意去探索深层次的知识。小学生本身年龄较小,对于动手操作这种游戏式的环节本身就会感兴趣,而教师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将知识教授给学生[4]。例如在学习到“平行四边形”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烟盒纸或硬纸板作出一个长方形,然后分别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由于学生之前学习过计算的方法,所以很快就能得出结果。此时教师进行提问,如果将这个图形变为平行四边形,那么周长和面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的兴趣此时就被教师调动了起来,所以会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去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而学生可以发现,周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但是面积会发生变化。此时教师便可以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教授给学生,即面积=底×高,而面积的大小會随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度而产生变化。教师此时让学生试着将图形的形状作出改变,学生便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到高越大,面积越大的道理。因而只有当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时,教师才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

3.结语

通过此次研究,不难看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被有效地实施,而方法就是开展动手操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动手操作的优势非常明显。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并将这些优势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沛峰.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3(22):145-146.

[2]傅泽林. 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2,Z2(12):20-23.

[3]张可伟.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3,06(05):43-45.

[4]周碧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6(17):61.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小学数学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