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适应宁夏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7-03-30 17:33杨贺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职业教育构建

杨贺年

【摘要】本文通过对宁夏经济发展所需技能人才的总体情况、现阶段宁夏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建立适应宁夏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内容的研究,从而为更好的解决宁夏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问题,建立适应宁夏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依据与对策。

【关键词】构建 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宁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宁夏民族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Ngy2015238)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89-02

一、现阶段宁夏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多头管理,资源缺乏整合

宁夏目前共有职业院校43所。从宁夏的经济总量、产业特点、地区规模和人口比例看,43所职业院校并不少,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多头管理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阵。二是职能定位不明确,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重复办学、类同性高、特色不明显、学历倾向性严重,资源缺乏整合。三是综合实力不强,管理者行业感知度低,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产学研基地单一,校企融合能力弱等。

(二)师资力量不够,教师评聘制度不合理

据教育厅《2013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统计手册》显示,目前全区43所职业院校中专任教师共计4451人,招生数43340人,师生比1:10,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同时,教师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现行高职教师职称评聘没有专门的政策和制度,其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一般是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的规定和标准执行,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量化考核,与高职院校师资建设重实践的目标相悖,不但不能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且限制了企业和科研单位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制约了职称评聘对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导向作用的发挥。

(三)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

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和目标要求。然而,目前由于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措施不够完善,大部分企业更愿意招聘经验丰富且长期稳定的专业人员,不愿意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带来的风险,因此,校企合作虽推广多年,但成效不大。

(四)办学条件有待改善,国际化程度不高

由于宁夏地处西北,经济总量小,总体发展水平低,近年来职业院校连续扩招,自有资金不足,行业、企业、社会资助渠道不畅,加之办学理念和定位上的差异,走出宁夏,走出国门相互交流、培训、联合办学、深度合作等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思路、出路、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体系的建立完善受到影响。

二、建立宁夏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宁夏正处于爬坡追赶的关键时期。产业升级、企业转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推进等,都需要一大批掌握应用技术和具有较高操作技能劳动者的参与。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宁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为契机,尽快建立并完善适应宁夏经济特点的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一)建立运行通畅的制度体系

1.整合职能,确立经费保障机制

在经费保障上,除积极推动自治区分类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外,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在增加专项经费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努力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尤其要加强县(市)一级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扩大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规模。

2.建立现代职业准入制度

劳动保障、人事、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的人员给予用人单位相应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职业院校学生在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后,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并由学校引导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試,毕业后在合作企业就业。

(二)建立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

促进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对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等进行统筹安排,由政府部门牵头组成协调机构,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并推动职业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完善学历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制度。

(三)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目标。目前全国还没有通用的现代职业标准,要以宁夏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建立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的课程标准,尤其在能源化工、葡萄酒等重点产业从职业岗位需求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入手,确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四)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体系

1.规范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

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即使是理论课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只依靠正规的高等院校培养或者任教教师在职培训,已经难以达到产业发展转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必须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的准入制度,让实践教学教师来源更加社会化。应逐步加大来自行业、企业第一线的兼职教师在专职教师中的比重,使其占据主导地位。

2.建立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应制定师资培养、培训的长期规划和具体方案,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必须建立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培养体系,引导教师通过在职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攻读研究生学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在学历培训、进修培训之外加强校本培训和企业行业培训。学校也可邀请国内职教专家、示范专业的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的负责人等到校内举办培训,重点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训,同时也可安排教师到生产企业进行锻炼,加强教师实践技能。

3.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及职业发展评估机制

由于职业院校的师资要求与普通学校不同,因此职业院校也应该设立区别于普通院校的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职称评聘晋升制度。实践教学评估的重点和核心应该放在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上,实现实践教学评估社会化。地方企业、行业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作为实践教学评估的主体,在技能训练方面由企业或行业制定标准参与考核。另外,高职院校应建立符合高职师资特点的职称评聘晋升制度,评职政策的制订应该向实践实训技能、实用型科研倾斜。必须改变目前以学术论文为重的职称评聘体系,将实践教学放在首位,强调对应用性、实践性能力的职称考评。

参考文献:

[1]李小艳,叶星星.终身教育理念与中职教育[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

[2]安静宜,周小欣.终身教育理念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的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05).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职业教育构建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