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7-03-30 17:43刘井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角色转变评价方式乐学

刘井岩

【摘要】课标要求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激励、赏识中促其发展,是新的教学评价标准的精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将权力下放,让学生在参与中乐学;将评价方式多元化,让学生在自信中发展;将角色转变,让教师甘心做一名组织者;将评价效果最佳化,让评价收获最大效益。

【关键词】激励 乐学 评价方式 角色转变 最佳化 最大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05-02

投身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了,从最开始的彷徨,再到今天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我就这样一点点地走入语文教学的轨道中。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新的教学评价标准下,能够更加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新的教学评价机制让语文教学如同细雨滋润万物一般,创设着自由、民主的氛围,使幼苗更加茁壮地生长,及早地成为参天大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这就使语文教学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力保证,发挥了其工具性的功能。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又是语文教学人文关怀的体现。总体而言,我认为,在激励、赏识中促其发展,是新的教学评价标准的精髓。在这一精髓的指导下,我总结了几点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将权力下放,让学生在参与中乐学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要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占有了课堂的绝对话语权,学生基本上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状态,即便是课堂提问,也只是蜻蜓点水,意思意思而已。其结果常常是我累得大汗淋漓,學生却收获并不大。新的教学评价机制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师是否有意识地自觉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维的活动,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探究、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在这一精神指引下,我尝试着把教材知识大胆放手让学生讲解,针对我校学生都是住宿生,学生上网较困难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先把文学常识和背景资料印发下去,在学案中体现出来,让他们在自己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分析文章的内容,总结主旨和创作意图。对于文言文教学,更是以学生翻译为主,我补充更正为辅的教学模式。此外,我还继续实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制度,并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带领大家系统复习基础知识。我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倡导各种学习活动。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高涨,逐渐在学习中确立了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大幅度提升。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无数事实证明,态度决定一切,参与决定效果。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其中,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参与不仅表现在独立思考的过程,还有与老师的交往,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往。必要的沟通和互动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孟子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其实,与别人共享与探讨的乐趣又何止欣赏音乐这一件事呢?思维的火花常常是在碰撞中才被激发出来的,面红耳赤的争论往往胜过钻牛角尖似的独立思考。我就是这样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题,大胆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失时机地显露才华,一步步地迈向通往成功的阶梯。

二、将评价方式多元化,让学生在自信中发展

早在上大学时,教法老师就教导我们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存在着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而即使在课堂上,也应该允许他们按照不同的节拍,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受和成功体验。古人说“有教无类”,强调的是平等地对待第一个个体,并不要求整齐划一的“大一统”课堂。能否因材施教,是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的现代教学观念,是衡量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尺,也是课堂是否富于生命活力的重要分水岭。

我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虽生活背景非常相似,但学习需要,兴趣爱好却不尽相同。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探索问题的兴趣也有很大的不同。我深知用一把尺子、从一个角度、采用单一的模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教师应该承认差异,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确立发展目标,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我在平时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种方式方法,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课堂讨论发言表现情况、课后访谈、小论文和表现性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评价内容和要求我采用了不同的层次,例如,针对学生偏科问题,我鼓励那些以往对语文提不起兴趣的学生,适度降低对他们的标准,让他们在满足感中不断获取新知。另外,在实践中,我还试图让教学评价的主体实现多元化,不仅是老师评价,而且开展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方式,多方面收集信息,在最大程度上肯定学生的成就。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直接受益者,在评价过程中具有主体性,具有对自己和其他同学行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这种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从取得效果上看,我认为本着让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发展的原则,教学评价只有体现了个性差异,才能真正实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三、将角色转变,让教师甘心做一名组织者

以前我读高中时,教师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是绝对的施动者。在这样的教育环境熏陶下,我也曾经试图扮演这样的角色,但往往事与愿违,常常无功而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强调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强调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思维发展。在这里,教材是一个育人的凭借,是与学生交流对话的平台,而不是“圣经”,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有在认识上彻底转变,实施新的教学评价准则,才会达到育人的目的。

我首先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我努力从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方面为学生制定近远期目标,并指导他们完成具体任务,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提供作文题目并指导作文修改,让他们有的放矢地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其次我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觉、善思维的人,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也找不到绝对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我向来认为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通往成功的必要阶梯,因此,平时我通过潜移默化,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养成自觉、积极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地行动,相信自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在此基础上,我还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跟学生一起、活动、聊天,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能更好地合作学习,学习气氛更加热烈,效果更加可喜。

总之,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甘心充当一位组织者,而不是驾驭者,适时地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坦途。

四、将评价效果最佳化,让评价收获最大效益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等同于其它学科,也是分级量化,考试排队。语文的人文性质导致了学生学习程度与考试成绩不成正比,一些平时刻苦甚至语文素养很高的学生成绩往往不太理想,致使不少学生反感焦虑,身心俱疲,没有信心,感受不到乐趣和鼓舞,潜能得不到发掘,个性得不到发展。我常为这种结果所带来的尴尬而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怎样才能实现教育评价的最大效益?一句话: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从而让评价的功能(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纪录成长、积极导向)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段话让我为之一振,似乎在黑暗的摸索中豁然开朗。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呢?我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就是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能再以分数论英雄。卢姆说“评价要让学生以较少的反抗去接受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使得评价获得最大的效益。

根据语文评价具有的价值多元的特点,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要求自己把学生放于平等的地位,充分地尊重学生,逐步养成欣赏孩子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实现民主评价。例如在背诵默写训练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针对一些男同学对背诵不感兴趣,背诵效率较低的现状,我为每一位同学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绝不搞一刀切,甚至让个别学生自己限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让所有同学监督实行,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基本达到所有学生默写过关的效果。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我校学生基础较差,对写作兴趣不高的特点,我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为他们的作文写评语,尽量找到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并采取面批的形式进行指导,为不同学生开设小灶,单独训练,语重心长地对他们写作上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本着宽容、理解的原则让他们从惧怕写作转变为爱上写作。当然,理解和鼓励并不意味着失去老师的权威性,适时地问题反馈可以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我还经常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让他们看到别人对改进自己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總之,通过实施语文评价改革,我的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到了取得成绩的喜悦,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他们的学习习惯好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们都变得爱读书了,阅读兴趣空前广泛,并且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作文也不再无话可说。独立思考的空间更加广阔,合作探究的意识不断增强。当然,我深知,这一切的改变都不是急于求成的结果,只有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贯彻以上原则,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才会早日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拉姆次仁:《在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J],《西藏科技》2006年第5期.

[2]周崇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新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胥建华:《试论高中语文教师的知识节点角色》[J],《黑河学刊》2010年4月第4期.

[4]潘涌:《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面面观》[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31卷.

猜你喜欢
角色转变评价方式乐学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