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非林专业“林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2017-03-30 18:18段旭赵洋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段旭++赵洋毅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非林专业学生对“林学概论”专业必修和选修课重视程度低、实践教学环节弱、大小班教学效果的问题,通过对2013-2015级212个学生进行课程实践教学开设与模式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小班教学为主,最好40人左右,实习分班教学效果好,且最好20人左右;实习报告以小组形式、选择几个重点内容提交且汇报陈述的方式开展,边上课边实习,且植物认知、种苗培育方面多些;以上这些教学改革将会对学生综合能力、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林学概论 实践教学 非林专业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针对非林学专业林学概论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编号:yb201542。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53-02

“林学概论”作为西南林业大学面向全校非林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和选修课,在培养林业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学概论”是对林学知识的概括的、综合的论述,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林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技术及方法等部分;它是一门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学科,它包含相当广阔的知识领域[1]。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可以成为与林业有关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常识基础。

为进一步了解“林学概论”在非林专业学生的认识程度、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以及大小班方式的教学效果,笔者于2016年对2013-2015级经济管理学院的非林专业学生212人进行了有关该门课程实践教学开设与模式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包括12个问题,所有问题为单选或多选,主要围绕学生现有实习模式、课程实验和实习的重要性、分大小班实习、实习报告的提交方式、今后实践教学的时间、学时和内容选择等展开调查[2]。

一、“林学概论”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

认知是学生选择该课程的前提,75%的学生认为实习或实验对课程的理论学习有影响,选择无影响和有点但不是很重要的人数到11%和14%,说明有不少学生认识到实践教学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有影响,说明目前开设实践课程教学还是十分重要的。从本次调查中,有是否应用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林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的结果看,选择有的人数占83人左右,说明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还是较多的,且被人们所熟知;而且当调查到是否认为本门课的理论知识应该增加实验、生产实践或实习环节时,有86%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可见。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林业相关人才[3]。

(二)大小班教学的效果

从西南林业大学开设“林学概论”课程很多是面向非林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且很多是48学时的必修课,而有些则是32学时的选修课;因此,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学时不断被缩减和上课人数偏多的现象,一般都是80多人以上,极少数40多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教学效果,所以大小班教学效果的调查也是本文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可以看到(图1),采用大班(>60人/班)进行理论授课教学的占到91%,大班教学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建议小班教学,最好是40人左右,尤其是有些班级上课人数在90-100人左右时,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度降低的现象较为严重[3];针对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调查,可以看到认为应全班共同实习有78人,同意分班实习有116人,不知道的有10人,大部分学生针对实习或实践教学,选择分班实习还是占到多数,其实很多学生对理论和实习课程还是很认真很感兴趣的,但是人数偏多的现状,对学生的上课效果和质量还是影响挺大的;若分班实习,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同意20人/班实习且有98人,赞同20-30人/班实习的有63人,30-40人/班的有47人(图2),因此,学生认为实习环节每班人数越少,参与度越高,更大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更好。

图1 大小班教学调查 图2 具体分班实习人数的调查

(三)实习报告的提交方式

大学里的每门课程每位教师考核的方式都不尽相同,课程考核内容和形式影响着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风[2]。对课程实习报告提交方式的调查中,选择小组形式提交的占到68%,而选择个人形式提交的有26%;具体对实习报告提交方式中以每个独立实习都提交、选择几个重点内容提交、选择一个重点内容提交、不知道的调查中,结果显示选择几个重点内容提交的占到了122人,学生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巩固重点内容,有针对性的重点学习,锻炼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认知和兴趣;每个独立实习都提交的有46人,认为可以更好的巩固知识;选择一个重点内容提交的有53人,认为可以突出重点,缩小范围方便记忆,重点学习集中掌握,因此,在今后实践教学中,实习报告提交方式可以选择几个重点内容整理、分析、撰写并提交。

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和兴趣,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都采用讨论式、研讨式互动教学方式,即针对主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介绍或畅谈,然后同学和老师之间交流,一般小班教学以学生为主導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大班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主导[4]。在本文调查中也有针对实习报告是否有必要向同学和老师介绍和陈述,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占到60%,这些学生认为可以锻炼自己,强化和巩固对知识的认识,加强了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分享经验,检验学习成果;没必要的有30%,这部分学生认为费时间,只需提交即可;但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将实习报告内容向同学老师陈述、交流或介绍的方式,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而且会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在讲台上做幻灯片的方式,对所做的实习报告进行汇报,这种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综合能力的最好方式。选择这种考核形式的学生最多,效果较好。通过以往汇报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展示了较好的幻灯片制作技术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考核形式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较好的专业素养[5]。

(四)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检验,“林学概论”实践教学在加强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业界对林业相关专业的认可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通过调查课程实验实习学时,应多些(48学时)还是少些(32学时)合适时,选择多些的学生占到50%,这些学生认为理论应与实践结合,才能联系实际,更好掌握和巩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选择少些的有38%;由于林业方面很多内容的实习,涉及季节性很强,如种苗繁育、种子播种、扦插嫁接都需要在春季进行,上课期间就可以开展实习,针对林学概论课程实习时间的调查中,同意边上课边实习的同学有152人,占73%(见图3),选择期末集中实习有22%,因此,结合学科课程特点,建议今后按照生产节令边上课边实习。

图3 实习的时间选择调查 图4 实践教学开展内容调查

最后针对学生对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列出了一些方面进行多项选择(见图4),调查结果显示,对植物认知的开展选择最多,有136人,大部分非林专业的同学都具有认识植物的强烈意愿和学习热情,植物认知内容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是种苗培育,有130人,然后依次是立地认知109人,嫁接108人,扦插106人,病虫害97人,造林规划设计86人,林分调查84人,种子特性82人;今后会加强这些方面的内容的开展。

二、 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笔者对本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转变,更多地从实际应用和专业普及的基础知识讲解,使课程教学内容尽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学习和应用学科知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保证重点知识内容掌握的基础上,加入了科学研究项目的介绍,将具体知识转化更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和研究前沿带进课堂。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以上在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校改进了教学内容,如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开设了认知实习环节,共计30学时,具体包括植物认知、林分调查、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森林生态等方面的内容,每个具体内容安排该学科的专任教师,植物认知中加入了校园认识植物的环节,参观智能温室、标本馆和各种育苗设施,并学生亲自动手处理和播种种子、培育种苗,观察昆虫活动习性并制作标本等活动,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专门用2-4学时左右对育苗技术进行探讨,通过观察智能温室,介绍种苗繁育的类型,如播种苗、扦插苗、嫁接苗、组培苗、容器育苗等,紧扣每个老师的科研项目进行介绍,谈谈自己对种苗繁育手段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方式都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在校园内和标本馆的认知,学生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有了很好的熟悉和掌握。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习报告按照小组的形式提交,并根据几个重点内容汇报陈述的方式展开,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参与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以往不认真听讲和缺课的现象有所减少,且很多学生都融入其中,讲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学生们分工合作,极大地锻炼了互助协作和配合的团队精神,同时,一些基本的统计分析、表达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尤其学生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些对于学生以后的毕业汇报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分别安排了生产季和期末实习,但根据学生的课程安排,期末实习的人还是占大多数,但是边上课边实习和分小班教学的方式还是值得继续改革的方向。

三、教学方法改革成效

经过一些教学方面的改革和调整,选择“林学概论”课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2016年选本课程的人数达到202人,会计學等专业仅有1人没有选,选课率达到了99%,缺课人数仅有3人,占到1%;且期末考核成绩合格达到100%,优良的更是占到89%;学生的热情、兴趣、积极性、参与度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学生的出勤和选课率上有所体现;学生对本课程的授课方式、开设内容和考核方式上较为满意,同时,学生的专业技能、沟通交流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的提高;这些方法的改革和推进都将会使“林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平晓燕,王铁梅,苏德荣.“草地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2):62-65.

[2]王若水,贺康宁. “农田防护林学及复合农林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2):71-74.

[3]孙飞达,干友民,张新全,马 啸,刘 琳. 西南区草业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2):31-34.

[4]汪小刚,戴朝卿,储修祥,倪涌舟,吕卫君. 基于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54-57.

[5]赵红蕊,金岩,孟庆繁,李燕.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61-63.

[6]张晓丽. “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47-50.

作者简介:

段旭(1983—),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博士,主要从事林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