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赋予智慧、课堂别样精彩

2017-03-30 18:44贡华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贡华军

【摘要】让学生进行有效朗读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能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让蕴涵于语言文字的思想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

【关键词】智慧朗读 情境渲染 有效点拨 彰显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89-02

如果说,语文是一首诗,那么朗读便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情画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面镜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小学各年段的阅读教学中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还课堂琅琅书声。

目前,我们教师都知道朗读对于语文课的重要性,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而我们所缺乏的是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有效指导。通俗一点讲,就是不会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那么在课堂中又怎样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指导呢?使之朗读充满智慧与灵性呢?我困惑着、思考着、实践着。而从以下的教学案例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一、情境渲染——“拨开云雾见天日”

情境的创设对提高学生朗读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啟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

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

为了让学生更加体会彭德怀下令杀大黑骡子时的复杂内心世界,需要学生从内心深处读好“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这句话。他是这样一步步指导学生朗读的:

师:命令虽然下了,可是十分钟过去了,枪声没有响,二十分钟过去了,枪声仍然没有响……此时此刻,彭德怀想到了什么?

生:这匹大黑骡子从江西出发就一直跟随着他。

师:彭德怀还想到了

生:这匹大黑骡子一路上又是驮伤员,又是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师:此时,彭德怀仿佛又看到了

生: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到在地。

师:播放《过草地》中红军战士饿死的视频片段。

师:彭德怀再也不能等了,他双手叉腰,怒吼道:“

!”

生(齐读):“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水到渠成,浑然一体,彰显智慧!

二、有效点拨——“柳岸花明又一村”

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可以使学生与文本人物进行有效地沟通和对话,对语言理解将更加深刻,这样的朗读才会更加精彩!

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中有这样一句话:“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是这样处理教学的:

师:面对危险和死亡,年轻的护士来了,此时他们听到了叶欣斩钉截铁的说:“!”

生(齐):“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师:面对危险和死亡,年长的医生来了,此时他们听到了叶欣斩钉截铁的说:“!”

生(齐):“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师:面对危险和死亡,医院的领导来了,此时他们又听到了叶欣斩钉截铁的说:“!”

生(齐):“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学生通过老师的三次充满智慧的有效点拨,在不同情感的基础上三次齐读“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学生与文本人物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层层推进,达到高潮!此时同学们成了一个个“小叶欣”,内心情感得到了充分激发,通过这样充满智慧的朗读训练,一个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英雄形象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

三、彰显个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传统语文课上,教师常常为学生齐读不整齐而感到不满。我认为,这正是学生个性的表现。学生都读得很齐,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并没有把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甚至读完了什么也不知道。这不大大阻碍了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吗?朗读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避免人云亦云,按老师的要求把学生训练成一个统一的朗读模式。朗读形式应以个别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个体独立性。一位老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对文中的一句关键句子在朗读感悟上是这样处理的:

师:(出示句子)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又是一个秋天,兄妹俩看了菊花,读读这一段,透过怀念,史铁生最终懂得了什么?

生:(小组讨论后)

生1:母亲告诉弱者不用活得轰轰烈烈,只要活得平平淡淡就行。

师:哪个地方告诉你?

生1:紫色的花深沉而热烈,最后“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就说明作者已经了解到了生命的珍贵。

师:送进去,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出你的韵味。

生:(舒缓的读)

师:活也活得舒展,继续谈。

生2:我从黄色的花淡雅读出,也要活得平平凡凡。

(掌声)

师:这是你的创造,也是你的独特理解。

生2接着说:我还从“泼泼洒洒”这个词语中读出还要活得潇洒,不拘谨,告诉我不要被困难打倒。

师:不管怎样,人生只要活得潇洒、自在就行,那就请你潇洒自在的表达。

生2:(含蓄地读)

师:你比我深沉多了,我的性格的话就这样读。

师:(潇洒地读)

生3:我觉得黄色的花、白色的、紫色的还可以代表生活中不同的人,健全的人、残疾人,花开得高洁、深沉、热烈就说明生活中残疾人和正常是一样的,他们的生命都是如此的美好。

(掌声)

师:他的理解和同学的不一样,刚才同学抓一个词理解,她能抓一段话理解,他能想到人生的不同阶段。

生4:我给刚才同学补充一下,这里这些花都开得鲜艳夺目的,这说明残疾人和正常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各有千秋,都可以表现出来,都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精彩。

师:要么平平淡淡,要么轰轰烈烈,要么舒舒坦坦,总之都是属于自己的活法,也就是说妈妈没有让儿子选择一种活法,他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让儿子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风格,活出自己的个性。亲爱的同学们,我俩懂得了要好好活,当然还有一处,同学没有谈“高洁”。

生5:母亲是要孩子知道要活得善良,因为高洁可以代表善良,母亲希望孩子勇敢地活下去。

师:一生也可以说成是酸甜苦辣,幸福困难所有的一切还都是人生烂漫,就是这样我俩懂得了要“好好活”。

生:(齐读)

朗读就是学生将文本内化的过程,是走进文本的过程。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然而,对同样的文字,学生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有同样的理解,也会产生不同的朗读方式。教师予以肯定,孩子的个性才能在朗读中尽显特色。此案例中,该老师的朗读指导充满智慧,真是精妙绝伦。她一改“有感情朗读””为“读出韵味”,让学生“送进去”读一读,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读出思考”。不仅读出了文章的韵味,也读出了自己的韵味。一句“好好儿活”,可以读得舒缓,读得含蓄,读得潇洒,读得深沉……

以上教学案例,教师在朗读指导上无不彰显了智慧。他们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顺应了学生的思路进行点拨、引导,这种高效的朗读指导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感悟能力,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悉心研究和实践的。

其实,让学生进行有效朗读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能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让蕴涵于语言文字的思想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

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敢于发现并改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将扎实有效的朗读指导进行到底,语文教学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