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2017-03-30 18:45郭树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心灵人生语言

郭树升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91-01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我被其中的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做法深深吸引了,使我受益匪浅。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是啊,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結实,更长远。作为老师,我们要向李希贵校长学习,一有时间就要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加受学生喜爱。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是读此书的又一收获。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而他就是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将教育的大道理解释得淋漓尽致。以前,有的老师都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再“厉害”一点学生也会谅解。但学生对老师的“好心”“苦心”并不买账。在老实听话的背后,隐藏的是怨愤和逆反。因此,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民族的明天准备素质的教育。要让孩子一生能够持续地学习,能够有尊严、高质量地生活,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一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了解孩子、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

书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贯穿在本书所有文章中的一个爱字,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爱是理解,爱是信任。李老师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学生,他和学生们同乐同悲,有情感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有动作的默契。他能敏锐的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当教师难,因为学生们很稚嫩,需要细心呵护;因为容易受熏陶感染,因此要尽可能地给予正面积极的影响。李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课外,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去感受人生,在感受别人爱的过程中,学会爱人。

从事着教书育人的职业,我也感同身受,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我们就得让学生唱主角。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强迫是最糟糕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和重新发现真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始终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伴奏者。因此,我们要坚持“研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舞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把课堂学习的时空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把探索的过程,全部的经历留给学生。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去体悟学习的快乐,去体悟学习的真谛,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和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新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欢
心灵人生语言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人生中的某一天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唤醒心灵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