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强化主体,构建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2017-03-30 18:51梁雄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高效课堂

梁雄辉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和能力,就是要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作文能力出发,着力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构建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 主体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199-02

近年来作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甚至有愈来愈差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学生方面外,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作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态,从而对作文产生畏惧情绪和十分严重的厌烦心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文课堂教学才高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其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很难想象学生没有写作興趣能把文章写得很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就要从调动情感、唤起成就动机、促进需要三方面做起。

一、要调动情感。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

中学生大多敏感而自信,爱思考,爱浪漫,但又常常自寻烦恼或困惑迷惘,我们针对这些情态来命题,这样能激发其表达欲,使其自觉投入其中。指导时,重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外射,或通过再现形象诱发其感情的冲动或通过析理诱发,发掘所写事物的哲理性,从而诱发情感;或通过美感诱发,激发其表现欲;或通过熏陶诱发,让社会美,自然美直接撩拨学生情感的琴弦。讲评时,重在密切与学生情感的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最好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来解决;而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最好采取幽默委婉的形式予以指出,这样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修正,保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要唤起成就动机。兴趣依赖于成功与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成就动机的核心是使学生获得成功,学生们在写作中不断的成功体验是产生写作动力的根本源泉,是其写作的持续兴趣和永不衰竭的写作热情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写作获得成功的胜利者,并时常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和让学生表露自信。在实践中,我常采用竞赛张贴优秀作文,汇编优秀作文成册,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帮助学生成功,使其获得自信与增强写作兴趣,平时则尽可能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少一些批评,多一些点赞,发掘其闪光点,鼓励创新。这样做,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要促进需要。兴趣来源于实际需要

要将目的性教育经常进行并贯穿于作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只有对写作产生强烈的愿望,感到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让人知晓,同人分享或向人倾诉,学生写作才会兴味盎然,也只有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思维才能够处于最活跃状态,语言表达渠道才能畅通无阻,一写起作文来才能得心应手,妙笔生花。应鼓励学生写自己身边的生活,写自己的见闻感受,使其觉得作文同谈话一样自然和普通,是一种广泛的交际手段。激发其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使学生由衷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在形式上有其所好,在语言表达上有其所长,在作文实践中有其所为,让主体充分地发挥个性才能和创造才能,让其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构建作文高效课堂,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还不够,还必须强化作文教学的主体意识。

(一)变教师统一命题为师生共同命题,破“一刀切”为取长补短。命题是体现落实作文教学目标和训练序列的一个重要形式,题出得不好,学生不爱作,教学目标就会落空,训练序列就可能中断,因此,传统的教师作文统一命题不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教师可以命范围,学生命题目或学生讨论,集体命题;或教师只提要求,学生自由命题自行作文。命题中,注意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向外辐射,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写作素材,解决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师生共同命题,注重了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力避那些大而不当的空题,令人生厌的老题,无话可说的死题,而是面向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和志趣以及知识实际,因而打开了写作主体封闭式的“思维黑箱”。注重写作主体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使写作与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联系起来,因而写出来的作品也就有个性特点,富有灵性。这样做,改变了一次一题全班一题的“一刀切”局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变教师批阅为学生互改,破“一言堂”为各抒自见。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教师批阅弊多利少,最大的弊端还不在于浪费教师精力,延长作文的周期与频率,而在于把学生摆在被批评的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叶老说:“我向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因此,在作文教学批改环节中,可采取学生互改或自改后教师抽查指导的方法。我的一般做法是:4人组成一个自改小组,组员轮流阅读完4篇同学习作,然后组内评议修改,待各组批改完后,老师选取有代表性的习作,组织全班各组讨论,各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评改,课后老师抽查指导。这样,使封闭性的教师独立工作的批改环节变为开放性的学生学习环节,破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各抒己见,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处于主动地位,其主体意识得到强化。

(三)变集中作文为分散作文,破“一贯制”为灵活多样。实践证明,人的思维活动轨迹,决不是没有起伏变化:变化的直线运动,思维活动具有“阵发性”的特点。传统作文教学“两周一次,文必成篇”的“一贯制”不利于学生捕捉运用思维的最佳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我借鉴了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打破传统的“一贯制”做法,结合阅读教学和课外活动,在最有利于写作的情况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如结合课文结构的分析,让学生对有指导意义的文章结构进行创造性的移植模仿,训练构思结构提纲;结合阅读教学和学生实际,用“十分钟,百字文”形式,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训练一个作文训练要点......这样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主动性的提高,作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化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能力才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作文真正从“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的轨道上来,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下转81页)(上接199页)作文课堂教学高效。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8.

[2]王格奇王德俊.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兴趣高效课堂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