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匹配理论下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17-03-30 05:48牛冰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用工岗位单位

牛冰非

(河南工程学院 招生就业处,河南 郑州 451191)

稳定匹配理论下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牛冰非

(河南工程学院 招生就业处,河南 郑州 451191)

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人才支撑,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质量并不高,许多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景象.而用人单位也同样面临着人才难觅的状况,这种矛盾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人才市场的有序推进.本文瞄准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关键问题,通过稳定匹配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进行探索,为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就业水平提供依据.

稳定匹配理论;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选择

1 概述

稳定匹配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所提出的理论,其内涵包括了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和实验经济学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价格机制受到限制的一些领域中实现稳定、高效的资源配置,它能有效解决信息和激励问题,增进社会福利.在稳定匹配理论的概念里,每一个参与的个体都必须要进行有效合理的匹配,共同创造利益的最大化,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在不同利益诉求的个体之间找到彼此需要的匹配对象,通过这种互利的匹配来实现各自所要需求的最终利益.虽然不同个体间利益诉求有所不同,但是一旦形成了匹配,所有参与者都会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形成合力,最终实现共赢的目的.对于人才市场上的双向选择问题,也可以通过稳定匹配的理论来实现,也就是说,我们把大学生和用工单位都作为个体,大家共同参与到匹配关系当中,实现求职者和用工者的理想匹配.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进一步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找出造成大学生与用工单位不匹配的原因,并就优化路径进行分析和阐述.

2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02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145万人,而到2016年毕业生人数激增至756万,短短十几年间就增强了600多万人,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和焦点问题.从大学生的就业率来分析,大学生虽然面对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整体就业率基本保持平稳,初次就业率长时间保持在70%的高位,这和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大学生虽然初次就业率相对较高,但是就业质量却较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如,大学生初次就业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大学生初次就业的稳定性普遍较低.

3 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这些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没有达到合理的匹配关系所造成的.只有实现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才能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造成大学生就业不匹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双向选择关系不对等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高,需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大学生很难在一毕业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大学生只是盲目的将自己的简历一份份的送出,等待用人单位的回复,作为大学生很难去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而且,即使得到了工作岗位,由于对于岗位的不了解,造成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造成工资待遇普遍较低.正是这种双向选择的不对等关系,造成大学生不可能去挑选符合自己专业需要和个人愿望的单位,使得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也不利于大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3.2 人才流动率相对较高

基于大学生在就业之初无法进行有效选择的情况,造成了大学生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的不匹配,以及大学生个人愿望与个人发展设计的不匹配,让大学生往往在工作中挑选岗位,大学生一边在现岗位工作,一边在其他更符合自己需求的岗位上寻找机会,一旦发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会果断跳槽,把就业之初的工作经历作为自己谋取更好岗位,更好发展环境的跳板.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不可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企业在不得不要承担反复培养人才所要投入的相应成本,及时培养了优秀人才,也不得不去加大对人才流失的管控.这种人才的高流动率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对用人单位都极为不利.

4 稳定匹配理论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作用分析

稳定匹配理论是协调处理两个个体之间实现相互匹配的理论,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与符合自己需求的另一个个体实现匹配,从而形成合力,共同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努力.因此,稳定匹配理论对于提升大学身就业质量有着积极作用.一是可以极大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在稳定匹配关系中,大学生能够较快的找到与之匹配的用工单位,这就使得就业压力得到进一步的缓解,帮助有效提高就业率.二是可以增强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由于大学生和用工单位实现了匹配,大学生的个人愿望和个人诉求相应得到了满足,就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投身工作的积极性,由于匹配关系,大学生不会再去关注其他岗位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不仅有利于快速提高自身能力,更快的适应工作并产生应有的效用.同时,也使得用工单位可以减少由于岗位流动率较高二产生的人才配置成本.由此可见,稳定匹配理论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最大化的发挥人才效能,为每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搭建起发展的平台,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5 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路径选择

通过对大学生当前就业现状和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稳定匹配理论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关键在于大学生很难找到与之匹配的好的岗位,让自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去工作.用工单位也很难找到能够安心工作并且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在大学生和用工单位双向选择中不能实现有效合理匹配所造成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就必须从实现大学生和用工单位的匹配入手,构建起符合我国实际的人才匹配机制,人才匹配环境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从而实现大学生就业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5.1 构建完善就业匹配体系

稳定匹配理论的实施需要有一套相对健全完善的就业匹配体系作为依托和保障才能最终得以实现,这其中高校、学生本身、用工单位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应涵盖其中,因此,稳定匹配理论下的就业匹配体系是一套系统复杂的体系,必须从教育匹配,专业匹配,能力匹配等多方面入手.一是教育匹配,所谓教育匹配就是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不能脱离实际,要密切关注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提升,让每一名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这其中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大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社会这个大课堂,让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对未来的职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学习中思考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哪些岗位更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只有这样才不会过于盲目的寻求岗位,或在工作中不断的更换岗位.二是要专业匹配,专业匹配是要从专业的应用性上着手,在不断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不能只培养只会坐而论道的伪人才,要培养既具有极高专业知识又有极强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旦投身工作岗位就能很快地发挥应用的作用,承担起岗位责任.三是能力匹配,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人才更是十分抢手,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许多大学生综合能力不强的现象.对于用工单位来讲,希望寻求到是一个多面手的优秀人才,也就是需要人才的不仅仅在专业能力上过硬,比如在人际交往能力,销售能力,管理能力等等,都是用工单位选择优秀人才的标准,因此,大学生必须要提升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也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

5.2 构建良好的人才匹配环境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这需要高校、政府和用工单位三者之间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到人尽其才,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也让每一个用工单位都能够找到符合单位发展的优秀人才,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优质快速发展.一是政府部门要发挥好就业匹配的调节作用.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只有最大化的发挥好人才的积极作用,才能为国家发展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所以,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必须负起相应的责任,要充当用工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既要关注劳动力市场的规范运行,又要为大学生择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证,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丰富就业信息,增强大学生自主选择就业的自主性和最大化的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做好大学生的后盾,解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二是作为用工单位要构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将人岗匹配的理念纳入其中,尽可能的实现岗位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化,进一步提高新入职人员的绩效,鼓励有相同愿望的大学生能够加入到用工单位,实现自己的梦想.三是高校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给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要培养大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于自身就业愿望的可行性分析,让大学生能够掌握就业知识,能够准确找到自己的求职愿望,从而更好地实现就业需求.

6 结语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即可以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发展的舞台,同时,也可以给用工单位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新的人才力量,增强企业发展实力,提升社会发展质量.因此,加大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至关重要.稳定匹配理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新路径,就是进一步优化人才供需关系,让大学生和用工单位都能够通过合理科学的匹配,是大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用工单位找到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优质人才,加大对稳定理论下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的研究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1〕韩婧.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

〔2〕龚志坚,刘明彦.2012诺贝尔经济学奖:稳定匹配理论与市场设计实践[J].银行家,2012(11):97-99.

〔3〕黄敬宝.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12(03):52-58.

G645

A

1673-260X(2017)09-0165-02

2017-05-23

2017年度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JYB2017077)

猜你喜欢
用工岗位单位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协办单位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