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与出路

2017-03-30 16:22刘玮宁
成功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矛盾毕业生

刘玮宁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珠海 519000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同时,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更是这一议题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高校毕业生群体庞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议题,仍然困境重重。一方是迅速发展的经济及大量的工作岗位缺口;另一方是刚刚毕业实操能力有限却心理期望值很高的大学生,矛盾的双方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了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满意度困境。如何破解这一困境,实现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更为良性的发展,需要认识这一对矛盾,也需要多元的手段来化解这一矛盾。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满意度困境

数据显示:而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上升至820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1]同时,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与高企的就业率相反,大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却大打折扣。[2]麦可思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2016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66%。[3]

之所以存在不满意,原因在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60年代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转变为80年代的“社会地位第一位”,再到现在“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发展。追求实惠、功利性强,职业期望值较高。[4]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境矛盾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也由找到一份工作转换为找到一份美好的工作。而这一需求的转换,更加深化了两方面的矛盾:一是工作单位所需同应届生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二是应届生对工作的不实际向往同现实工作需求的矛盾。

(一)矛盾一:用人单位所需同应届生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

1.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总是苦于招聘不到适合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新入职的大学生需要漫长适应期,需要培训,需要学习。使得企业不愿承担这一培养成本。

(1)大学毕业生入职适应期长

经常有用人单位反映,从校园走出的学生不接地气,不会做业务。文职的同学会写诗歌却不会写会议通知;会使用微信却不会用复印机。理工的同学懂理论却不懂操作;在分秒必争的职场中,这无疑是硬伤。因此,用人单位苦于招聘不到适合岗位的人才,更加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职员。应届毕业生成为了他们不愿意选择的群体。

(2)市场需求需要工作实践才能够习得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真实的职场技能,必然需要工作实践才能够习得。这也是市场的需求和特点。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实践经验为零,自然无法胜任任何重要的工作。此外,经济与政策的变化,也使得职场技能有更快的更新性。要时刻紧跟节奏完成新的学习,这自然是大学毕业生并不具备的前提。

(3)招聘苛刻盲目追求学历

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上处于绝对优势,而这个原因的形成就是由于大量急于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更多的选择,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挑选格外苛刻,还有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太高。如某IT名企招收名校本科生做热线接线员;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招收名校博士生做普通技术员。还有大量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者拥有高学历,并且要拥有工作经验,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用人单位的长远发展,更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和成才。

2.大学生工作能力

大学毕业生往往由于课程设置、高校培养模式的外在原因,以及大学生求职心理,缺乏求之知识与求职技巧的内在原因,存在工作能力的欠缺。

(1)大学课程设置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偏重理论研究。大学生在大学学到的知识都是比较理论的,实操不足。以汉语言文学为例,最为基础的课程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而大学生在职场中需要进行的资料整理、会议记录等工作必然要职场习得。此外,许多高校的专业设置也并未与市场完全接轨,仍然存在大量仅仅服务于科研,无对应工作职位的专业。

(2)高校培养目标的原因

作为高校,其重要的职责便是承担科学研究。而多数本科生并不会走上科研的道路,却不得不学习完整的科研工作流程。主导教学的科研工作者也是按照科研流程进行教授,使得多数学生在大学阶段是与市场、职场并没有接触的。

(3)大学生的求职心理

“天之骄子”的心态仍然存在。从中国文化来看,历史上的读书人拥有至高的地位。而大学生便承袭了这一称号,于是自然地拥有了骄傲与清高。在求职过程中,尤其是求职初期,大学生往往存在很强的高姿态,对于地域、岗位和企业的选择相对苛刻。并且对于诸多服务行业抱有轻视的心态。于此相反的是,处于中等专业和技工类学校的毕业生由于对职场有更真实的认识,并且做好了会做半体力活的准备,因此就业率高于一般的大学毕业生。

(4)大学生缺乏求职知识与求职技巧

虽然时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求职就业讲座,但拥有实用求职知识与技巧的学生却占比不高。以BZ大学为例,2018届300名毕业生中,只有30名提交个人简历发送至就业指导师修改,其他学生对此并不关注。因此,在求职时,不恰当的着装、措辞,甚至一个编辑粗糙的简历,都成为了求职失败的原因。

(二)矛盾二:应届生对工作不实际的设想同现实工作需求的矛盾

1.大学生对职业和职场的幻想太多

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受传统就业价值观影响,希望就业单位相对稳定,同时对物质的需求也导致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希望更加有挑战。他们在处理个人和社会、精神和物质等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了矛盾心理。针对BZ大学2014级汉语言文学学生的调研显示,30%的同学选择“公办教师”、20%的同学选择“公务员”、30%的同学选择“深造后进体制内单位工作”,仅有20%的同学认为是否有“铁饭碗”无所谓。

无论多么注重实操的高校,都不可能培养出一毕业就完全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对于就业市场而言:大学毕业生刚刚离开校园,无法胜任重要岗位和工作,于是会给予他们较为基础的岗位。然而这些职位,基本上都会低于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预期,与他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构想相差甚远。

2.父母给予的习得经验与现时代的差异

目前大学毕业生大都是95后,其父母亲多是70后。笔者在谈心谈话调查研究中发现,“我爸爸妈妈要求”、“我妈妈说、”“我爸爸认为”等类似的判定,出现了60次之多。说明百分之85的95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受到来自父母的影响。其中,更是有70%的大学生是完全遵从父母的意愿。他们习得的职场经验来自父母,而不是自己的体验,而父母的年龄段与所在区域和岗位,无疑与应届大学生相斥。[5]

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有诸多施展才华的机会,拥有更多的想法。而被父母亲过多约束的价值观,无疑会发生于时下时代价值观的碰撞。如父母对子女创业的抵触、对服务基层支援西部的拒绝、以及对于“体制内”工作清闲且收入高的伪认识,都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选择与心理期望,进而影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三、解决方法

(一)首先是积极引导学生成熟成长拥有独立判断力

中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因此,从法律意义上来看,父母应当给予大学生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自由。大学阶段应该是大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有更多自己的想法。[6]这其中的自我意识,应该更多的是自身的习得与体悟,而并非父母的意愿。作为家长,应该在求职这一议题上给予子女自由度更大的空间。而非以过来人身份去强加观念,让孩子们把选择进入“体制内”作为首要的奋斗目标。

(二)其次是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大学毕业生踩着时代的鼓点正努力前行。在就业择业时,高校应当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一方面,要协助同学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从而拥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体系。

(三)第三是在教育中更多引入实践体验,求职技巧

由于大学毕业生没有自己的求职规划,不知道如何充分合理就业,自然会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健全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就非常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将就业指导与教学一起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的设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从而让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与长处,更加适合社会所需。将融合实践体验和求职技巧的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工作,最大限度发挥服务体系与就业指导,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四)第四是增进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更多理解

用人单位应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消除就业歧视,注重人才的合理运用,根据就业岗位特点和岗位需求,对录用的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安排。用人单位还应放低对于大学生工作经验的要求,杜绝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避免人才浪费。此外,还需鼓励大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目标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给大学生一些机会,对于大学生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利用大学生的科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来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中的两大矛盾才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未来唯有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树立独立人格,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教育中引入更多实践体验,求职技巧以及增进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够缓解这一矛盾,从而使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砥砺前进。

参考文献:

[1]2018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值(附历年毕业生人数统计)中商产业研究院,http://finance.jrj.com.cn/2017/12/07105323755444.shtml

[2]2017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就业率、起薪和满意度都在这里!搜狐教育,http://www.sohu.com/a/206734074_583552

[3]麦可思公司连续11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研究。报告对全国28.9万个2016届大学生样本进行毕业半年后跟踪评价,覆盖全国669个本科专业、644个高职高专专业以及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35个职业、327个行业。

[4]赵凯;“当前就业形势下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商贸人才》,p189。

[5]为研究这一现象,本人对BZ的2014级100名学生进行了谈心谈话,并做了详细记录,调研有效率98%。

[6]凌福林、杨汉华.“转型期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探析”,《出类拔萃》,P167。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矛盾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