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中的提炼效应

2017-03-31 22:23滕士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失误教学评价美术教学

滕士平

[摘要]教师面对学生在美术造型中的“失误”,有一种非常智慧的评价方式却常常被忽视,就是利用错误,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极具智慧的评价资源式的有效运用,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激发,往往会出现不可预料的惊喜。

[关键词]美术教学 失误 逆向思维理念 教学评价

逆向思维理念评价:对已经发生了错误或者失误,索性帮助其继续错下去,但“继续错下去”是把评价作为帮助学生拨云见日的方向性过程,是一种逆向思维的“处事”谋略。

“失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疏忽或水平不高恰恰是小学低段这个年龄层次学习美术时特有的共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育者顺着学生已经发出的某种错误语言、行为加以延伸或曲解,引导教育对象在已经出现的差错或失误上,用逆向思维的“处事”谋略理念激发引导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料的惊喜,以达到补救因失误带来的差错的目的。从而鼓励他们给自己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一、利用失误——挖掘“失误”

1.变“错”为“特”。在低年级的美术教学中,“老师,我画错了”之类的话很多。其实这只是儿童作业中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的差错,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遇到的最常见的“失误”,教师应关注这种“失误”,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是否定的评价,而应针对问题,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变劣势为优势,变失误为独特引导学生拓展思路用灵活、变通的方式,努力尝试从另一个角度解决问题。

2.化“特”为“优”。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调整方向,努力把特点升华为优点。哪怕是一块色彩,或是一根线条,都能成为升华的资源。这样做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把特点变成优点,也自然增强了他们学习自信心,通过指导,让他们懂得了“另辟蹊径”的道理。

[案例一]一节工艺课,用纸裁剪服装。一名学生不慎将自裁自做的衣服剪掉了一个角,失误!周围的同学带着惋惜“呀!”了一声。

老师拿起了那件即将完成且掉了一个角的服装:“孩子们,这件衣服有问题吗?”有的同学说“没有”,有的同学说“有”,还有的同学不出声,显然在犹豫。同学们分成不同意见的三方。师随即画了一幅燕尾服的衣服,“这是什么衣服?”有的同学喊:“燕尾服,乐团指挥家的穿着”。“这种衣服别具一格,同其他服装不同,我们能说这是做错了吗?”大家点头,老师又拿起了那位同学做的衣服“这件有问题吗?”“没有!”那么整齐响亮的回答。

挖掘失误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失误上起到了药引子的作用。

二、遇到失误——直面“失误”

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变数,主要在学生小练习和作业过程中。教师首先做到的就是如何面对这些“失误”,积极引导学生去辨别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想办法克服出现的“变化”。

[案例二]有一节美术活动课《林荫道》。老师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文说:“你画错了,老师说画的树要不一样,要有高有低还要有前有后。”君说:“没画错,我画的是公路边的树。每天早上我坐车上学,看到公路边的树都是一样的,就是一棵一棵的,而且差不多高。”晗说:“就是,我也看到过。”

教师的知识没讲错,学生们的观察也没错,同学们也没画错,那错在哪?教师应该做深刻的反思:平时绘画时,同学们都会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教师总是按成人的要求和自己的眼光要求、制约孩子,对于一群向师性强的学生,他們认为老师总是对的。所以是教师教学观念有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要用自己的眼光、思维去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

三、看透失误——善待“失误”

美术作业是对本课学习效果的反馈。这种比较单一的方式导致最终的结果是那些基础好的又细心的孩子就一直好,那些基础差随意性强的孩子就一直差,教师就陷入了“教画画”的框框里了。

从绘画教学角度,学生绘画的痕迹能够表现出当时心理状态。学生画面的形象和效果能表现出该学生的性格。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失误在哪,并能引导学生在失误中找到解决失误的办法,前提是教师必须自己要看透学生的失误。孩子一般担心的是失败,担心教师过激性评价。

[案例三]学校绘画社团的同学们正描绘着《花儿朵朵》,帆同学拿着画走到教师身边沮丧地说:“老师,我想重画,画得太小了”。接过画纸,师发现作业上的一朵花形象确实太小了,“嗯,那就想想办法吧!”师举起了帆的作业,“大家看帆同学的花画得多漂亮啊!可惜有点画小了,谁愿意帮她想想办法?”

晖:“在花的边上再加大一圈,把它放大。”

文:“再添加几朵不同的花。”

碹:“把多添的花插在一个花瓶里,再添加桌子,花瓶摆放在桌子上。”

“这个主意好!那我们一起想如何添,好吗?”师随即上网下载一些花的绘画作品,用绘图软件截取像她画的一样大小的花:“其余的都是后添的,现在明白了吗?”

学生作业的被动就意味着个性能力的减弱。学生是有差异的,美术培养的不只是他们画什么的能力,而是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不是教会学生画什么,而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对待失误——共享“失误”

放开尺度接受学生的失误。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出错。像弗洛伊德、爱因斯坦或者诺贝尔这些富有伟大创造力的人物为我们展现出了一种又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正是这些创新者允许自己和合作者冒风险,允许自己和同伴犯错误,才为人类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当某个学生因失误有了“错误”后,特别是有同学指责这位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应当让全体同学对该作业的“错误”进行分析,讨论形成个人的一些观点。哪怕是微小的甚至错误的观点中往往都包含着正确的答案或好的观念的萌芽。对已经出现的“错误”进行探讨后得到的大家式观点,教师要有另辟蹊径的提炼意识,将“错误”引导向“与众不同”,使其独具匠心,同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成为独具匠心的表率,这正是让大家共享“失误”的好时机,也使“失误”的学生本身也获得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案例四]一节工艺课,坤同学在剪工上出了一些问题,光滑的面具边缘被剪得参差不齐。坤在同学的嘲笑中,将面具边缘剪成了长短不齐的锯齿状。一会儿,坤说:“老师,我做的好不好看?”嘿!他做的面具像多种物体的结合,狮头人像结合,锯齿成了狮头人像的毛发,作品颇出意料。在所有的作品中,坤是第一个打破常规模式的学生。这是失误带来的结果,教师在评价中表扬了坤两次,并将他的作品摆放在了显著的位置,引起许多同学关注这件独特的作品。后来同学们会故意地想形状、想色彩、想创意,而且制作出了更多样式的作品,圈的、绕的、镶嵌的……作业形式丰富起来。从那以后,全班同学都迷上了手工活动,一次偶然的失误带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赏识学生个性,让其尽情体验,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能够在引导下解决问题,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激发、保持持久的兴趣起到关键作用。这次共享失误的成功势必会促进学生对失误的拓展作用,对如何解决好出现的错误起到铺垫作用。

五、正视失误——拓展“失误”

正视指导对拓展“失误”的影响。拓展“失误”是建立在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创造力基础上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在共享“失误”的基础上给予拓展过程上的关注和指导。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要与其他体验过类似“失误”的同学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策划如何将这些体验出来的教学资源应用在大家的学习中,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学生就可以不断得取得进步。

[案例五]在体验画水墨画时,会遇上“跑墨”现象,一浸一大片,这种“失误”使学生束手无策。教师应及时地同学生一起探究根源,带领大家专门研究体验“跑墨”现象:由于毛笔的水分过多,行笔太慢造成的。但是它有浓有淡,这也是一种点法,画家们经常用此法拯活画面!教师随机找出李苦禅、潘天寿等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同样的墨点,即时消除了学生的急躁情绪。

由于刚受到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试验:“故意抖动毛笔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墨点,也自然生动!”生动笔故意撒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墨点,兴奋。教师问:“这些墨点,可以看出什么?或改成什么?”学生都看着点,积极思考想象起来:可以画叶子,可以看成小鸟或小鸡的身体,可以作为鸟的头部,也可以当作是一块石头,还可以把它继续画大直到变成大荷叶……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动手尝试,兴奋至极!

当看到学生完成了自己先前失误作业时的豪情,证明了有意识引导那些画错了的学生学会不轻易放弃的重要性,让学生用“失误”去另辟蹊径,这不失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对学生的大胆实践、积极参与活动,产生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解决自身失误的能力,要引导学生不仅对自己的思维充满兴趣,也要在受到其他学生的刺激或突发的情况下产生新的思维,不断地变更灵感,将自己的新思维构想得以具体化,唤起内心意愿,建立起改善作品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过激,评价苛刻,会使学生担心自己的能力而丧失了自信心。我们应经常给学生以积极的提示,用逆向思维的“處事”谋略理念在评价中进行提炼,把有些评价变成提示性语言,变成暗示性行为。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将学生的失误转型为特有的创造性,学生们就会在意外惊喜后获得学习上的自信,就更多了自我表现的机会。

猜你喜欢
失误教学评价美术教学
标识语英译失误及翻译策略探析
福原爱的“失误”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