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017-03-31 08:50李秀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教学内容教材

李秀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53-02

著名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梁启超在给女儿梁思庄写信时曾提到:“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们如果对某一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相关的研究、探索、实践中,并在探索、实践、求知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知足、充实与快乐,因此古往今来,教育家们都特别重视兴趣这一因素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兴趣能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运用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

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些特点中,教师只要善于发掘,总有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小学语文学科,其思想性强、审美性高、趣味性浓,尤其是苏教版教材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基础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的优秀作品。只要教师教法恰当,一定能引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不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上课时娓娓动听的讲解、声情并茂的朗读、惟妙惟肖的表演、精心设计的提问、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常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一种艺术享受,因而他们所教的学生对语文总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自觉、主动地学习。

二、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特征,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实践证明,凡是过深或过浅的教学内容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当注意由易到难、难易适中,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时,还应当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我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饥寒交迫”这个成语时,先是让学生对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加以认识和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在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中找出能解释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上。学生联系“身无御寒衣,肚内饥”,很快就弄懂了“饥寒交迫”的意思。

三、设置悬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唯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很听话地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与学被割裂开来,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灵感的火花。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師队伍。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都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是用语文学识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授课时,或宏论滔滔,或精点略评,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而且要形成钻研教材的真功夫,常教常新,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从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焕发语文课堂的活力。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教学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