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跨界演唱”交融现象探寻

2017-03-31 02:37周枫大理大学艺术学院
民族音乐 2017年1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美声唱法唱法

■周枫(大理大学艺术学院)

声乐“跨界演唱”交融现象探寻

■周枫(大理大学艺术学院)

声乐跨界演唱为近年来迅速风行的音乐艺术现象。跨界演唱将不同的唱法相互融合和借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歌曲演绎的另一种风格,使歌曲更加具有层次感和艺术感,展现另一种歌唱艺术风格。

国内许多著名歌唱家都有过跨界演唱的现象,彭丽媛、罗素华生、莎拉布莱曼,都尝试过跨界演唱。我国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推出的一张新专辑《情释》,就是跨界演唱为主体的。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流行歌曲,重新演绎这些“华宇时代歌曲”没有了萎靡的味道却饱含着深情和力量。他丰富的歌唱技巧、扎实的演唱功力,使得歌曲别有一番歌剧的诗话美感。这种多元化的演唱风格,不仅得到了许多听众的赞同和认可,也对高雅艺术的推广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通过对声乐跨界的研究,可以让声乐演唱的发展更加丰富,融入更多的元素,符合更多的审美要求。这种交融现象对声乐艺术的发展会起到推进的作用,使其能向更全面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声乐跨界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一些新生代的名词不断地充斥着我们的耳膜,如美通唱法,民美唱法,跨界风格等等,这些名词内涵各异,并且争议颇多,但有一点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将美声、民族、流行各种唱法融合在一起的“跨界风格”尤为突出,大有一枝独秀的味道。

声乐跨界风格,通俗的说就是将不通领域的歌唱方法根据需要改编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种风格是由多种元素混合而成的,正因为这一特点,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这种流行音乐的包装和手段来推广古典音乐,可以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古典音乐,接受古典音乐。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不断提高,跨界音乐已然成为时代关注的热点,也意味着跨界音乐正在悄悄的走红。如素有“漂亮没声”之称的王莹《节日欢歌》,谭晶的《在那东山顶上》等等。这些由艺术家演绎的跨界作品,深受普通大众的喜欢,也在中国音乐市场获得了一席之地。

声乐跨界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化,他将不同的演唱风格、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互相融合,取所长,补所短,使这一全新的艺术形态更具魅力,不仅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也激发了艺术家对艺术风格的追求。

1.演唱方法的多样化

跨界演唱的艺术家大都具备多种唱法的能力,能将不同唱法相互融合转换,来演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早在50年前,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赵讽就为我们指出过方向,他说:“唱法问题只要在方向上求得肯定便行,而重要的是要大家多多的实践和大胆的创新。”就拿这次的青歌赛来说,来自海政文工团的常思思就备受争议,因为她独特的唱法使得很多人对她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的唱法民美不分,不伦不类;也有人认为这是民美融通,用美声的一些技巧去演唱民族的歌曲。笔者认为这些仅仅是演唱方法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唱法是为音乐服务的,能够把音乐表现好并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的歌手就是优秀的歌手。因此,不管什么唱法,只要是能表达真实的情感,用科学的唱法去演唱,都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享受,都是值得去提倡和推广的。

2.演唱风格的多样化

演唱风格是演唱个性的标志,对于歌唱艺术而言,风格是在语言、音色、音质、力度、情感和音乐处理等方面显示出来的独特个性。跨界天后莎拉?布莱曼就有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舞台魅力,她深知演唱风格是演唱者与听众沟通的桥梁,因此她多变的演唱风格就成为和听众最好的互动。另外,通过不同的演唱风格可以使作品获得不同的生命力,跨界演唱的艺术家在拥有多种技巧和唱法后,能演唱同一作品的不同风格,演唱者要注意发声技术和演唱风格的不同,不同风格的作品需要发声技术的局部调整。同样,发声技术的局部调整也是为了适应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同一作品能做到多样性的表达方式。

3.演唱形式的多样化

演唱的形式在演唱表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包括演唱组合的结构、演唱的语言等等。演唱组合的结构包括流行歌手和美声歌手同台演唱同一曲目,用不同的声音效果去演唱,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给人带去不同的听觉感受。演唱的语言主要体现的是歌唱者的审美再创造和欣赏者的审美再创造。比如由来自四个不同国家组成的团体“ILDiv o”,他们用四人组合,四人同台,四人用不同的语言演唱这一方法,演绎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说明了听众对这一风格的喜爱。

笔者认为,在中国美声、民族、通俗这三种唱法一直被人们割裂开来,但是由于这种割裂,使得人们限制了对音乐本质的了解和认识,美声的不一定是阳春白雪,而通俗也不一定是下里巴人。因为无论哪种唱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劣。以前一提起美声唱法就会让人想到高雅、古典、严肃的形象,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的象征,它的受听群体也是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能够接受。所以试问,美声唱法如何能更加的大众化?廖昌永就做了一次大胆的“歌唱”,将美声和通俗相互结合,使其多元化,让美声唱法更加的大众化,能被大众所熟悉和喜爱。

■以廖昌永的跨界歌唱艺术为例

1.廖昌永的艺术特点和简介

廖昌永,我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是目前活跃于世界歌剧舞台的极少数杰出的亚裔歌唱家之一。廖昌永曾师从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和男高音歌唱家罗伟,1995年以硕士学位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多年来,廖昌永不断荣获国际声乐大奖,1996至1997年间,廖昌永以《快给大忙人让路》、《命运之力》等作品,在一年内连续三次分别获得法国第41届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的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廖昌永在声乐方面取得的成就,犹如神话一般的传奇,他的成功离不开他谦和的态度、平和的心态、艺术家的责任感以及喜欢挑战、引领潮流的精神。他的声音极富张力,音色圆润、通透、有质感,音域宽广、灵活多变、具有辉煌的戏剧气质。他的歌唱艺术既传承意大利古典美声唱法严谨统一的传统,又奔放潇洒别具一格,富有时代气息。

2.对廖昌永跨界演唱的分析

在跨界音乐方面,廖昌永推出了他的新专辑《情释》。这张专辑和他以往的不同,全部都是翻唱流行歌曲,如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经过醇正、雄厚的男中音演绎后,变得独具风格,让人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但当廖昌永推出这张独特的专辑后,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有人认为,首先,廖昌永此举破坏了美声唱法的正统性,歌曲被演绎的不伦不类,真正的艺术家不会欣赏这种“打折”的艺术;其次,廖昌永的这张专辑主要是向流行类靠拢,原因是市场上流行专辑的销售量和价格远远超过美声类和民族类。因此,其目的是就是为了靠拢市场,获取经济效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为了跨界所产生的艺术结晶。

同时,也有人对此持有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廖昌永的这张专辑是一个全新的探索,不仅为推广高雅艺术进行一个尝试,也将声乐跨界这一多元化的风格让更多人了解和熟悉;另外,廖昌永用于引领潮流,敢于创新和探索的艺术精神也值得去尊敬和学习。

在此,笔者认为,这张专辑之所以褒贬不一,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所导致,有很大一部分人将所谓的各种唱法规定起条条框框,只要超出了这些范畴,就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音乐,以为只有那些条条框框才算是艺术。其实无论你用哪种唱法去演绎,只要能带给人美的享受,都可以算作是一种成功。廖昌永吸收了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创新,打破了美声只能唱西洋歌曲的看法。但是,笔者也要指出廖昌永这张专辑的弊端,因为他的曲目都是来自于翻唱,这些歌曲用美声来演唱可能不一定会合适。这样的曲目更适合在晚会和表演上演唱,并没有显著的艺术价值。“用美声唱流行”可以,但是这与作品有着很重要的联系,需要作曲家为演唱者量身打造才行。如莎拉?布莱曼与卡雷拉斯演唱了巴塞罗那奥运会主题曲《永远的朋友》,就是由韦伯创作的,这首歌曲以男女对唱的形式,用浑厚的中音和独特的流行元素,诠释了这首歌曲和平、美好的含义。因此合适的曲目和精彩的演绎,这些都是要进行跨界风格演唱的必要因素。

3.对跨界演唱技巧的分析和研究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跨界演唱?笔者认为,想要明白真正的跨界演唱,首先要对各种唱法有所了解:一般来说,我国的声乐唱法可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三种。这三种唱法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首先,美声唱法不论在哪个声部,其音色均比民族唱法要暗一些。通俗的讲,美声唱法声音要靠后一些,民族唱法声音要靠前一些。随着高音的变化,其音色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换声部与高音区,美声唱法由于采用了“关闭唱法”,音色便有一个明显地由亮转暗的过程。而民族唱法虽然也采用了混合声,借鉴美声高音区的转换方式,但声音明显地要比美声唱法的高音遮盖声要明亮一些。中、高音区音色变化不大。其二,美声唱法发声时呼出的气总排量较大,中低声区则要求象叹气那样的排气量,而发高音时则需要象对着远处大声呼唤一样的排气量。通常我们要求歌者把叹气的感觉贯穿在歌唱的始终,用叹气的感觉去换气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发出的声音就显得醇厚宽广、圆润而富有威力。民族唱法在我国戏曲唱法的呼吸原则指导下讲究气量小一些,因此发出的声音显得秀丽纤巧,明亮一些。其三,美声唱法多采用鼻咽腔共鸣上的调节,一般喉头位置放得较低,喉咙部位开口较大,声音通道放在舌咽壁的上下部位,发音管尽量放宽拉长,以得到基音最大的共鸣,从而在另一方面得到上部共鸣机构适当的泛音共鸣,这样所获得的声音音量宏大,音质圆润丰满,富有穿透力,一般演唱艺术歌曲或歌剧会获得很好的效果。但民族唱法的发声不通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在演唱中把共鸣腔体调节得相对短小一些,声波主要在硬腭及口腔上部作振动,这样做其结果是声音比较靠前面相对开朗明亮一些,它便于汉语语言的发音吐字,使声音显得亲切自然,明亮清晰。其四,通俗唱法基于通俗歌曲歌词的口语化与生活化的特点,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就应当把歌词的语言特点表现出来。比如歌词的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停顿,语气的鲜明与准确以及连贯性与整体性等,都要通过对语言特征的把握来予以表现。另外通俗歌手比较注意外部形体的表演,在演唱时采用自弹自唱,边唱边舞等等,因此,通俗唱法的这一艺术特征,最能吸引青年人的参与。

以上这三种唱法各有特点,唱法技巧和方法也大不相同,而作为跨界演唱在演唱技巧上必须要有独特的方式方法,强调真假声相结合,要求有较深的呼吸支托,重视声音的统一、流畅和语言的清晰和字正腔圆,讲究混合共鸣的运用和演唱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特点。同时注意中低声区声音的厚实雄浑,这样明亮圆润、音域宽广、有光泽、有穿透力的声音,加上我们民族独特的东方气质,含蓄隽永的美和感情细腻的表达、清晰明了的吐字才是跨界的精髓和必备特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多元化的演唱形式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伦纳德?迈耶在他的《音乐的情感与意义》—书中说过:“如果我们的时代看来是一个‘危机’的时代,那么,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错误地理解了当前的形势和它可能出现的结果。当我们认识到各种风格继续并存的可能,并承认多样化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时,‘危机’就消失了。”我们需要高雅与通俗完美结合的声音来让中国的大众接受并喜爱,更深层次的使得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声乐跨界发展的分析和探索

声乐跨界的发展应当是受世界音乐环境的影响,是商业运作机制的结果。在当今这个音乐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社会,音乐的种类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人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选择音乐的眼光会变得更加的挑剔,老套和墨守成规只会让人们厌倦,而清新又独具特色的音乐必将会吸引人们的眼光。所以,音乐家想要自己的艺术被认可,突破和创新就成为他们吸引众人目光的办法。而“跨界”就是一种突破的手段和方式。另外一个方面,由于在商业机制的运作下,艺术家的表演被加以商业化,那么盈利就是第一目的,投资者会被利益所趋势,什么能吸引眼球就会用什么,那什么样的音乐艺术会有这种效果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大众化的音乐艺术。因此,跨界音乐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优势,它的发展是符合时代的潮流的。

其次,跨界是艺术家自己的艺术观和审美价值趋向的结果。声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它的情感表达要通过演唱去表达,因此,不同的艺术家会给作品带来不同的生命力。同一作品可能会被许多艺术家演唱,如何能区别其他的演唱者,如何能带来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让人民耳目一新,艺术家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就会将不同的音乐元素相互融合,通过表演者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对音乐的情态、形态、意态进行创新,使作品的表现力更丰富,内容更具深度和广度,这样,跨界声乐就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记者在采访莎拉?布莱曼时,提到“跨越流行与古典”,她并不同意此说法,她表示她没有刻意的去寻求跨界,她只是用自己的音乐理念和方法去演绎自己喜爱的作品。所以,笔者认为,一个真正的音乐艺术家,决不会为了迎合观众,或者是专门的商业炒作而改变自己的艺术观点和方向,跨界仅仅是他们艺术追求的外部结果而已。

最后,笔者认为声乐跨界在这个不断推陈出新的社会里存在,必须要有明确发展方向,第一,艺术家们不能为了跨界而跨界,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坚持自己追求的艺术道路和方向,在自然之中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第二,声乐跨界只是外部显现,内在的作品情感深度还是需要演唱者去了解和掌握,不是将不同唱法胡乱融合就可以称得上是跨界声乐了。笔者希望声乐跨界能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大环境下,不断的磨合发展,使得这一新的艺术形式能发展壮大。

声乐跨界在音乐市场中己经占有一席之地,如何正确的去理解声乐跨界的概念和去发展是目前的难题,歌唱者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艺术方向和目标,不能盲目跨界。这样才是真正的声乐跨界,而不是一味的融合和拼凑。不论何种音乐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为大众带去美的感受,只要记住这点,声乐跨界就不是那么难以实现了。在这,笔者真诚的希望,声乐跨界能在这如今这庞大的音乐潮流中发展的更为完善和全面,给人们带去独特的音乐听觉享受。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美声唱法唱法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民族声乐教学受美声唱法的影响分析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探讨
音乐剧演唱风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