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2017-03-31 02:11许勇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太阳能导向课程体系

许勇

(长兴技师学院,浙江 湖州 313100)

0 引言

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是面对能源危机及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而开设的新专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培养具有理论长大了天天实践能力的光伏应用技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因此,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光伏专业人才,必须加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1]。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对光伏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 行重构。

1 光伏应用技术专业行动导向课程构建原则

1.1 行动导向课程的概念

行动导向课程在设置相应课程之前都是以行动导向作为基准,以行动导向的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而选择可观的课程内容。这种行动导向课程是一种特殊课程,一般课程的选择都根据知识本身,而行动导向课程的选择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应设计。这样行动导向课程改革的实际价值才能得以展现,学生的动力会显著提升。

1.2 行动导向课程构建原则

一是以行动导向工作任务为引领。在此方面,通过工作任务来引领其他方面,进而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收获更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其人生目标。二是目标驱动。注重学生的成果,通过成果直接反映学生状态,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动力。通过完成特殊或者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来获取与此项目相关的职业能力。三是突出能力。行动导向课程无论是定位与目标,还是教学过程与评价都具有其独特性,即有技能考核,又有能力培养,但最终目的便是通过一系列行动导向,体现技工教育的本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四是内容实用。对于课程内容而言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的。因此,比较有针对性,这并不要求学习全面知识,只针对某一部分学习,效果更加明显。五是做学一体。与传统方式不同,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形成项目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别具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 行动导向的光伏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结构

加强行动导向工作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建立,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在真正意义上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根据光伏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与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合市场对光伏行业人才的需要和企事业对光伏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行动导向技能实训模块;围绕岗位能力要求,建设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建成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企业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定位。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事光伏工艺和技术管理、光伏组件生产与检测、光伏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与调试、光伏产品售后技术等工作岗位。

2.1 根据行动导向工作过程确定本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岗位提炼出行动导向工作过程:光伏系统设计、光伏产品设计、光伏系统的自动控制、太阳能路灯安装与调试、太阳能路灯维修、光伏产品营销等,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所要求的岗位能力。

2.1.1 光伏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光伏应用技术专业能力要求及对应的主要课程:

能力要求:拥有一定的法律常识,能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理解党和国家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思想;主要课程:入学教育与军训;

能力要求:对党的发展方向有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增强法律知识;主要课程:德育;

能力要求:在知识储备方面较为丰富,对体育、军事等多方面都需有所涉猎;拥有较好的体育健身观念,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从而加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符合国家要求;主要课程:体育;

能力要求:心理与生理必须健康,不能过于偏激;主要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能力要求:拥有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主要课程:语文;

能力要求: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主要课程:数学;

能力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能力要求:初步具备本专业英文资料阅读能力;主要课程:实用英语;

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的素质和能力;主要课程:企业管理;

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求职方法和技巧,提高就业能力;主要课程:就业指导;

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机械和电气原理识图能力;能绘制较复杂的电气原理图、光伏系统安装施工图;主要课程:机械与电气识图;

能力要求:具有基本的电路分析能力及使用常用仪器仪表的能力;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能力要求:掌握电工电子方面的安装、检测等实践知识;主要课程:电工电子实训,电气控制与PLC;

能力要求:具有独立分析一般控制线路的能力;主要课程: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认证;

能力要求:学会检测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特性,熟悉太阳能电池材料及硅材料的选择;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掌握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操作规范及设备的使用方法;主要课程: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与实训;

能力要求:能根据光电系统施工安装图纸,组装100W以下光电设备,掌握光电设备的启动、运行使用方法,熟悉光电设备异常现象并及时保修,能对光电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主要课程:太阳能工程设计与施工;

能力要求:掌握市场营销学基础知识,掌握太阳能行业及市场现状和太阳能市场开发策略、营销渠道策略、品牌策略、产品创新与卖点策略、区域市场开发与终端促销等知识;主要课程:光伏产品营销;

能力要求:热爱工作的岗位、自控能力强、个人品格高尚、对事业负责、不拘泥于世俗、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主要课程: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顶岗实习[2]。

行动导向型技能实训模块包括四个部分:职业认知、基本技能、生产实训、顶岗实习。职业认知部分作企业完成,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相关工作内容,对专业有整体的一个认识,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校内部分在模拟企业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包括太阳能利用工实训并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维修电工实训并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等,主要教学目的是完成岗位所需基本技能的实训和基本设计能力的培养;生产实训是在具有真实企业环境的“校中厂”完成,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顶岗实习是在合作企业内完成,其最终目标便是提前让学生熟悉其工作岗位,进而学习更多关于工作岗位方面的知识,最终实现学生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完成与企业的岗位对接。

2.2 基于行动导向的技能实训项目

依托**天能集团、超威集团技术和设备,建立基于行动导向工作过程的实训体制,使实训项目内容、实训教学方法、实训教学环境和实训教学实施教程得以规范化。建立实训指导老师培养体制,强化技能培训,建全实训老师暑期企业实践机制。

根据岗位目标典型的工作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或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结合光伏专业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设备、单片机实验设备,开发基于行动导向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以光伏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中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与实训为例,典型的基于行动导向工作过程项目如下图所示。

3 将职业资格认证“移植”行动导向课程结构中,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强化

参照职业标准,结合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将职业标准所涉及的技能知识纳入到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中。学生在校通过参加相应的行动导向模块学习,获取专业技能知识,使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超出95%。

4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注重“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1 强化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课程结构体系改革

在教学思想方面可以依靠于可持续发展观念,其最终目的便是增强学生在职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4.2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以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项目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课程中,对项目的可行性以及相应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密切产学合作,注重更新的光伏产品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维护,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及时改变课程结构体系与教学内容,这样便能让企业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从而探究出有效的培养方式与理念。

4.3 采用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过程、开放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新光伏产品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维护,对项目进行有效分解,倡导新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得到练习,在练习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了解光伏产品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和保养维护能力。

图4-6 行动导向工作过程图

5 进行课程资源库建设,提升教学服务能力

5.1 核心课程建设

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至关重要的部分便是核心课程。针对岗位需求,从基本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到综合能力的提升,了解行业规则,提升学生自身行为习惯,选择《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与实训》、《太阳能工程设计与施工》3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太阳能光伏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案例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实践,为学生在以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施工、电气安装与调试打下基础。《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与实训》、《太阳能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是以实际项目应用为载体的教学实践课程,其最终目的便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加其岗位适应能力,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理念,为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核心课程的具体课程内涵如下:

《太阳能光伏技术》属于职业技术平台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光伏发电系统的种类、结构和原理,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算法,掌握蓄电池、光伏水泵结构及其原理,掌握光伏发电系统中电力电子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熟悉光伏系统的应用场合。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属于职业技术平台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电气控制技术及系统设计、系统地阐述了电气控制的分析与设计的一般方法、PLC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指令系统、梯形图及编程方法、PLC安装与接线及具体应用。通过电气控制与PLC知识的学习后结合光伏发电系统使学生综合掌握电气控制与PLC在光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同时以维修电工实训指导项目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电气与电力系统设计、接线、安装调试能力,从而为发电系统控制等综合项目实训打下基础,并具备维修电工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相应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与实训》属于职业技术平台课程[3-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掌握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操作规范及设备的使用方法。

《太阳能工程设计与施工》属于职业技术平台课程,能看懂100W以下光电系统施工安装图纸,并按图纸要求组装100W以下光电设备,能依据安装现场的特点,确定设备安装位置,正确安装100W以下光电设备,掌握100W以下光电设备的启动、运行使用方法,熟悉100W以下光电设备异常现象并及时保修,能对100W以下光电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7-9]。

5.2 特色教材建设[10]

组织专业教师,以“职业情境、任务驱动”为指导,进行核心课程的特色教材的开发建设,建设一批适合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特色教材。明确教学内容,通过企业需求与教育自身原则, 编写校本教材1-2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光伏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2门。

5.3 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教学项目案例库建设

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以《光伏技术应用》、《光伏组件生产实训》课程为基础,与**县光伏行业企业:天能集团有限公司、超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项目案例库,供学生综合实训使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把握三个基本问题[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1-3.

[2]张友辉.肖凤翔.关于行为目标取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J].教育与职业,2007,(24):14-17.

[3]李静.浅谈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2):162-163.

[4]张继媛.依托地方特色产业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0,(12).

[5]林培杰,陈志聪,吴丽君,程树英.一种PSO-SVM的光伏阵列故障检测与分类[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5).

[6]曾正,邵伟华,胡博容,陈昊,廖兴林,陈文锁,李辉,冉立.SiC器件在光伏逆变器中的应用与挑战[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37(01):221-233.

[7]姚惠峰,侯剑辉.高性能聚合物光伏材料的设计与应用[J]. 高分子学报,2016,(11):1468-1481.

[8]王娜娜,司俊杰,金一政,王建浦,黄维. 可溶液加工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超越光伏应用的“梦幻”材料[J]. 化学学报,2015,73(03):171-178.

[9]李练兵,张秀云,王志华,王志强. 故障树和BAM神经网络在光伏并网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15,30(02):248-254.

[10]王春明. 大容量并网光伏电站技术应用分析[J]. 新型工业化,2017,7(03):78-82.

猜你喜欢
太阳能导向课程体系
应用广泛的太阳能无人机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太阳能可以这样玩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身边的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