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2017-03-31 05:30卢鑫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热媒过程系统

卢鑫

(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5)

0 引言

当前,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逐渐扩大集中供热的空间,发挥自动控制与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使其可以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

随着国家城市化发展,各个城市都开始建设高楼大厦,无论是工业方面还是居民方面,都开始重视热能的供应情况,由此为城市集中供热提供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理论方面的分析

对于集中供热而言,就是在蒸汽与热水的作用之下,形成一定的热能。在理论方面分析,主要就是热网结构,在一个或是多个热源的影响之下,能够同时向城市中的某个社区或是城镇等提供热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对于集中供热系统而言,可以将其作为市政建设的基础工程,涵括社会公益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居民生活与工业生产等,提供公益服务。

1.2 热媒与热源方面的分析

第一,热媒方面的分析。在集中供热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热水是其中最为主要的热媒,要想提高热媒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要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调节。在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期间,热负荷如果处于低位状态,就要将水的温度调整到较高的位置,使得汽轮机可以在低压的状态之下继续开展抽气工作。如果集中供热利用工业生产方式为系统提供相关热能,就可以将蒸汽作为主要的热媒对其进行处理。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而言,无论将蒸汽还是水分作为热媒,都可以促进集中供热系统的良好运行。当前,一些中小企业在使用集中供热系统的过程中,还是将蒸汽作为主要的热媒,可以为室内提供较多的热能。一些居民楼在使用集中供热系统的过程中,会将蒸汽与水分结合在一起,作为相关热媒,可以全面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水平与可靠性,满足当前实际工作需求。

第二,热源方面的分析。对于热源而言,是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运行依据,其中涵括较多新型技术,可以供给其更好的运行。

(1)无烟类型的燃烧技术。在使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将新型材料安装在锅炉的两侧,烟气会在炉内与新型材料出现一定的反应,使得烟气中二氧化硫成分分解,出现催化现象,以此提高锅炉燃气的燃烧效率,增强系统的运行效果。

(2)往复燃烧类型的锅炉技术。此类技术的应用,是在褐煤的作用之下,降低实际工作成本,全面提高系统的运行质量与可靠性,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

(3)小功率高压电机类型的变频技术。此类技术适合应用在中小型的热电厂中,可以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规范化设计,创新工作形式,明确各个体系的建设原则,建立专门的管理机制,逐渐提升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成效。同时,在使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能够对高压变频系统进行调节,改革高压电机绕组的界限方式,设定其电压等级,明确电压的类型。在直接使用低压变频的过程中,可以引进800KW以下的电机设施,可以通过调速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以此提高变频方式的性价比。

(4)热源适当供热调度技术的使用。在使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要利用气象局数据预报方式接受各类信息,明确热源出口的实际计量情况,在全面采集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专业的调度软件,以此实现相关功能。首先,要建立相关热源负荷预报模型,根据其实际发展需求,全面调整室内温度反馈情况,逐渐提高系统的运行水平。其次,要完善自动接收预测数据的功能,在对供热量进行科学计算的情况下,优化其工作机制。最后,要利用热源出口的热量,明确计划热量与实际热量之间的差异情况,在跟踪调整的情况下,利用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以此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节能幅度在5%左右)

1.3 热网方面的分析

第一,水利平衡技术的分析。在换热站内部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一级网系统需要科学安装电动恒流量调节阀等设备,利用自动系统与技术等对流量进行全面的平衡,以便于开展气候补偿等控制工作。同时,要科学使用水力平衡技术,合理开展冷热均衡等处理工作,根据相关工作要求,降低热网循环泵的实际流量,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工作力度,节约相关电能。

第二,热网循环泵类型的节能技术。在应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对循环泵设备等进行全面的改造,使其泵效有所提升,节约各类能源,在分流控制的情况下,对最小阻力进行调整,有利于改善水质,减小循环泵的耗电量。同时,在设计工作中,应当根据循环泵系统的实际设计要求,创新设计方式,明确相关工作要求与原则,逐渐提升管理水平。

第三,热换站类型的自控技术。在应用热控站自控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根据技术要求等,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水平。

(1)在对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当明确相关工作目标,保证供热工作质量,根据相关经济运行要求等,减少其中存在的损耗问题,创新工作形式。同时,要对工艺方案与机械设备的匹配情况进行改进,加大管理力度,满足当前工作要求。

(2)在分析系统组成结构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管控机制,对换热器等机械设备进行集中的供热处理,做好一次网与二次网的热能交换工作,通过科学的处理方式,创建相关管理机制,明确实际工作标准,保证可以更好的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转换处理,发挥相关信号的积极作用,逐渐优化其工作体系,提高系统的运行水平。同时,在温度与压力的作用之下,应当对变频器与用电信号进行处理,明确系统的接口要求与参数状态,应用先进的现场操作方式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1]。

1.4 热网户方面的分析

第一,温度方面的分户计量技术。在对居民室内温度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应当全面了解用户使用面积实际情况,在科学分摊漏洞总热量的情况下,应当要求温度较高的居民多分摊费用,温度低的用户少分摊费用,以此形成温度等热费的管理体系,根据其实际发展需求,解决当前存在的传热工作难题。

第二,大型公建楼个性化供热技术的应用。对于公共建筑物而言,主要包括:学校建筑物、商场建筑物、政府建筑物、办公楼建筑物、工厂建筑物等,在安装混水分时控制机械设备的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时控制处理,根据相关要求,科学开展管理工作[2]。

1.5 远程能源计量技术

在应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应当科学开展能源计量工作,建设专门的管理系统,根据整体节能技术软件系统的使用要求,合理安装煤气计量仪表、电能计量仪表、热能计量仪表等,保证对整体系统的能耗情况进行计算处理,科学应用先进传感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对各类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处理,以便于自动化分析结果,形成报表[3]。

2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分时段控制技术

在应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集中供热与传统供热系统的不同之处,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尤其在热能计量收费方面,应当建立健全制度体系,通过精确控制与选择分时的方式,合理开展供暖活动,形成先进的分时控制、分段控制与分户控制系统[4]。

2.2 自动化智能机械设备

由于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在运行中,供热量较高,用户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需要应用自动化智能设备对其进行改造,建立专门的智能化平台系统,建设集中供热机制,发挥先进技术的应用作用与优势。例如:企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利用补水水泵与加压力泵等机械设备开展相关管理活动,实现先进的改造工作,明确集中供热系统的合理性与差异性,利用先进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整,以便于建设自动化与智能化一体的集中供热设备,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5]。

2.3 智能报警技术

在应用此类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根据集中供热实际情况,明确其故障信息,通过自动报警与智能化处理等方式,解决其中存在的故障问题,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6]。

2.4 实时监控技术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专门的实时监控系统,根据其实际发展需求,合理开展供热系统的管理工作,构建先进的集中供热网络机制,通过宽带通信技术的支持,提高远程管理机械设备的使用水平,保证集中供热系统的安全性[7]。

3 案例分析

图1 站内工艺情况

3.1 分时段控制的实际应用情况

某学校在冬季供暖的面积为5.5万m2,主要使用的是混水直供的形式,与普通住宅楼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热计量收费等活动,达到良好的工作效果。学校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通过HOMS5.0等方式开展简单的控制活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站内工艺情况。如图1所示。

第二,根据相关要求,对办公教学楼设置分时段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

第三,根据相关要求,对宿舍楼进行控制,如图3所示。

图2 办公教学楼设置分时段控制系统

图3 宿舍楼控制

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楼的上课时间与下课时间,对温度进行动态化控制,在课下时间,应该保证正常温度,在课上时间,应当保证值班温度。根据相关规定可以得知,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科学分析站内的数据信息,明确实际运行参数,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合理开展相关管控活动。如表1所示,应当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

表1 学校上课时间供暖参数

在学校实际供暖的过程中,需要从前一年的11月1日开始到后一年的3月15日结束,根据供热情况,应当缴纳的采暖费用为18万元左右,利用自动化控制机械设备开展热计量活动可以发现,其共用热能在8492GJ左右,缴纳的采暖费用在89万元左右,可以节省51%。

3.2 对供暖参数进行控制

在控制供暖参数的过程中,采暖面积在1万8千平方米左右,应当根据小区实际情况科学开展采暖活动。

第一,在高区供暖工作中,应当科学安装换热器等系统,设置一级网给水管,在其中安装电动的调节阀设备,使其可以更好的对一级网换热流量进行控制,保证供水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第二,在低区系统实际供热的过程中,应当使用混水供热方式,利用科学的调节阀调节方式,合理控制二级网的供水温度,全面提高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4 结语

在集中供热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较为重要,企业应当予以足够重视,科学应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实现各方面管理工作,提高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铮.自动化控制在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硅谷,2014(8):195,198.

[2]李程.自动控制技术在集中供热节能方面的运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12):117.

[3]段铁民,刘冰玲.自动控制技术在集中供热节能中的应用措施[J].科技展望,2014(8):60.

[4]毛君,郑广辉,谢苗,潘德文.模糊PID的超前支护装备支撑力自动控制系统[J].智能系统学报,2015,10(05):762-768.

[5]董志勇,李璐,王然风.基于PLC的浮选柱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工程,2014,46(12):131-134.

[6]段翠芳.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1,33(07):144-146+150.

[7]刘晓宇,杨嵌.城市区域燃气供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J].软件,2012,33(07):41-43.

猜你喜欢
热媒过程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聚酯装置热媒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
热媒炉出炉温度过高的影响及对策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埕岛油田热媒系统使用现状及整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