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建设状况述要

2017-03-31 03:26贺祥林
决策与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延安精神红色文化

贺祥林

[摘 要] 中国在2010年至2013年4年间关于延安精神的理论研究范围主要是延安精神的原生态、基本内涵、价值定位、整风精神、核心所在。4年间延安精神在中国的践行弘扬形成了一个高潮,实绩非常显著,党中央的重视与支持、指导与推动成为常态化,各地普遍把学习延安精神、运用研究成果作为践行弘扬延安精神的前提与基础,把延安精神同时代条件、时代任务与党的建设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促转化、创实绩。走在延安精神建设前列的单位与地方,有突出表現的是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陕西省。

[关键词] 延安精神;党建理论;红色文化;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3-0034-14

中国共产党相关领导人与相关专家学者、党员与群众,在2010年至2013年这4年间,对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13年间培育和形成的延安精神,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多维度的践行弘扬,研究成果与践行实绩前所未有。本文旨在对这4年间中国延安精神建设状况的基本点作扼要叙述。

一、延安精神理论研究成果

4年间关于延安精神理论研究成果的时空范围,主要是党中央在延安活动的13年,同时论到来龙去脉时,又涉及到党领导的整个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理论研究成果的内容范围,主要是延安精神的原生态、基本内涵、价值定位、整风精神、核心所在等等。理论研究成果的种类,主要是专著、编著、论文,还有精神传播性的教材、理论宣传性文章以及地图等等。

(一)理论研究成果数据

4年间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延安精神”为主题,以各级各类报刊、会议公开发表的文献为选项,文献数统计为3856篇,分年份数见表1。

表1涉及的文献,多数为研究“延安精神”理论文稿,其中有些联系践行弘扬而论,少数为践行弘扬“延安精神”的专题文稿或报道,都注重以理论引导而发。

4年间与“延安精神”这个主题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另一研究成果,即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延座讲话”)为主题,以各级各类报刊、会议公开发表的文献为选项,文献数统计为4389篇,分年份数见表2。

表2涉及的文献,主要是围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来研究讲话精神及其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的文稿,这其中既反映与展现了延安精神,也研究与评价了延安时期文艺作品、文艺运动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

4年间以“延安精神”为主题,以理论研究、史料整理并结合历史与现实为选项的专著、专集、论文集、编著、教材、红色地图集、三维地图等不完全统计为38部(册),分年份重点书目见表3。

表3所示重点书目,主要由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领导组织编著,除两部著作明确主编外,其余各部均为该院统一组织编审,既有该院领导型专家、学者、教师参与,又邀请了陕西省市两级党校、政研室及高校学者参与,并广泛送交在京中央级研究单位与高校的专家学者审读,吸收了宝贵意见后反复修订而成,因而是大平台协作的集体研究的智慧结晶。

(二)延安精神原生态研究

4年间对延安精神原生态研究的代表作有两部:一是李源朝作序、陈燕楠主编的《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以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定位、目标和历史进程为前提,以毛泽东等延安时期重要领导人的论述为依据,分章论述了延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延安整风运动。这是对延安精神的理论原生态的系统研究成果。该书将延安精神作为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成就进行了总结,认为党的思想建设及其成果奠定了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础、党的政治建设及其成果塑造了延安精神的不朽灵魂、党的作风建设及其成果孕育了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特别认为延安整风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创举,对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上,延安整风是党的建设承先启后并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延安精神原生态成型的标志。二是付建成主编的《延安时期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论集》,该论集对延安精神的原生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把延安精神放在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视阈,以党性修养为着力点,分别对延安精神的鲜活原生个案作了追溯性与梳解性阐明,如对“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与劳模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时期‘五老的人格风范”等等,进行了史实个案与精神内核相统一的梳理与论述,同时对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等重要领导人论述延安精神的著作及率先垂范延安精神的人格魅力等等,进行了阐述。这两部著作还对延安时期运用延安精神教育、培养和造就干部的方法、措施、历史作用、基本经验和现实启示作了总结和阐发。在其他著作特别是论文中,对延安精神原生态的理论研究与个案研究也比较广泛。

4年间,学者们还对延安精神的来源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培育和形成的其他精神,进行了纵横比较研究。2010年前后,多数学者认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是延安精神的主要来源,并阐明了其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论述了延安精神是承前两种精神又后启西柏坡精神,是使党不断走向成熟并以此指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是培育和形成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发挥作用最大的红色精神文化。2010年之后,不少学者对井冈山精神之后在全国各苏区形成的红色文化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并提出“苏区精神”问题。2011年11月4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党史研究室和中共江西、福建、广东省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同志出席这次会议并代表党中央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集中了多年的研究成果,专门对苏区精神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对苏区精神的主要内容作了明确概括,这就使得长期以来党史界与相关地方党委政府概括和使用的苏区精神得到了权威性认定。在这之后,许多学者达成共识:继井冈山精神之后的苏区精神,与随之而来的长征精神,都是延安精神的主要来源。同期,陕西学者认为,作为同属苏区精神,而且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得以存活并被称为“硕果仅存”而又独树一帜的西北根据地革命精神,特别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培育的革命精神(亦称“南梁精神”)也应该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来源,而且是最切近的一种来源。endprint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延安精神红色文化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刀山火海咱敢上